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ESG投資」就表示不該買台泥、亞泥的股票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或許會覺得全球ESG投資人都把水泥業從投資清單中拿掉,但國際目前的ESG評分標準是有差異的,比較有共識的排除名單是燃煤、武器、菸草、酒、賭博等,當然,投資人確實可以自己主觀決定排除水泥和混凝土,但這並不非常常見。
文:楊雅雲、鄭瑞濱
最近綠學院參與了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的成立,作為一個多年前就以一系列文章支持影響力投資的早期參與者,看著這個趨勢成為現實,焦點越來越著重在ESG原則,買永續ETF元大00850、國泰00878、富邦00692的人越來越多,著實很驕傲也很開心,感覺有機會在眾志之下,達成我們的使命「在一個世代之內讓綠色產業成為主流」。
協會的共同發起人吳道揆說他很喜歡一本影響力投資報告書的標題「私人資本,公共利益(Private Capital, Public Good)」,我們心有戚戚焉。實踐這句話可不容易,這幾年我們自己就遇到了《真正的投資功夫,其實在投資的後面》文章中所提的兩難。寫文章傳遞觀點的人,在真實世界裡遇到考驗,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我們想把這一路的心得感想整理出來,在這波濤洶湧的歲末之際與你分享,希望我們一起走得更遠。
只有再生能源、再生資源、有機才可以算綠色產業,高耗能、高碳排的產業應該要推翻嗎?
我們可以很輕易地辨別千元鈔和百元鈔,我們知道一張是藍色,一張是紅色,價值相差十倍。再生能源、再生資源、有機這種低耗能、低碳排的綠色產業,想都不用想就是當然的衛冕王,王冠上最耀眼的寶石。
而若一個產業在如今氣候變遷、物種快速消失、超級細菌肆虐的環境中,還大言不慚地只談利潤極大化,覺得賺錢才是王道,這種產業也很容易處理,只需用錢投票,讓它在資本市場上吃虧即可。
但是當一個具有高轉型潛力,目前卻是高耗能、高碳排、甚至高污染的產業,社會的形象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你願不願意接受他們成為王冠上的另一顆寶石?
以我們這幾年對產業的理解,有高轉型潛力但名聲很差的產業其實並不少,包含水泥業、混凝土業、營建業、化學品製造業、塑膠製造業等。
台大的學生顯然不願意接受。在學生持續三年的施壓之下,台大校方妥協,賣掉其校方校務基金中持有的水泥股票,宣布不投資高耗能、高碳排、高污染的產業。學生們說,這是響應國際撤資行動。

國際撤資行動?真的嗎,全球ESG投資人都把水泥業從投資清單中拿掉了?
當然不是真的!國際目前的ESG評分機構,對ESG的評分標準是有差異的,畢竟人類才剛開始學習用大自然的邏輯去從事人類的商業活動,比較有共識的排除名單是燃煤、武器、菸草、酒、賭博等,當然,投資人確實可以自己主觀決定排除水泥和混凝土,只是國際上很少見就是了。
為什麼?因為《台灣垃圾快沒地方丟了!水泥再掀話題因為這位大戶將進場掃貨》中說過,日本和德國直接讓水泥業成為循環經濟的領頭羊,處理棘手的廢塑膠減少污染、去化其他難搞的廢棄物,我愛你水泥業都來不及了,撤資幹嘛?
沒有長期思考能力的人,無法做好短期計畫;沒有全局思維能力的人,無法做好小事。這就像運動比賽,你不需要贏得每一場比賽,而是贏得最重要的決賽,有時候為了贏得比賽,你需要輸掉比賽。
這群台大的學生,選擇放棄了這場比賽。
我們不同,我們要參加比賽,而不白白放棄比賽
我在營建業工作已經超過二十五年,從年輕到白頭,算是產業裡的中生代,我常跟剛進產業的年輕人講,推動營建循環經濟,難道是因為我們道德高尚?追求良知?善盡社會責任?當然不是!
最正確的動機,是為了我們自己。
我至少還會在營建業工作十幾年,我想要追求職涯的發展,甚至想在產業發展中扮演角色,我自然想要解決產業的問題,推動產業的轉型,讓我所服務的產業成為循環經濟的領頭羊,ESG投資人的首選。如此一來,我才有更好的升遷,更好的發展,誰會想要在沒有發展前景的產業裡工作呢。

我認為這個責任要由水泥業、混凝土業的工作者承擔,只有自己願意負起責任,將眼光放遠,從自己公司的利益看到未來整體產業的機會、風險,對整個產業做出貢獻,而不是只對自己公司做出貢獻,或是對別人的失誤見獵心喜。
這個ESG投資的事件,正是讓我們共同看見整體產業風險的時刻。
作者簡介
楊雅雲
受到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啟發,2009年大跨度轉行到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領導莫拉克風災校園重建—那瑪夏民權國小重建工作。稀有的大跨度整合型專家,專業領域包括新能源、智慧電網、電動車、儲能、節能、循環經濟、綠建築,擅長把最專業的綠色科技行話,翻譯成最淺的白話文說出來。2014年創辦綠學院,同時為Green Impact Lab綠色創業加速器的共同創辦人,著有《綠領建築師教你設計好房子》一書。
鄭瑞濱
孜孜屹屹專精於營建材料研究的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博士,秉營建循環翻轉產業的夢想,告別十餘年台灣營建研究院組長、所長的職涯後,以「產業踐履」為職涯目標再出發,任潤泰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職務。同時擔任綠學院綠色帶路人,並在台灣混凝土學會平台整合建構含括水泥、砂石、鋼鐵、混凝土等業種的「營建循環產業鏈」,發展營建材料領域的新供需模式、創造新的商機與產值。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ASUS與NVIDIA聯手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頂尖軟硬體設備助藝術與STEM領域學生提前接軌AI產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AI的影響力從業界延伸到學界, AI課程成為學生熱門選修,此類課程仰賴高效能工具。ASUS與NVIDIA看準學界需求,於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Institute of Applied Arts, IAA)配置多台搭載GeForce RTX 40 系列筆電GPU的ASUS/ROG高效能,以頂尖的軟硬體設備,幫助師生輕鬆運用生成式AI技術創作激盪創意,培養前瞻藝術人才。
近年因應生成式AI的熱潮,AI對產業的商業模式、營運流程,產生顛覆性的革新。事實上,AI的影響力,也開始從業界延伸到學界,越來越多學生主動學習寫AI程式,或將AI工具應用到主修科系。透過高效能的軟硬體工具,教授在授課或學生實作過程, 得以無後顧之憂揮灑新世代創意。
本次產學合作由華碩提供經NVIDIA Studio認證並搭載GeForce RTX™ 4060筆電GPU的創作者筆電,包括ASUS Vivobook 16X、ROG Zephyrus G14、ROG Flow X16以及適合STEM學習的ASUS TUF Gaming A15,幫助同時跨藝術創作及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師生在符合業界標準的環境中實作,激發無窮創作潛力。
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培養跨領域學生使用最新科技媒材進行創作
此次華碩與NVIDIA、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攜手,以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形式打造前瞻藝術學習環境,考量之一就是應藝所訓練學生時,強調對新科技的重視程度。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表示:「我們許多學生是跨科系報考,像是資工、教育、文學等,所上學風自由開放,也與時俱進。教學時使用最新工具媒材,讓藝術與科技產生深度融合,『跨領域』成為應藝所相當獨特的人才養成路徑。」

既然應藝所的師生在教學、創作過程高度依賴科技,ROG Zephyrus G14提供給師生使用後有哪些明顯的感受?劉辰岫舉例,教學過程會使用到3D建模軟體Blender,以及同步執行多個機器學習任務,因為ROG Zephyrus G14搭載GeForce RTX 4060 筆電GPU提供強大的運算效能,在處理複雜的3D建模訓練指令時,操作起來相當順暢,高解析度螢幕可以看到細緻的渲染視覺,對於師生在建模過程,確實可以加速流程。
另外,應藝所在教學現場相當重視腦力激盪的討論,進而嘗試打破藝術邊界,讓創意勇於馳騁。課程中如果人手有一台高效能筆電,不但可大幅減少運算時間,ROG Zephyrus G14輕薄好攜帶,可在任何空間進行討論、創作或展示作品,十分便利。

劉辰岫觀察到,學生透過ROG Zephyrus G14執行視覺化程式設計軟體TouchDesigner,在創建藝術作品之際,受惠高效能的NVIDIA GPU,可以處理更複雜的視覺效果,實現最高畫格率,加速生成出要渲染作品的指令;加上這台筆電相當輕巧,內建HDMI、Type-C和USB多種接頭,學生上課時能輕鬆連接到投影機或拿在手上,將藝術作品分享給其他人觀賞,有助於在課堂上把創意想法變成實際作品。
全球獲獎無數的ROG Zephyrus G14 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筆電 GPU,高達 125W TGP,並具備 NVIDIA Advanced Optimus 與 DLSS 3 技術,解鎖頂級創作應用程式中的 RTX 和 AI 加速、可實現最大穩定性的 NVIDIA Studio 驅動程式,最佳化運算能力及效能超乎想像,加速創意構思,輕鬆迎戰多工任務。採用ROG Nebula 霓真技術電競螢幕,16:10長寬比,QHD 165Hz/3ms 面板, 100% PCI-P3 廣色域,搭配 Dolby Vision 影像技術,色彩準確度通過Pantone認證,畫面明亮、快速、生動,更有德國萊因護眼認證,不閃屏、抗藍光,揮灑創意開闢嶄新「視」界!了解更多:ROG Zephyrus G14
開放資源給其他學科學生使用,成為校內跨領域的創意激盪Hub
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設備,也開放給陽明交大其他科系師生預約使用。因為看到越來越多STEM領域的學生,在寫程式作業的時候,受限私人筆電的GPU效能不夠優異,導致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對此,華碩與NVIDIA就針對理工相關學科的學生,鼓勵使用搭載NVIDIA GPU的華碩筆電,可加速驅動機械、結構和電氣仿真等數十種的STEM應用程式,展現高速效能;又或是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的學生,在處理大型數據集、訓練生成式 AI和機器學習模型時,可以更快獲得的分析結果。

事實上,過去十年間NVIDIA已經從一間以GPU為核心業務,進化成運算平台的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光只是顯示卡,還有橫跨其中的軟體及運算平台,例如有NVIDIA AI(企業級尖端人工智慧平台)和 NVIDIA Omniverse(創意協作開放平台)。幫助設計師、藝術家、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等專業創作者,不再受限軟硬體資源,影響創作或演算的進度。
也因為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學習設備開放給各系所授課使用,有助於日後校內跨領域交流。劉辰岫教授回應:「應藝所是整合跨領域創意的樞紐,很多時候不同領域的師生都會在這裡做腦力激盪,加上應藝所的課程也有很多非本科系學生選修;以及我手上的計畫也會邀請建築所、資工所的老師一起參與,因此我們很期待未來這些資源的加入會帶動更多跨領域的創意激盪。」

ASUS與NVIDIA賦能空間價值,規劃講座/工作坊協助師生掌握新科技
除了提供軟硬體設備,ASUS與NVIDIA也期待能為此場域挹注更多創新能量。後續也將規劃一系列講座與工作坊主題,讓校內師生能第一手掌握產業現況,使用嶄新的設備來進行研發與實作。
例如NVIDIA將籌辦生成式AI主題的研討會,邀請領域的業界講師,教導學生怎麼設定、使用生成式AI來提升創作效率,藉此讓學生們認識到GPU在創作時的重要性。另外,NVIDIA也會規劃Omniverse工作坊,邀請教授和學生親自實作,了解Omniverse的特點和功能,有助於把Omniverse融入創作流程,進而豐富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另一方面,深耕校園多年的華碩,以培育更多國內優秀技術人才為出發點,未來也會在此舉辦AI主題講座,邀請業師講授如何實際操作創作者筆電及相關應用,有助師生更了解產品特色,得以更精實地利用筆電創作,期待能具體提升同學的創意產出效率,以及擴大教授的研究能量。
當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先進國家的下個角力主戰場,台灣若希望在AI賽道不落人後,從教育往下扎根將是關鍵。華碩與NVIDIA攜手陽明交大,透過提供設備、講座等多元資源,有助於培養下一代AI思維,厚植設計人才的數位實力,期待台灣有朝一日成為AI強國。
想擁有最佳效能的華碩筆電,現在就加入華碩教育商店會員,學生/教職員登錄享專屬優惠價,首次登錄再送500元購物金!立即登錄:華碩教育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