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楚,寫明白》:沒有人一開始就打算做非原創的爛片,那為什麼會拍出「爛電影」?

《想清楚,寫明白》:沒有人一開始就打算做非原創的爛片,那為什麼會拍出「爛電影」?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從業界編劇的角度出發,點出好的影視、劇場或小說所必須具備的七大元素,讓有志創作者不僅不會浪費寶貴時間在無效的概念上蹉跎,一但開始創作,也可以事半功倍。

但不要誤會了,就算是大家口中的爛電影作者,至少都已經有一部「很棒」的劇本,證明自己「做到過」;在困擾許多人的劇本創作基礎上,他們已經贏過百分之九十九的新手作者。這些「爛電影的作者」是無法輕易被只上過課、寫過一兩部劇本的平凡作者所取代的。

我的建議是:要認識並尊重能讓人展開職業生涯的高度挑戰,也要知道你所看到的爛電影並不代表製作過程很輕鬆。事情沒有你想像的簡單——不是因為這個行業封閉,而是要真的做好確實非常難。

在賈德.阿帕托(Judd Apatow)的《頭腦有病》(Sick in the Head)一書中,傑里.塞恩菲爾德(Jerry Seinfeld)談到了優秀喜劇演員的天性,也論及編劇,他曾說過:「關於喜劇有件超讚的事,那就是如果你確實有天賦,不用癡癡等待機會,因為不會有人想要錯過你。但是,要得到機會容易,要做好才難。」

觀眾想要什麼?

要娛樂大眾的意思,並不是指說出讓觀眾找到相關性且能深受吸引的故事,甚至對故事人物的經歷感同身受就好。這樣做很好,也有其必要性,但仍不足以讓一位作者成功。

其實,觀賞(或閱讀)故事應該是一段愉悅的過程,持續關注當中的人物、動作、活動、視覺、聽覺等各方面都應該是一種持續的享受。

但娛樂性並不僅是因為體驗的過程很愉悅,應該還要帶給觀眾在該類文本中所應感受到的情緒狀態。事實上,當觀眾消費某個故事時,他們對特定的情緒體驗是有所期待的。換句話說,如果觀眾看的是一部喜劇片卻無法開懷大笑,他們就會很失望。如果是驚悚片,觀眾就希望從頭到尾都能感受到恐懼和緊張。每種文本都有觀眾在尋找的情緒「衝擊點」。

但是在追求娛樂性的背後,不代表每一種強烈的感受都是觀眾想經歷的。例如不會有人想付費來感受絕望或罪惡感,而且看別人處理金錢問題、醫療問題、爭吵糾紛或其他現實生活常見的各種事情,通常都毫無「娛樂性」可言。觀眾消費故事就是為了跳脫現實,想藉由故事的刺激去感受不同的「娛樂」情緒,以下情緒可以混合搭配、互相重疊:

一、興味

大家都喜歡笑,而各式各樣的喜劇也是各類媒體的主流。但當人們在觀看喜劇時,他們想要的不會是隔三差五才出現一次不痛不癢的笑點。觀眾想要的是歡笑,最好是開懷大笑,越多越好。這才是重點,是讓觀眾願意看下去的關鍵。如果作者無法在喜劇中努力實現這一點,而是採取溫和路線,那麼就得確保故事中能提出其他更強烈的情緒刺激,以此作為補償。

沒有努力讓觀眾發笑是許多作者都會掉入的陷阱,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很蠢,因此他們會稱自己的作品是「劇情類喜劇」,並表示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程度的劇情且不失幽默。這一招有時候是管用的,但多數的此類劇本並沒有足夠的點能真正令人發笑,同時也缺乏真正的戲劇情境、場景與風險來補償觀賞喜劇應有的感受。

二、恐懼

正如坐雲霄飛車或萬聖節的鬼屋探險一樣,故事是一處可以安全體驗恐懼與緊張感的地方。有時看別人身歷險境,而我們不用冒險卻能有相同感受,這對許多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尤其是在故事結尾能找到解決之道——讓恐懼的根源消失,而觀眾關心的角色得以倖存。

三、著迷

要讓觀眾真正迷上眼前的故事並不容易,通常需要呈現出某些具有真實情感的東西,要有真正的風險和壯觀的場景,才能讓觀眾目不轉睛。故事要有能讓觀眾迫切想看下去、想一探究竟的內容。當故事的發展超出日常生活認知,跳脫經驗範圍,加上要解決的事情看起來真的很重要,觀眾就會著迷。但請記住:有些事情是有趣的,但不代表能令人著迷。著迷是一種更具主動性、情緒性、針對性且極端的狀態。

四、震驚/離譜

故事中令人震驚的曲折起伏會引起觀眾注意,充滿狂野和不可預測的人物與事件也一樣。具有娛樂性的故事,往往是在探索超出人們正常理解範圍的脫序情境和角色。只要內容具有可信度,並且與故事核心問題有一定的相關性,觀察劇中發生的人物與事件就不失為一件有趣的事情。

五、慾望/情慾

人們在觀賞美麗人物的言行舉止時,會激發出某種程度的慾望不是沒有原因的。假設一部電影只想用純粹的慾望來娛樂觀眾,人們可能會覺得在看色情片。請認真想想觀眾對特定演員演出特定角色的期待,這才是重點。這不是演員卡司的問題,而是關乎人物與場景的寫作,能否讓觀眾在觀看時感受到演員某種程度的基本情緒。

這方法不僅適用於人物,也能運用在物質、汽車、家庭、生活型態,甚至是景觀之上。只要能讓觀眾心想:「啊,真希望我也能那樣!」或「真好看啊!」就表示觀眾的情緒已經被帶動了。

從觀察電影預告片可以發現,透過動作/爆炸、性愛或令人瞠目結舌的視覺效果能夠操縱人們的情緒,有些預告片甚至三者兼具,可謂每個畫面都會讓人打自心底產生「慾望反應」。

六、興奮

恐懼會讓人心臟噗通直跳、擔心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而興奮則是我們覺得自己正被某種令人驚異的旅程所席捲,屏息投入眼前的事件當中。感覺就像是被帶入到某個環境中,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而且讓人激動不已——就像參與一場偉大的體育賽事,全身心投入整個比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