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眼中盯】蔡政府若真有心改革,請拿出推動萊豬的魄力

【關鍵眼中盯】蔡政府若真有心改革,請拿出推動萊豬的魄力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支持者投票就是想看政治人物的承諾被實現,看看這次萊豬進口的推動歷程,就算原本不在政綱上的政策,只要政府有心,絕對能施展出「想做到就一定要做到」的魄力,別把「和解共生」當成不作為的藉口。

扣掉突然宣布就一路強硬推到底的萊豬政策,蔡英文政府上任後有許多競選期間當作議題主軸,當選後卻沒有完全實現的政策,像是工時、勞權、司法改革、居住正義、礦業法、警消工會、年金改革、18歲公民權,讓很多當時為議題而投的選民和公民團體不悅,批評民進黨政府,也把希望投注到更專精議題的小黨。

民進黨當然不樂見自己的票,被這些第三勢力分走。

為了因應,有些強硬派支持者在網路上重新定義「左膠」的意義,想把那些對公民議題有意見的人通通變成「不切實際者」;同時,也有比較柔性的勸說聲音,在各種場合提醒大家,改革不能(或不該)一步到位。

此一論者會說改革要務實,最好從小修小補開始,並舉出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推動同性婚姻,導致2018年韓國瑜勢力崛起,讓改革步伐白白延宕兩年。

個人對這樣的論述並不太以為然。

不分藍綠,政府既然能在政綱上獲取大多數民意的印章,原本就應該徹底落實自己的政見,而且回顧歷史,這麼做即使在短期遭遇批評,長期對政治人物本身和政黨卻常常是更好的。

同婚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蔡英文在2016年大選的競選期間,總是強調婚姻平權的價值,上任後也言行一致推動相關措施,雖然毫無意外遭受到保守勢力反抗,但蔡政府在期間的所作所為,已經建立起怎麼樣都摘不掉、別的政黨也奪不走的「平權」形象,圈起一批因理性而死忠的支持者。

之後,即使歷經2018年的動盪,只要講到平權的那一塊(特別是和主要對手相比),當時的「硬推」反而變成別人怎麼吵都吵不贏的「陰德」,直至今日即便執政時偶有荒腔走板,也奪不走當時建立起的價值光環。

若是選舉期間的主要倡議,當選後愛推不推或只做半吊子,會發生什麼事呢?那就是支持者失望,反對者開心,下一次選舉隊友要相挺時,連彈藥都沒有。

馬英九當然就是最好的例子。

從風光上任想當「全民總統」,到經歷小動盪後加深「討好每一個人」的心態,許多競選承諾都怕傷到對手的心,而虎頭蛇尾。時空背景轉換之後,大家不會思考如果服貿、高雄自貿區這些政策都順利推動,台灣是不是真能達成633,人們只會記得馬英九跳票,還沒捐半薪。

AP_10042502423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扣掉那些較無脈絡的情緒化決定,支持者投票,就是想看政治人物的承諾被實現。民主政治本來就是公民授權和定期檢驗的系統,真正有責任感的政治家既然背負選民期待,當該徹底執行自己的承諾,而非把「和解共生」當成不作為的藉口。

看看這次萊豬進口的推動歷程,就算原本不在政綱上的政策,只要政府有心,絕對能施展出「想做到就一定要做到」的魄力。願現在或未來的每一任政府,都可以拿出推動萊豬的魄力,盡力實現那些幾百萬人投票時副署過的政見。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