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長與老化同步上演的新北市,該思考在台北市與基隆市之間的發展定位

人口增長與老化同步上演的新北市,該思考在台北市與基隆市之間的發展定位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北市環繞著國家首都,吸收來自台北市政經、金融發展的輻射作用,不過,三個具區域核心角色的直轄市連結在一起,是否能發揮加乘效果,仍需要區域內進行各治理項目的分工合作。

全台人口最多的縣市,就是2010年從台北縣升格為直轄市的新北市,超過400萬人近全國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一直到2020年10月所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新北市一直呈現社會增加率成正成長的趨勢,其中,單以板橋區的人口超過55萬人,都比12個縣市的人口來得多,甚至比本島的台東縣人口數超過2.6倍之多,顯然新北市是全國最具磁吸能力的地方,這和地理區位、大都會特性有關,無論如何,在臺灣的政治經濟發展過程中,新北市的城市影響力至關重要,不可小覷。

新北市的人口增長與人口老化同步上演中

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新北市在地理區位上與台北市相互接壤,許多在台北市就業的民眾選擇移民至新北市定居,主要原因便是台北市的高房價使然。

依據今年的房價所得比來看,雙北位居全台前兩名,台北市的平均房價是市民平均所得的13.94倍,明顯高於新北市的11.71倍,造就了新北市人口快速增長的結果;此外,近年來市府投入的城市建設相當多元,尤以捷運交通網落日益便捷,新北市不再只是台北市勞動人口的居住地,商場進駐與居住品質提升,完整的生活圈讓更多人選擇入戶長居。

新北市的人口快速增加,社會結構也因而有明顯的變化,以2019年的數據顯示,新北市的老化指數(118.97)略低於全國平均值(119.82),同時也是全國排名第七位的年輕縣市;不過,端看新北市人口老化的變化,自2010年升格成功後,老化指數卻呈現逐步高漲的趨勢,10年內從54.98足足增加2倍以上,顯然新北市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快於其他年齡層。

再對比新北市的扶老比和扶幼比的變化,近10年內上升了1.8倍,少子化也表現在扶幼比的緩減形勢,從19.62下降至16.46,扶養比平均每年增長18%,老化現象十分顯著。

人口老化影響的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活力,同時也增加地方承載長照醫療的壓力,這會是新北市將來必須面對的問題,尤其從市轄內各行政區的人口變化來看,人口老化最為嚴重的三個行政區分別為平溪區、雙溪區、坪林區。

值得關注的是,這三個行政區的人口並不多,其中平溪區的扶老比是全台最高的三級行政區,也是新北市人口最少的行政區,與人口最多的板橋區相差125倍之多,這些人口稀少的地方也面臨著人口流失的挑戰,這將會影響著地方的發展,因為地形、交通、產業的關係,轄內各區存在發展落差的問題。

新北市新式門牌更換進度受關注(2)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新北推動的產業創新轉型與區域聯合治理

新北市在升格後,大力推動市政改革,無論是行政服務、產業規劃及智慧城市等發展上都有長足的進步,2016年更因此獲得國際媒體的肯定,在全球城市轉型的評比中,獲得全球首獎的殊榮,顯然新北市的城市進步動能有相當之潛力。

近年來,新北市府也積極投入產業轉型的規劃,提出「新北市產業黃金走廊」的概念,以六大主要工業區為基礎,進而打造「大汐止經貿園區」的產業聚落,讓新興產業與企業總部為發展重點,擴大產業鏈的磁吸作用,進而鏈結北台科技產業的脈動。

從區域發展的視角來看,新北市鄰近台北市、基隆市及桃園市,「大台北首都生活圈」的型態正在持續形塑中,「工作在台北、居住在新北」是一種以人流為核心的生活圈概念。因此,北台三都一市的區域合作就相當重要,北台區域治理的主要模式多以交通運輸系統有關,跨市之間的捷運、公車等系統整合已逐漸成熟,今年10月下旬透過「北北基軌道路網政策溝通平台」促成新北市、台北市與基隆市的交通銜接共識便是一個成功的例子,這會是牽動各地方的交通建設,同時透過軌道運輸的連結,進而強化區域性的產業聚落。

持平而論,新北市環繞著國家首都,吸收來自台北市政經、金融發展的輻射作用,以及相接擁有國家門戶的桃園市,航空城對國際化的鏈結也是相當重要。

新泰塭仔圳市地重劃 第2區開發計畫書公告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不過,三個具區域核心角色的直轄市連結在一起,是否能發揮加乘效果,仍需要區域內進行各治理項目的分工合作。換言之,就地方競爭的公共選擇理論來看,「用腳投票」恐怕會是北三都相互競逐的表現,新北市應當從中找尋到自我的城市定位,不同於台北國際金融中心與桃園國際轉運的角色,方能凸顯「副都心」的城市發展特色。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