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中國體制裡,軍人的社會地位為何如此低下?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中國體制裡,軍人的社會地位為何如此低下?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漢朝政府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乃是文人政府對軍隊的牢固掌控,且這特色從中國歷史的最初期直迄今日始終未變。在這點上,中國不同於有龐貝、凱撒之類野心將領不斷爭取政治權力的古羅馬,亦不同於軍事政變頻仍的當代開發中國家。

由於戰爭是中國國家形成的重要因素,文人為何能那麼牢牢掌控政治,也就是該釐清的重要課題。

原因之一,與軍事等級體系的建制化程度低於文官等級體系的建制化有關。太尉一職和前、後、左、右諸軍的將領,理論上位階都高於九卿,但這些職位往往空著。它們主要被視為虛銜,而非具有軍事實權的職位,常由不具軍事背景者出任。

這時候,軍隊還未專業化,皇帝派任的官員在軍、文職間輕鬆遊走,且被認為不管出任軍職還是文職都能勝任。王朝伊始,內戰結束,出任軍職往往意味著要被派到遠離文明的西域或荒涼邊塞駐守。雄心勃勃、仕途看好者不想走這樣的路。

但這些因素只引來一個疑問,即在中國體制裡,軍人的社會地位為何如此低?細加探究,那有可能是規範性的觀念使然:在征伐兼併劇烈的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真正的政治權威繫於受教育與能讀書識字,而非繫於能征善戰的觀念。

想登上大位的軍人發覺,若想讓自己的命令得到遵從,自己就得披上儒家的外衣,若想讓自己兒子繼承大位,就得要兒子接受博學鴻儒的教導。如果你無法據此接受筆勝於劍的看法,就該思索以下事實:文人權威能順利控制軍隊,最終都倚賴在正當權威方面的規範性觀念。

美國軍方若想奪取總統的權力,隔天就可奪走。未這麼做,反映了絕大部分軍官無意推翻《美國憲法》,如果他們有這企圖,絕大部分受他們指揮的士兵都不會遵命。

漢初,中國各方都有心建立強大、統一的中央政府,以免重蹈東周混亂、戰爭的覆轍,全國的地方菁英則想盡可能保住自己的權力和特權,兩者利益的獲致平衡,構成漢初均勢的基礎。秦始皇想把建制平衡往強大中央集權國家的方向推,但推得太遠太過火。

這樣的中央集權國家,專制霸道,不只不在乎家產制菁英的利益,也不在乎拿在地領主的暴政換取國家暴政的一般農民的利益。

漢朝把這平衡點往回移,以照顧到被秦朝視為眼中釘的那些王族、貴族的利益,同時致力於慢慢削弱他們的勢力。漢朝以暗暗摻雜了法家原則的儒家思想,重新賦予自己正當性。西漢所創建的國家之所以穩定,乃是因為它建立在妥協上。

但它也比秦朝弱勢得多,從未想與境內殘存的孤立貴族勢力正面衝突。但此新均勢管用。除了攝政王莽(西元前四五至後二三年)稱帝,建立短命「新朝」,短暫打斷漢朝國祚,漢朝從西元前二○二年綿延到西元二二○年,存世超過四百年。這是了不起的政治成就,但令人遺憾的,也是不可能永遠維持的成就。

相關書摘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天主教會奪回主教任命權,替世俗國家的興起打下基礎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 :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全新修訂校對版)》,時報文化出版

作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
譯者:黃中憲、林錦慧
審定者:陳思賢、陳榮彬

沒有優質國家國家,
就沒有優質民主!

2020年讓全球措手不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導致的肺炎疫情意外爆發,不僅考驗各國政府如何保護國民健康、維繫經濟活動,更加速國際政治情勢的變化,疫情能否獲得控制仍在未定之天,世界秩序已然大洗牌。如今重讀政治思想家法蘭西斯・福山於2014年寫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彷彿置身於政治預言之中。

法蘭西斯・福山師承杭亭頓(Samual P. Huntington),希望能藉由這套《政治秩序的起源》,補足其政治思想因時代衍生的落差。但他的做法並非接續杭亭頓的著作從一九七〇年代開始分析,而選擇從人類史前開始,自人類的靈長目祖先黑猩猩談起。

法蘭西斯・福山認為現代國家要實施民主並不難,真正困難的是建立有能力為人民服務,並且保障人民安全的合法現代國家。《政治秩序的起源》分成上下兩卷,其理論基礎在於,現代成功的自由民主,來自三大政治體制:國家、政治、可問責的政府。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
Photo Credit: 時報文化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