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共極力推崇「秦王大一統」,洗腦小粉紅動不動就「留島不留人」

中共極力推崇「秦王大一統」,洗腦小粉紅動不動就「留島不留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孟子》有云:「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但是中國歷史有時卻完全相反,殺人者,人恒愛之;虐民者,民恒敬之。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特殊的朝代。它終結了春秋戰國以來的裂土分封、群雄割據,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帝國。

後世對於其的評價呈現出兩極分化,有人盛讚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也有人痛斥天下苦秦久矣,連毛澤東也曾在《沁園春雪》中評價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最近,隨著電視劇《大秦賦》的熱播,中國社會掀起了一股大秦熱。電視劇講述的秦國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波瀾壯闊史,與近些年中國鼓吹的大國崛起和民族復興似乎有著某種契合,因此讓不少人看得如癡如醉。

從名字就不難看出,這部電視劇是在歌詠大秦,其他六國不過是大秦的陪襯。影視劇中秦滅六國是民心所歸,簞食壺漿,而六國從上到下昏聵不堪,老百姓民不聊生。如果秦朝就有影視劇的話,那這是一部再好不過的主旋律作品。

影視劇中的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政治合法性建立在以戰止戰,為了拯救六國黎民免受戰火荼毒,所以要興王師,行王道。當時各國之間連年征戰,老百姓確實深受其苦。

孔子和弟子們周遊列國時,在郊外遇到一位婦人對著墳墓哭泣,詢問後得知,原來她的公公、丈夫和兒子相繼被老虎咬死。孔子好奇,這裡虎患如此嚴峻,為何仍居於此,婦人無奈說道:「這裡位於齊國和魯國邊境,沒有繁重的苛捐雜稅。」孔子聽後,感慨道:「苛政猛於虎也。」

在《大秦賦》中,六國的角色定位基本上也是苛政猛於虎,而秦國成了六國人民嚮往的燈塔國。電視劇中甚至出現了楚國人拖家帶口流亡秦國的一幕,不過有歷史學者很快就反駁這一情節不符合史實。因為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以律法在各國中最為嚴苛著稱。西漢賈誼曾在《過秦論》中評價:「秦仁義不施、繁刑嚴誅、賦斂無度、天下苦之。」司馬遷也在《史記》裡說秦:「以暴虐為天下始」。

有學者還通過研究秦簡發現,秦國律法鼓勵人們相互舉報揭發,就算是自己的親人也不能例外,這導致了秦國社會人與人之間靠不住。比如岳麓秦簡1686記載,秦律中規定如果兒子犯了「完城旦以上」的罪,而父母不告發兒子,就要被罰款兩副鎧甲。

此外,秦國還建立了最早的戶籍制度,將權力的觸角伸到了社會最底層。其他六國之間的人口流動很頻繁,不需要通關文牒,楚國人可以逃亡秦國,但是秦國人卻沒有遷徙的自由。秦法規定,老百姓一旦逃走被抓,就會株連九族。如果有人收留逃亡的人,還有被砍頭的風險。商鞅失勢後準備流亡六國,逃跑的路上想借宿一晚,竟沒有一個秦人敢收留他。

還有學者提出,商鞅其實幫助秦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計劃經濟國家。在秦國,老百姓只有兩種身份,戰士和農民,沒有商品流通,沒有貨幣,工作和物資都是分配,戰士為了軍功砍更多人頭,農民為了後勤補給生產更多糧食,所有人都被綁在戰爭的機器上,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衝,也因此有了令人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這群人其實就是「喪屍」。

Statue_of_Shang_Yang
商鞅雕像|Photo Credit: Fanghong @ Wiki CC BY 2.5

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奧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提出過人類社會發展的三階段:軍事階段、法學階段和工業階段。在軍事階段,人們經常暴露在戰爭的危機中,因此受到嚴苛統治,構成像軍隊般的社會,個人也是為了集體而存在,不是自由人。

不可否認地是,秦國實行商君之法在國家層面取得了不少成就。首先,實現了富國強兵;其次,將傳統的禮俗社會過渡到了法理社會。但是嚴苛的律法也排斥了人性,將秦國變成了一個冷酷無情、道路以目的恐怖監獄。商鞅死後,秦法不更,但就是沒有一個人同情被五馬分屍的商鞅。

秦朝建立後,僅歷二世就轟然倒塌,老百姓只知道天下苦秦久矣,沒有人同情秦朝和秦始皇,民間還有《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反映秦朝的暴政。

但是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崇拜大秦和秦始皇,這當然不僅僅是因為世界奇蹟長城和兵馬俑,更多是對強者的頂禮膜拜和大國崛起的虛無情懷。

中共的歷史觀向來崇尚統一摒棄分裂,他們也極力在歷史教科書中向年輕一代灌輸大一統的思想。在他們看來,統一給國家帶來了繁榮富強,相反分裂帶來了混亂和苦難。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還留下了長城、兵馬俑這樣的世界遺產,這些都是值得後世大書特書的事。

今天中共依然以完成國家民族統一大業為己任,一些年輕人受此影響更是動不動就「留島不留人」。

秦國並不是自立國以來就傲視諸侯,它的祖先本是給周天子養馬的小官,後來一步步發展起來,一度是不入中原主流文化的小國,還經常受到其他國家的侵擾。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才真正開始了揚眉吐氣的時代,各國爭相賂秦。

近代的中國也有一段被西方列強欺侮的歷史,在經過改革開放之後,它迎來經濟騰飛,誕生了一大批富裕階層。中國政府雖然一直對外宣傳不稱霸,但是難掩錦衣夜行的彆扭,「厲害了,我的國」、「中國取代美國」早已是大部中國人的心聲,中國早就以大秦自居。

《大秦賦》中生動刻畫了六國滅亡後,他們的國君如何帶著文武大臣向大秦乞降。這一幕不禁讓人想起中國小粉紅動不動就在網上要臺灣人和香港人「叫爸爸」。

秦國的發跡史更是一部成功學經典的教科書,最近就有一位成功學大師靠吹捧秦始皇火了。網路上還流行這樣一個段子:「文」能「強」國平天下,武能「保國」定乾坤。「保國」是前文提到的馬保國,「文強」則是一位叫做周文強的人靠著一段歌頌秦始皇的演講視頻紅遍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