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重啟中國3大電信下市程序,紐約證交所過去1周內為何決策搖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紐約證交所表示,5日接獲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最新具體指引」,川普行政命令涵蓋中國3大電信商ADR,將自美東時間11日凌晨4時起暫停交易。聲明還說,3家企業如不滿下市決定,可向紐約證交所反映意見。
中國移動(China Mobile)、中國電信(China Telecom)和中國聯通(China Unicom)是否將從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下市停止交易?紐約證交所得的決定在一週內反覆無常。
《中央社》報導,紐約證交所最新決定是當地時間6日再度轉彎表示,將從1月11日起讓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等3大電信商下市。該單位表示,當前立場是遵循2021年1月5日接獲的新具體指引,即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OFAC)提供給紐約證交所的新指引。
接獲財政部「最新具體指引」,川普行政命令涵蓋中3大電信商
(中央社)紐約證券交易所政策本週兩度轉彎,6日宣布重啟中國3大電信商美國存託憑證(ADR)下市程序。紐約證交所決策搖擺,美國政府制裁命令模糊是重要因素。
美國總統川普去年11月下令禁止美國企業與個人投資華府認定與中共軍方有關連的公司。紐約證交所上週宣布啟動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存托憑證(ADR)下市程序,4日卻急踩煞車,投資人一頭霧水。
事隔2天,紐約證交所表示,5日接獲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最新具體指引」,川普行政命令涵蓋中國3大電信商ADR,將自美東時間11日凌晨4時起暫停交易。聲明還說,3家企業如不滿下市決定,可向紐約證交所反映意見。
消息公布後,3檔ADR有如洩氣的皮球,跌幅一度都超過4%,5日強勢反彈的勁道盡失。
紐約證交所短期內數度更動決定,背後因素令人好奇。《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紐約證交所4日首度轉彎,是因為不清楚川普行政命令是否涵蓋中國3大電信商ADR,財政部最新指引似乎解決問題。
據報導,紐約證交所4日急轉彎招來川普政府與對中鷹派人士批評。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出訪埃及時致電紐約證交所總裁康寧漢(Stacey Cunningham),反對紐約證交所決策搖擺。
3檔ADR本週一開始暴跌,隨後因紐約證交所扭轉決定而暴漲,如今再度轉彎,投資人難以研判中國3大電信商ADR最終命運,特別是川普總統任期僅剩2週的當下。
川普去年11月12日點名31家「中共軍方企業」,下令今年1月11日起禁止美國企業與個人投資相關證券。這道命令未說明31家遭制裁企業的子公司與關係企業是否涵蓋在內。
去年12月28日,美國財政部指引文件說禁令將適用於遭制裁企業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因而涵蓋在紐約證交所掛牌的中國3大電信商ADR。但財政部當時表示,正式點名川普命令涵蓋的子公司60天後禁令才會生效,而財政部尚未完成點名步驟。
如果中國3大電信商向紐約證交所翻案成功,或是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在生效前收回對「中共軍方企業」子公司的制裁令,預定下週暫停交易的3檔ADR仍有可能躲過下市命運。
川普任期剩最後2週,投資人難判定中3大電信商最終命運
《紐約時報》報導,3大電信商退市反映了中國在權力與財富兩面向的崛起,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間的疏遠。退市也彰顯了中美兩國長期建立的商業關係開始晃動,尤其這被中國視為改革國營企業,並且使之國際化的方法。
3家電信商的營運都受到北京實質的掌控,並且屬中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所有,且經常被下令追求北京當局的目標。中共有時會以3家電信商之名來執行其任務。
《華爾街日報》報導,主張對中強硬的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馬克・盧比歐(Marco Rubio)6日就批評財政部發出錯誤的指引,才導致紐約證交所的反覆無常。「財政部裡的人企圖破壞總統川普的行政命令,以便為華爾街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利益服務,要付出代價的就是美國」,盧比歐並表示他很開心見到紐約證交所再度恢復讓中國3大電信商下市的決議。
中國官員則批評證交所恢復下市的行為,表示這將傷害美國在全國股市的地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6日表示,「我很確定所有國家,不僅僅是中國,都在看美國打算怎麼做,而這將決定美國是否會被視為可靠或可信任的合作夥伴。」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中國3大電信商下市紐交所搖擺 制裁令模糊使然(中央社)
- 再度轉彎 紐約證交所宣布重啟中國3大電信下市(中央社)
- NYSE Reverses Course Again, Will Delist Three Chinese Telecom Stocks(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New York to Delist Chinese Telecom Firms in Symbolic Shift(The New York Times)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黃筱歡
Tags: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江名萱老師深入研究風水的契機,可以說是因為旅行所帶來的啟發——在旅行至北京故宮的時候,對於整個建築群落的方位、形狀、位置等都遵循著青囊經的原理所設計,有著強烈的感觸。
因此,原本就熱愛旅行的江老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訪世界,考察各地的建築物。他發現,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當地的環境與氣候、使用者的需求而建設,和江老師順應自然的風水概念不謀而合。例如巴黎的聖母院、印度的泰姬瑪哈陵等建築,都能在天人合一的設計下,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效果,並且更好地利用自然的能量。
與天對話:巴黎聖母院
「建築物的存在,是要為裡面的人所服務。所以,所謂好的建築風水,其實是應天、應地、應時、應人制宜。」因此,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聖母院中央的玫瑰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風水符號,代表光明、能量和生命力;聖母院的塔尖,也象徵著穩定、領導力,以及上達天聽的請求。但更重要的是,屬於宗教建築物的聖母院,為所有信仰著神的人們,所帶來的莊嚴、平靜感受。「聖母院營造出非常強烈的和諧的氛圍,你可以想見當時的設計師,在設計這個建築物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時,所有的考量都是為了讓人的內在可以安靜下來、與天/神對話。」江老師指出。

巴黎聖母院建築風格是哥德式建築,它的建造開始於1163年,耗時超過200年。教堂的尖頂屋頂,不只是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幾何美學,更代表著天地宇宙之間的聯繫。這種尖頂建築形式,在古代被視為智慧和神聖,有向上流動的能量。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連接聚集天地宇宙之間,讓整個建築物更加神聖,充滿生氣和活力,並為⼈們帶來好運和幸福。
在古代文化的哲學中,太陽代表著宇宙和自然界的秩序、生命和創造⼒、上帝神性力量等等。所以在建築的設計和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季節的變化,和太陽的位置,以確保光線在建築空間中,可以達到最佳的利用。聖母院的三扇玫瑰花窗,被認為是世界上 最美麗的玻璃藝術品之⼀,當你走進聖母院中,透過玫瑰花窗所照進來的彩色光芒,加上吟誦詩歌的聲音,還有焚燒香料所產生的煙霧,體現了像是引導人們的心靈,通往宇宙智慧神性的力量,彷彿可以治癒和平衡我們的身心。
「整體而言,巴黎聖母院的每一項設計、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到非常平靜。」江老師又補充道:「這就是好的風水,所帶來的能量。」
深埋於地的愛:泰姬瑪哈陵
談完了聖母院,江老師又繼續分享她在泰姬瑪哈陵的經歷。「如果聖母院是一棟與天對話的建築,那麼泰姬瑪哈陵想要傳達的,則是一份深埋於地的愛。」位於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不只是印度文化的代表性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泰姬瑪哈陵始建於1632年,耗時約22年完工,在建築風格上,它結合了印度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以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材,建築外牆有細密的浮雕和嵌花紋飾,表現了印度文化的細膩和精緻。在陽光照耀下,白色大理石的建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展現出浪漫、華麗的氣息,「但是當你走進泰姬瑪哈陵之後,除了感受到它的莊嚴、神聖之外,還有一份濃烈的愛情。」江老師說道。
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和他的妻子慕塔芝.瑪哈王后深深相愛,即使沙賈汗要前往戰爭的最前線,慕塔芝也會相伴在旁,兩人感情十分深厚。但令人惋惜的是,慕塔芝在1631 年的征戰途中難產而亡,沙賈汗在悲痛之餘,承諾為她建造天上人間、無與倫比的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

這座象徵沙賈汗畢生激情和財富的美麗紀念物,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感受這份愛情的真切。「剛才講到聖母院有尖塔,我們可以注意到,泰姬瑪哈陵的屋頂也是尖頂,同樣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皇帝沙賈汗希望透過泰姬瑪哈陵向上連接,跟他⼼愛的瑪哈王后能夠永恆緊密在⼀起。」泰姬瑪哈陵在風水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水池來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水是陰性的象徵,而白色大理石所建造的陵墓則是陽性,因此,水池的存在可以平衡建築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陰陽能量,創造出和諧的能量和氛圍。」除此之外,江老師也認為在像印度這樣炎熱的地區,利用水池的清涼氣息,撫平人們的情緒、創造安定氛圍,進而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放鬆身心。因此泰姬瑪哈陵也是一個「應天、應地、應時、應人而制宜」而建成的建築典範。
傳世六百年之作: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居所,建於明成祖永樂4年(1406),於永樂20年(1420)完工。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整個建築群給人威嚴而神聖的感覺,是皇權的象徵。雖然紫禁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持著它的輝煌和美麗,其中風水的佈局,是紫禁城能屹立不搖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年永樂皇帝在建造紫禁城的時候,他要求紫禁城建築佈局形狀和方法,都要符合風水學中的宇宙觀,以及天地人萬物合一的理論。因此,紫禁城的主要建築,都建在南北的中軸線上,這代表著能夠吸收天地間的能量,東西方向的建築物較少,是為了可以利用南北向的通風和自然循環,達到環境的舒適感。
以紫禁城太和殿的設計為例,這個皇帝接近朝臣的宮殿,不僅考慮到太陽的位置、建築物的形狀、360度的方位等等,還有周遭的水源、水流、風向、陽光以及山水環境、生活機能等多個面向。例如太和殿的正門面向南方,就是為了要確保日照充足,可以為太和殿帶來更多的光線和暖氣。而在正午時分,陽光會直射在皇帝的龍椅上,讓這裡充分地接收滿滿的太陽能量。
青囊經中提到:「明地德,立人際,因變化,原始終,此謂之化成。」紫禁城風水設計,是創造出一個巨大的立體空間,裡面有陰陽、南北、前後、東西、左右、內外、動靜、虛實,是因為建築師/設計師能夠將這些元素完美的連結起來,因此成就了永垂不朽的紫禁城。而整個紫禁城的建築群,也因為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高超的的藝術美感。
「如果我們回到600年前,紫禁城建造之初,想必是永樂皇帝將想法、理念,與設計者溝通之後,所誕生的結果。他們當初的偉大理想是什麼?風水方法又是什麼?在整個建造的過程中,永樂皇帝和設計者之間的信任也是非常的重要。作為皇帝,永樂皇帝必須展現領導者的遠見和決策力,但又必須給予設計者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如此一來,才能共同完成這件舉世無雙的建築作品。」江老師補充道。
「風水的學問,是全世界共通的,我們東方有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的《河圖洛書》,西方也有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而形成的梅塔特隆立方體。」建築設計最精彩、也是最核心的表現,就在於它如何讓人心的空間、建築的空間、自然的空間、宇宙的空間,互相連結滲透,能量循環不已。對江老師來說,無論古今中外,這些能夠矗立千百年之久的建築物,都是能順應著自然的脈動、四季的變化,讓建築引導著宇宙、自然的能量,為身在其中的使用者所服務,同時創造出最適合使用者的安適環境,使用者自然能夠感到心神平靜,從而展現宏大的精神面貌。江老師也相信,風水的千年智慧,是值得我們現代人細細研究、推廣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