想讀懂地圖,要先了解地圖繪製過程可能帶有的偏見

想讀懂地圖,要先了解地圖繪製過程可能帶有的偏見
Photo Credit: Library of Congres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圖之所以能將資料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呈現,中間多少會有簡化的過程。而地圖在製作和資料解讀上,可能會出現哪些簡化和扭曲?先來看一張地圖:鳥瞰波士頓(Bird Eye View of Boston)。

文:陳奕儒(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網站小編)

本次要向讀者們介紹一檔由美國波士頓公共圖書館Leventhal Map Center所推出的線上地圖展覽,BENDING LINES: Maps and Data from Distortion to Deception。這個展覽利用波士頓圖書館所藏的地圖,來說明地圖製作和資料解讀上可能出現的簡化和扭曲現象。首先,先來看看展覽中所提供的一張地圖:鳥瞰波士頓(Bird Eye View of Boston)

1
Photo Credit: Library of Congress

上圖與其說是一張地圖,更不如說是一張風景明信片。地圖製作者用一種誇張的俯瞰角度繪製這張包含舊波士頓街區的地圖,波士頓的市景、街道和著名的地標(像是波士頓公園和港灣,筆者自己也不認得)都顯得模糊不清,唯一清晰的建築物就只有位在前景的磚紅色工廠,高聳的煙囪正冒著黑煙,整個工廠似乎變成了波士頓市區最重要的建築物。

這也就是地圖繪製者最大的用意,B&C工廠成為整張地圖中最醒目的標誌,工廠圍牆上還用吹噓般的口吻寫著「頂尖(on top)」和「最高品質(highest quality)」。事實上,這張地圖嚴格來說並沒有真正錯誤的地方,只是巧妙地操弄視角和尺度來使觀者自然聚焦在這個品牌的工廠上,而風景明信片般的畫風也使這張地圖更容易被記住。B&C牌沙士就是利用了地圖呈現的方式,將宣傳策略融入地圖,並使之帶有製圖者想要的偏差效果。

這只是展覽想要帶讀者思考的其中一張地圖。只要是地圖,就一定隱含製作者的想法,地圖產製時面臨的資料篩選、設計與概括化有時也會帶有偏見,因此在這個資料量豐富、製作地圖變得容易的時代,要正確解讀一份地圖反而很不容易。Maplab網站就訪問了策展人Garrett Dash Nelson,他說明了當展覽主題與COVID-19互相碰撞時,我們可以學到什麼樣的啟示。

地圖能夠將資料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呈現,但中間一定會有簡化的過程。在全球的疫情中,有關病毒與感染的資料都是醫護人員與政府機構以各自所實踐的方法所搜集整理的。他認為,要讀懂一份有關COVID-19的地圖,就應該更深入的了解資料收集是如何被實踐的,也就是要了解「資料的社交生活(social life of data)」是什麼樣子。而在理解一份疫情地圖時,我們也不應單純的認定這份資料的對錯,而是應該要思考它們背後的政治社會脈絡,以及它們是否是可以被信任的。

地圖已經可以說是我們用視覺理解宏大世界的重要媒介,畢竟大多數人都不可能逐一探訪調查各種事物的原貌。而對於民眾來說,以往能夠接觸到的主題地圖不外乎就是每次大選都會出現的選舉地圖,或是某旅遊景點的導覽圖。然而,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新聞頁面就常常塞滿各種有關確診、死亡人數的主題地圖。這些玲琅滿目的地圖其實也都需要我們用一種理性懷疑的角度來觀看,才不會輕易相信製圖者想要我們相信的事物。

聯合新聞網Yahoo新聞換日線等網路媒體的疫情動態為例,每一家所繪製的地圖都長得不一樣,使用不同的投影、圖例與操作方式。這些媒體想要讀者們相信什麼,是台灣沒有疫情值得嘉獎?還是國外疫情多麼的嚴重?還是僅僅是美學上的考量?而他們的資料又從哪裡來?都是可以進一步思考的方向。

  1. “Foreshortened Boston.” In Bending Lines: Maps and Data from Distortion to Deception. Boston: Leventhal Map & Education Center at the Boston Public Library, 2020.
  2. How to Detect the Distortions of Maps

推薦閱讀

本文經中國地理學會會刊(在台北)授權轉載,原文刊登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