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客人辦「打邊爐結婚」、欲罷不能的冬瓜湯底——十下火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體感只有攝氏幾度的晚上,我最愛去位於銅鑼灣的「十下火鍋」買外賣,然後捧着大包大包的湯底、餸菜回去慢慢品嚐。彷彿在家圍爐,呼嚕嚕的滾著,是這陣子唯一讓人溫暖的事。
文:莫小巧(專題記者,副業是吃。人生路漫漫,吃過菜單轉眼即忘,但永遠記得人間有味)
寒風凜冽,說的是天氣,也是被疫情、被政治低氣壓籠罩的香港。
第四波疫情爆發,餐廳晚市又再被勒令停業,政府說新年前放寬措施機會不高,我們就彷彿被困在狹隘窄小的家之中,由啃火雞到吃年糕。新一年,如此磨滅人類的意志,怎樣也說不上好伊始。
今日不知明日事,我覺得還是要吃好的,除了是自我慰藉,也是為和你同路的餐廳打打氣,你用真金白銀光顧,你愛的店可能就這樣捱多一陣子,救得一間得一間!
在體感只有攝氏幾度的晚上,我最愛去位於銅鑼灣的「十下火鍋」買外賣,然後捧着大包大包的湯底、餸菜回去慢慢品嚐。彷彿在家圍爐,呼嚕嚕的滾著,是這陣子唯一讓人溫暖的事。

他們有一款招牌湯底——蟹肉瑤柱冬瓜湯底,是我每次都會吃到欲罷不能。湯底加上金華火腿、乾瑤柱、鮮蟹肉等等材料熬煮多個小時,鮮味十足,非即食湯包能夠媲美,裏頭還要配上大塊大塊的冬瓜,宛如水果般鮮甜可口。我急不及待將它往口裏送,原來瓜的肉質,早已經將湯的精華吸得一滴不留,那種滋味,綣繾在我的舌尖上,久久未能消散。

疫情前我堂食時試過點這一款——原來湯底的冬瓜砌起來像一座微型冬瓜盅的小山,感覺很精緻。換上外賣時,雖然食材都要拆件放在膠盒中,但勝在湯會奉上兩大樽,以份量搭救。我自己的私伙吃法是,一樽用來打邊爐,另一樽第二天還可留來煮烏冬。
除了湯底出色,火鍋材料一樣出眾。本地手切牛性價比甚高;鮮打鹹蛋黃蝦滑,吃得出手打的溫度和嚼勁;懷舊果皮魚蛋,甘香卻又滲出童年回憶……坦白說,試完這款,又想嘗那款想試,款款精巧,目不暇給。


疫情持績差不多一年,十下的生意也是捱得苦不堪言。他們是較早開始經營外賣的餐廳,開初大家滿腔熱情,他們一晚還接到10餘張單。但到了現在大約只有6、7張,僅僅維持成本。老闆又想員工可以有工開,繼續苦苦支撐,期間推出不少優惠,包括外賣自取八折,又或者惠顧滿指定金額免費送貨。他們稱:「屯門、馬灣,就算是離島也會送到碼頭……」有時,運輸成本高昂,但見到大家吃得開心打卡的照片,又會覺得一切值得。

幾年前,我有個朋友就在這店結婚擺酒,她回憶當年,說老闆是很欣賞這個「打邊爐結婚」的點子所以一口應承、並非常樂於協助;而她,則是盛讚食物之高質素、那夜吃得很飽云云(笑)。那時,還未有「黃藍之分」,但是現在回望,更有種先見之明。

若果有追看「十下火鍋」的社交媒體,你不難發現它們黃得發金,而且非常緊貼局勢,在最艱難的時刻,總會為各位同路人送上圍爐的平台,呷一口暖湯,舒一口悶氣,活下來,記住這裡的一切。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最新發展: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