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讓客人辦「打邊爐結婚」、欲罷不能的冬瓜湯底——十下火鍋

讓客人辦「打邊爐結婚」、欲罷不能的冬瓜湯底——十下火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體感只有攝氏幾度的晚上,我最愛去位於銅鑼灣的「十下火鍋」買外賣,然後捧着大包大包的湯底、餸菜回去慢慢品嚐。彷彿在家圍爐,呼嚕嚕的滾著,是這陣子唯一讓人溫暖的事。

文:莫小巧(專題記者,副業是吃。人生路漫漫,吃過菜單轉眼即忘,但永遠記得人間有味)

寒風凜冽,說的是天氣,也是被疫情、被政治低氣壓籠罩的香港。

第四波疫情爆發,餐廳晚市又再被勒令停業,政府說新年前放寬措施機會不高,我們就彷彿被困在狹隘窄小的家之中,由啃火雞到吃年糕。新一年,如此磨滅人類的意志,怎樣也說不上好伊始。

今日不知明日事,我覺得還是要吃好的,除了是自我慰藉,也是為和你同路的餐廳打打氣,你用真金白銀光顧,你愛的店可能就這樣捱多一陣子,救得一間得一間!

在體感只有攝氏幾度的晚上,我最愛去位於銅鑼灣的「十下火鍋」買外賣,然後捧着大包大包的湯底、餸菜回去慢慢品嚐。彷彿在家圍爐,呼嚕嚕的滾著,是這陣子唯一讓人溫暖的事。

hotpot_(4)
作者提供
疫情下只能將火鍋外賣回家吃。

他們有一款招牌湯底——蟹肉瑤柱冬瓜湯底,是我每次都會吃到欲罷不能。湯底加上金華火腿、乾瑤柱、鮮蟹肉等等材料熬煮多個小時,鮮味十足,非即食湯包能夠媲美,裏頭還要配上大塊大塊的冬瓜,宛如水果般鮮甜可口。我急不及待將它往口裏送,原來瓜的肉質,早已經將湯的精華吸得一滴不留,那種滋味,綣繾在我的舌尖上,久久未能消散。

hotpot_(3)
作者提供
蟹肉瑤柱冬瓜湯底

疫情前我堂食時試過點這一款——原來湯底的冬瓜砌起來像一座微型冬瓜盅的小山,感覺很精緻。換上外賣時,雖然食材都要拆件放在膠盒中,但勝在湯會奉上兩大樽,以份量搭救。我自己的私伙吃法是,一樽用來打邊爐,另一樽第二天還可留來煮烏冬。

除了湯底出色,火鍋材料一樣出眾。本地手切牛性價比甚高;鮮打鹹蛋黃蝦滑,吃得出手打的溫度和嚼勁;懷舊果皮魚蛋,甘香卻又滲出童年回憶……坦白說,試完這款,又想嘗那款想試,款款精巧,目不暇給。

hotpot_(5)
作者提供
本地手切牛
hotpot_(2)
作者提供
鮮打鹹蛋黃蝦滑

疫情持績差不多一年,十下的生意也是捱得苦不堪言。他們是較早開始經營外賣的餐廳,開初大家滿腔熱情,他們一晚還接到10餘張單。但到了現在大約只有6、7張,僅僅維持成本。老闆又想員工可以有工開,繼續苦苦支撐,期間推出不少優惠,包括外賣自取八折,又或者惠顧滿指定金額免費送貨。他們稱:「屯門、馬灣,就算是離島也會送到碼頭……」有時,運輸成本高昂,但見到大家吃得開心打卡的照片,又會覺得一切值得。

hotpot_(1)
作者提供
去年十月時曾到店內堂食,當時晚市仍未被禁。

幾年前,我有個朋友就在這店結婚擺酒,她回憶當年,說老闆是很欣賞這個「打邊爐結婚」的點子所以一口應承、並非常樂於協助;而她,則是盛讚食物之高質素、那夜吃得很飽云云(笑)。那時,還未有「黃藍之分」,但是現在回望,更有種先見之明。

138629950_236017821303231_75982575634712
(相片由朋友提供)
朋友在店內「擺酒」。

若果有追看「十下火鍋」的社交媒體,你不難發現它們黃得發金,而且非常緊貼局勢,在最艱難的時刻,總會為各位同路人送上圍爐的平台,呷一口暖湯,舒一口悶氣,活下來,記住這裡的一切。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