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鏤空與浮雕》作者范俊奇:寫盡絢麗多彩的群星眾像,就是不想寫自己

專訪《鏤空與浮雕》作者范俊奇:寫盡絢麗多彩的群星眾像,就是不想寫自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鏤空與浮雕》作者范俊奇是大馬華人,他曾任時尚及女性雜志的主編、電視台中文組品牌及市場企劃經理,縱橫時尚界、娛樂界、媒體界多年,在報章的專欄中,寫下他所訪、所聞過的明星故事。

馬來西亞雜誌人范俊奇撰寫的《鏤空與浮雕》是本奇書。文章寫眾星生態掀起了話題,社交媒體網站推波助瀾,港台媒體競相轉載文章,在台灣創下了二刷的不俗銷量。

作家撰寫名人冊不奇,但《鏤空與浮雕》所側寫的張國榮、梁朝偉、林青霞、王家衛、李安、金城武、弗列達、梵谷、海明威、安藤忠雄、草間彌生、大衛寶兒、山本耀司等等,我們熟悉但距離只能仰望的明星名人們,在文字中突然讀到了他們的情感,細微的存在。在范俊奇筆下的的璀璨明星,時尚名人,文壇作家,傳奇畫家,栩栩如生地在腦海中跳躍時,不禁驚嘆美麗的文字能夠激發豐富的想像。而且,有時很滿。

再來,不禁有人問,范俊奇何許人也?

對我來說,范俊奇乃奇人也。

在訪問他之前,在讀《鏤空與浮雕》之前,早聞其名。雖然《鏤空與浮雕》是范俊奇第一本書,但是他已經縱橫馬來西亞雜誌界25年,曾擔任時尚及女性雜誌的主編,穿梭時尚界和娛樂界中,文字風格獨樹一格,下筆斐然成章。後來轉任電視台中文組品牌及市場企劃經理,在報章開設專欄《鏤空與浮雕》寫文章,寫人物,寫明星,文章在臉書上發布,也引起越來越多非大馬讀者注意到范俊奇,包括為《鏤空與浮雕》寫序的蔣勳。

SinChewProfile_Paris_6
Photo Credit:范俊奇
《鏤空與浮雕》作者范俊奇

敢敢寫舒淇不美的范俊奇

范俊奇專欄中寫舒淇的一篇文章,更獲得非常大的回響。

他如此形容舒淇。

舒淇不美。真的不美。兩隻眼睛生得太開;嘴唇太厚;鼻子太塌;門牙的牙縫太大;而且臉上的雀斑不上妝的時候總是吱吱喳喳,表現得太過雀躍——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喜歡舒淇不美。很少女明星可以藉「不美」來重新定義「美」,除了舒淇。而舒淇的不美,是當她把臉哭花了,那糊掉的煙薰妝,和那脫掉一半的口紅,讓她突然看起來就像半截被劈開來斜立在巴黎拉丁區那座叫水管圍起來的裝置藝術,美得讓你好像被誰當場賞了一記耳光,呆呆地怔在現場,夾在手指的香煙因此羞愧地掉了滿地的煙灰,然後你才慢慢對自己審美的壞品味,泛起一種無地自容的況味——舒淇的美,容得下一個江湖的險惡,並且舒淇會不自覺地彎起嘴角,斜著眼,對世俗作出調皮的鄙視,你若違心,就不配覺得舒淇美。——〈舒淇不美〉

范俊奇將這文章貼在臉書上,文字超過六千個字,文太長,字太擠,但是這看似不符合現代標準的貼文反應卻非常熱烈,近2千個分享,超過5千500個讚。

但讓讀者驚訝的是,范俊奇是舒淇的親密朋友嗎?為何看得如此透徹?范俊奇說,他見過舒淇兩次。

我見過舒淇兩次。兩次都是驚鴻也似的就那麼一瞥。但那一瞥,到現在回想起來,還是驚魂未定,還是餘韻未了——我其實必須承認我算不上對美女毫無見識。但舒淇的美,絕對不止於一般的見識,而是隱隱有一種很深邃的故事感,介於滄桑與豁然之間,介於撒開與收攏之間,然後單刀直入,將刀口抵在你的心口上,讓人禁不住心頭一緊——啊,銷魂其實也可以是一種暴力。——〈舒淇不美〉

文字造型師:范俊奇的文字顛覆魔術

范俊奇有「文字造型師」之稱,文字老練,但也善於用豐富且華麗的辭藻開拓更多可能,打破文字框框,打造變化無窮的文字,直擊讀者心,有時讓人看得驚心動魄。也因為他是媒體人,訪問過無數人,見過無數場面,見識過無數美女的美,更懂得如何設計每篇文章的梗。

譬如,他如此說張曼玉的年華老去。

沒有一個年華老去的女人可以和歲月和睦共處。在年華終歸老去的歲月前,女人們都都手無寸鐵地等待衰老降臨,一是帶著一臉的矽膠,皮笑肉不笑地繼續蠻橫地和歲月角力。一是逆來順受,徹徹底底讓歲月辜負曾經泣天地動鬼神的美麗。但因為張曼玉是張曼玉,所以她措手不及地被迫在衆目睽睽下,倉促上映了一場她和她曾經呼風喚雨的魅力道別的儀式——林花謝了春紅,開到【曼玉】花事了,再提傳奇就現得俗氣了。——〈開到【曼玉】花事了〉

IMG_3731
Photo Credit:農夫
張曼玉畫像

蔣勳先生形容范俊奇猶如用邊疆的方式書寫漢字,像是顚覆,像是叛逆,會不會也可以是漢字最好的新陳代謝?像李白,帶著家族從中亞一路走來的異族記憶,胸懷開闊,用漢字都用得不一樣,沒有拘謹,沒有酸氣,沒有溫良恭儉讓,才讓漢字在那驚人的時代開了驚人的花。

「《鏤空與浮雕》,投影在異域的漢字與華文,背離正統文學,敢於偏離正道,也許才眞正走上時代絢麗多彩多姿的伸展台吧。」

但范俊奇強調,他沒有刻意去顛覆文字。在雜誌界打滾多年,他在文字的摸索,加上本身的個性以及對美學的執著,慢慢地就形成了這種文字風格。

雜誌在文字呈獻有更高的自由度,可以不用那麽正統,可以更自由揮灑文字。

他喜歡香港作家黃碧雲,喜歡那種短句一下一下打的呈現方式。他年少時愛看《明報周刊》,愛香港作家林奕華、甘國亮等寫娛樂圈百態的文章,從明報種種娛樂專欄文章,挖掘寫娛樂界也可以那麽精彩的可能性。

人物訪問的血肉刻畫:觀察是王道

當然,不可或缺的,還有范俊奇敏銳的觀察力。他寫人,因為他非常喜歡寫人物訪問,而且不按理出牌。

「台灣藝人庹宗華曾發過一張唱片來馬宣傳。當時候我剛出道,和他做了一個訪問。我就看到他穿了一件棉衣,很特別我很喜歡。我們就從這棉衣如何如何談起,也談得很愉快。然後,文章我也從這件棉衣開始寫起,但是就文章出來後,公關就向主編反映,為何不是著重新專輯,不是在談個人,而是說棉衣?

以前的主編比較保守,就說以後要遵守角度寫訪問。但是後來,庹宗華看了文章,就打電話給該公關說很喜歡這訪問。」

對於范俊奇而言,寫人物就應該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讓作者發揮和觀察,應該怎麽寫就應該怎麽寫!

「最好能跟受訪者相處兩天的時間。如果庹宗華跟他一起跑,那訪問會更加精彩,而不是半小時馬上就談完了,就要寫一篇精彩的訪談。」

懂得觀察最重要。范俊奇認為,任何人包括明星再怎麽包裝,都可以捉到明星的神態。就如他曾經接觸劉嘉玲的經驗。

范俊奇在大馬雜誌《婦女》任職的時候,當時滾石為劉嘉玲發了一張專輯,而劉嘉玲在宣傳期也因此來馬為雜誌拍封面。

「那時的劉嘉玲還不是現在的劉嘉玲,也沒有可能帶著自己的化妝造型團隊過來。但本地化妝師和造型師都ok的。

只是,她化了妝,她就坐下來,二話不說,就將整個狀抹掉,自己重新再化過。 這本該至少有一些溝通,但是她沒有做。所以她還沒大紅的時候,她就有這樣的氣勢。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

而在范俊奇訪問劉嘉玲的時候,問到了第四題後,她就給了助手一個眼神,助手打圓場說,劉嘉玲累了想休息,訪問就此結束。

「你提回以前的劉嘉玲,還不成氣候的時候,她已經有那股氣勢。她把自己當成一回事。這就是很重要。」

這樣的觀察,這樣的劉嘉玲,寫了,很好看。他說。

台灣繼舒淇過後,還有巨星嗎?

我們在談論現在的明星時,倒聊起了這樣的命題。

范俊奇對於現今的台灣樂壇不夠熟悉,所以周杰倫、蔡依林、五月天、張惠妹、陳绮貞等,他也無法定義。但是在影視圈,誰是繼舒淇過後的台灣巨星?他尋思一番,卻也說不出答案。

當然,范俊奇對於巨星明星有其定義和喜好,明星的個性,明星的風采,明星的成就等等。

而他接下來可能會寫到的台灣明星人物,就包括了楊惠姍和胡因夢。


“鮮榨文學專欄”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