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豬肉儀表板」美豬掛零10日,遭質疑後火速補登但資訊仍不同步

政院「豬肉儀表板」美豬掛零10日,遭質疑後火速補登但資訊仍不同步
行政院長蘇貞昌4日到台北港視察豬肉進口作業,解釋「豬肉儀表板」功用。|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食藥署也更新豬肉儀表板的最新資訊,截至1月8日為止,共96噸以上的美豬流通到市面上。不過豬肉儀表板公布的數字,仍與邊境自動化管理系統有所落差。食藥署聲明是時間落差,並承諾會儘速完成各資訊同步避免造成民眾誤會。

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今(2021)年元旦起開放進口,行政院推出「豬肉儀表板」網站供民眾查詢萊豬每日進口量,截至1月10日豬肉儀表板上的美豬進口量仍掛零,不過今(11)日傳出已有總量超過108噸的美國豬肉進口,儀表板上卻沒有顯示,遭質疑資訊不同調,食藥署為此也緊急做出聲明,允諾會儘速將資訊同步。

行政院「豬肉儀表板」網站1月4日上線,結合衛生福利部、農委會及關務署3部會相關數據,強調公告每日國產豬和進口豬肉及其他可食部位的檢出萊劑批數和重量,不過截至1月7日,豬肉儀表板上的美豬進口量仍掛零。《蘋果新聞網》今日報導,有民眾表示查詢「邊境查驗自動化管理系統」食品輸入情形,發現1月4日已有5批美國豬肉進口資料,總量超過108噸,卻沒有顯示在儀表板對此,遭疑資訊不同調。

食藥署今日上午也針對此質疑,特別召開臨時記者會。《聯合報》報導,北區管理署副主任林旭陽表示,民眾查詢的「邊境查驗自動化管理系統」,呈現的是食藥署完成查驗登記後的資訊,屬正式進入市場的前端;儀表板呈現的則是前一天豬肉完成報關,真正進入市場的資訊。

林旭陽表示,進口豬肉要過3關,第1關為,食藥署的食品查驗,業者取得食安許可證後,才能到第2關農委會防檢局的動物檢疫;取得動物檢疫許可後,才能到第3關財政部關務署做最後報關,正式進到市場。

《蘋果新聞網》報導,林旭陽表示,食安檢驗到真正出關進入市場,可以有7 - 8天的時間差,以過去經驗,有些肉品經食藥署邊境查驗取得食安許可證後,有些業者在出關階段因為等待倉儲物流的配送,會等到7 - 8天後才來關務署領貨。

另外食藥署也更新豬肉儀表板的最新資訊,截至1月8日為止,共96噸以上的美豬流通到市面上,包括47.18噸的美國豬肉(占進口豬肉15.3%),以及49.01噸的豬腳、大腸頭、肝𦟪、嘴邊肉、豬頭皮、豬腸衣等可食部位。

另外截至8日,進口豬肉約308噸(占3%),以丹麥豬最多,其次為加拿大豬,第3名為美豬,都沒有檢出萊克多巴胺。

截圖_2021-01-11_下午12_46_52
統計時間自2021/01/01累計至2021/01/08(Photo Credit: 「豬肉儀表板」網站截圖)

《中央社》報導,林旭陽表示,外界關注豬肉儀表板資料,食藥署逐步調整,儘快把資訊同步,避免民眾看了不同時間點的資料會有疑惑,會儘快完成系統更新。

不過豬肉儀表板公布的數字,只有豬肉與可食部位,仍與邊境自動化管理系統有所落差,未包括「食品義式豬肉餡」、「豬肉香料」、「豬肉餡」這3項共1.26噸。

截圖_2021-01-11_下午12_54_07
統計時間自2021/01/01累計至2021/01/11(Photo Credit: 「邊境自動化管理系統」網站截圖)

《關鍵評論網》向食藥署副審查員郭旭棋詢問,他表示這3個品項因製作原料是豬肉,因此將歸類到豬肉儀表板中的豬肉部分。

至於為何目前這3品項仍未計入豬肉儀表板的豬肉部分?郭旭棋重申是因作業時間落差,此數字僅為食藥署完成登記,尚未流通到市面上,因此尚未更新於豬肉儀表板。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