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推薦書單【華文創作篇】:開卷有「疫」,各方好手用文字調出最好的良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0的台灣出版業,作家、編輯、行銷們各自交織出的景色,已將萬言化作千花,各自綻放在山頭,用文字的萬馬奔騰之力,猛烈地迎面而來。「疫」常之年突如而至,作家非但沒有放棄,儘管開卷有「疫」,也用文字努力調出最好的良藥。
前言:「疫」常之年,開卷有「疫」
回望2020的年度關鍵字,或許是「疫」。COVID-19席捲,在這全球化時代下,傳染病途徑屢屢推陳出新,因而航空、交通大幅減次,防疫已成大趨勢。全球被迫改變的一年,斷裂應之而來:台灣作家於梨華、韓國導演金基德因染新冠肺炎離世;傳統實體通路呈現疲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此隔著社交距離。當然也有因運而生的現象:中國作家方方《武漢封城日記》挾帶第一手的疫情反思,衝破防鎖線;電商龍頭風生水起,甚至引爆折扣大戰;社群媒體的虛擬互動升級,串聯成新的消息網絡。
一體兩面的斷裂與新生此消彼長,宅在家工作的新形態、線上會議的舉行,都實實在在地改變了每一種行業的面貌:包含出版業。編輯台開始流動,紙本書、電子書有更明顯的板塊位移,行銷宣傳手段又更向網路靠攏了一些。若說2020上半年因應防疫優先,實體活動大幅下降,迫使出版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必須透過各個社群平台更有效連結;那麼下半年則是因防疫有成,一舉大幅增加的實體互動,則讓讀者有了宣洩與抒發的可能。
幸虧文字是確實能穿越國界的符號工具,並且透過各種有效管道,傳遞到每個讀者眼前來。2020年,眾多寫作者並未因疫情停擺,甚至更有作家在這非常時期,交出具有豐沛能量的爆發力作。以下將按照「文類」,依次介紹本年度所選的十本華文創作。
散文:各方好手紛紛上路,「異典」書寫大行其道
- 韓麗珠,《黑日》(衛城出版)
- 廖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遠流出版)
- 張亦絢,《我討厭過的大人們》(木馬文化)
- 馬翊航,《山地話/珊蒂化》 (九歌出版)
今年在華文創作上的最大收穫,或許可說是散文的火山群噴發。相較於金曲、金馬每年都盛傳的「死亡之組」、「增額入圍」,在2020的「散文爆發」現象上也是一體適用的。斟酌許久後仍難以放棄,也因此這份名單中散文比例偏高。值得一提的,不僅是中國作家閻連科交出了與過往相差甚遠的《她們》;音樂人鄭宜農也交出了備受好評的《孤獨培養皿》;而過往以類型小說見長的瀟湘神,也有「重複踏查」的驚艷之作《殖民地之旅》。
2020困住了人類的移動,卻困不住自由的靈魂。華文創作的各方好手們紛紛上路,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但要說2020的散文觀察,不再是傳統「正典」(canon)的優美抒情,反而是各路人馬在極度高壓的生活狀態下,長出各自殊異、妖艷怪麗的「異典」之花。
小說家韓麗珠的散文《黑日》將危城浮世刻劃,高端的文字有最岌岌可危的現場;詩人廖瞇也打開長度邊界,以長篇散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撐開歪斜生活的孔縫;張亦絢更從不令人失望,《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又是一次漂亮精準的文字游擊;相較同齡稍晚發聲的馬翊航,用《山地話/珊蒂化》把自身的位置吼得蕩氣迴腸。他們各據一詞,無法割捨,只好請他人借步,讓席留下。

疫情發燒,集會被迫取消,在防疫優先的前提下,從2019年夏天極速白熱化的「反送中運動」,也急凍降溫了。疫情最嚴峻前,在香港議題上,韓麗珠交出了在急迫的「失常之夏」中凝視的《黑日》。一向被視為超現實主義的小說家,寫出了現實心境的散文,字字怵目驚心,閱讀此書彷彿又得以再次凝望受傷的港人,可惜2020這世紀之病,凍結了遍地開花的聲量,引走了目光;但幸而文字會留下,作為註記。
2020不只外在環境危機四伏,內在的病徵也蠢蠢欲動。而廖瞇獲台北文學獎年金之作《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盡力捕捉繭居族在現代家庭的未爆之核。作家勇敢挺身,在手無寸鐵下拆解炸彈。或許在某些讀者眼中看似紊亂,但卻是如實呈現了一個人心室的內部探照,以及家庭失衡的無序狀態。這本散文最為珍貴、值得重視的部分,是它表達出受困者的釐清之路。
現代社會亦有情緒麻痺的預兆,「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Black Lives Matter)中遭受施壓的膝蓋何其殘忍,試圖大喊的「我不能呼吸」要直至生命消逝才被正視。張亦絢《我討厭過的大人們》正是為了「情感教育」而來,她大聲疾呼討厭與恨,讓溫良恭儉讓的社會有了反思的可能外,更翻轉了語句的最深意義。她將愛包藏在「小恨怡情」的呼喊下,勇敢坦露並且展示自己的妖異之花,是不容小覷的豐沛能量之作。

若說張亦絢是情感教育的示範者,那麼馬翊航可說是自我情感追尋的探路者。作為「遲到」的七年級作家,馬翊航先是出版詩集《細軟》,輕輕梳理內心的溫柔;到了散文集《山地話/珊蒂化》則是袒胸露腹、驕傲的巡迴演出。這本獨特的散文集在書名就揭示了兩種身分的邊緣:作為原住民的發聲是「山地話」;同志情感的妖嬈,是梳妝過後的「珊蒂化」。兩者細細展開,馬翊航蓄積靈魂的內在能量,打開了對於「身分」的可能性。做自己,即使異於他者也沒有關係,這也是「異典」的能動力。
新詩:質地高拔的孤嶺之花
- 夏宇,《脊椎之軸》(夏宇)
- 陳昌遠,《工作記事》(逗點文創)
當然,2020出版的詩集也不容小覷,畢竟近年台灣的現代詩引發現象,成果豐碩。「已出道者」如宋尚緯《無蜜的蜂群》延續既有水準;潘柏霖特殊裝幀的《人工擁抱》持續熱賣;馬尼尼為《幫我換藥》是誠實爬梳的傷痛。「新聲」部分,林澄的《臟器外陋》展現了新生代對於自我厭棄的掏掘;陳延禎的《南迴》帶來求學與清新。
2020的詩集多數內縮回個人心志的展現,晚安晚安的抒情之海浮浮盪盪,但還是有別具生面,回應現實的孤嶺之花。例如名單之外,廖偉棠的《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少去過往許多暗語,急迫回應香港與現實,為我城祝禱的期待是萬言千語的錘鍊。
而入選者質地高拔,例如夏宇可謂文字巫女的代言人,小說界稱張愛玲「祖師奶奶」的名號已久,夏宇應也是公認的「殿堂級人物」。「年度新人」則是陳昌遠,他用詩直指生活與工作的核心,詩作呈現高壓的環境下,詩人如何自剖與自處的絕境重生。

夏宇在2019的《羅曼史作為頓悟》把裝禎變回樸素、復古,以長詩挑戰文字的高濃度;原本預計一起上市、推遲至2020的《脊椎之軸》,更以鉛打方式,再次玩弄了文字實體的虛無,把寫作的內在肌理一次展開,並且以短詩游擊,製造了無限綿長的可能性。兩本詩集一同併置,可見夏宇從未荒廢、持續鍛鍊的寫詩生涯,如何展現出最強韌的詩心。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