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戴口罩助攻,韓國醫美整容業規模去年成長9.2%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疫情期間到處都必須配戴口罩,也使人們更有勇氣趁著這個時機去做醫美或整容手術,術後外出戴口罩不會因此引發側目。韓國醫美業去年市場規模成長9.2%,達到107億美元,且今年仍然看好。
疫情期間,東亞地區民眾大多遵守防疫指示,外出時如實配戴口罩。戴口罩成為了整容手術後最好的掩護,《路透》報導,韓國整形產業去年市場價值成長9.2%,達到107億美元,今年更上看118億美元。
《路透》採訪一名20歲的女大生柳涵娜(Ryu Han-na,音譯),她去年幾乎都只能在家遠距上課,上個月中旬接受了隆鼻手術。涵娜顧慮到疫苗開始配送到各地,可以用口罩作為掩飾的時間所剩不多,因此覺得得要把握時機。
涵娜說,在韓國只有疫情期間,戴著口罩才不會引起旁人側目:「我一直想維修一下鼻子,在大家今年開始接種疫苗、拿掉口罩前,我覺得最好趕快把鼻子搞定。」手術雖然會造成瘀青腫脹,但大家都戴著口罩,所以沒人會起疑。這次鼻子升級手術費約為440萬韓圜(約新台幣11萬4216元)。
早在疫情之前,韓國就是全球整形手術之都,還透過醫美套裝行程帶動了不少外國觀光效益。疫情減少了外國客,因此去年的市場重點都是國內。《路透》引述韓國最大網路醫美平台「江南姊姊」數據,韓國醫美產業2019年市場規模約為98億美元,去年成長為107億美元,漲幅達9.2%,今年上看118億美元,至2023年將可達到145億美元。
不僅是口罩能夠遮住的鼻子、嘴唇部分,民眾在這段時間追求整張臉都做到位。為涵娜進行隆鼻手術的醫生朴哲宇(Park Cheol-woo,音譯)表示,其實民眾去年對於不須動刀的醫美和要開刀的整容手術興趣都增加了,特別是對於眼睛、眉毛、鼻樑、額頭這些臉部外觀。
報復性進廠維修升級,振興補助也拿來做醫美
江南區的整形外科醫生申相浩(Shin Sang-ho,音譯)更指出,有不少民眾在拿政府發放振興補助後,用振興金來「升級」面容,因此醫美整容業在去年第3季和第4季業績特別好,「我覺得這就像是一種報復性消費,我感覺得到顧客是用整形來宣洩疫情帶來的抑鬱情緒。」
據韓國政府調查,政府發放的逾14兆韓圜振興補助中,10.6%用於醫院和藥局,在所有消費場所排名第三,僅次於超市和餐廳。不過這份調查無法顯示醫院科別或購買的藥品種類。
「江南姊姊」的數據也指出,去年網站流量比前年大增63%,使用者人數增加到260萬人;使用者進行提問諮商的次數達到100萬次,是前年的兩倍。顯示即使沒有付諸行動,單純動了進廠維修念頭的人也不少。
然而韓國正迎接第3波疫情,近日的單日確診人數動輒刷新紀錄,截至當地時間4日晚間8時,累計6萬4264例確診、近千例死亡,可能降低民眾出門意願。朴哲宇醫生表示,有觀察到民眾取消諮詢的機率增高,很多住在郊區的大戶都已將手術延後。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林宜萱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1-01-05 比英國變種病毒還難對付?科學家憂現有疫苗可能對南非變種病毒無效
- 2021-01-05 日本「鎖國」防疫:擬暫停外國人入境包含台灣商務人士,首都圈將採緊急事態行動
- 2021-01-04 防疫戴口罩助攻,韓國醫美整容業規模去年成長9.2%
- 2021-01-04 美國考慮疫苗劑量減半「讓更多人能接種」、英國延後施打第2劑疫苗
- 2021-01-03 東京疫情持惡化1日新增確診破千,4地方知事籲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為何中央不肯?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