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疫誌】作為第一線護理師,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確診

【德疫誌】作為第一線護理師,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確診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疫情期間,其實應該減少非必要的手術,但為了要賺錢,醫院讓病患承擔風險。我們醫院還是打電話請原本安排手術的病患到院,結果有些人不幸就被感染了。

受訪對象:茱莉亞(Julia Hertwig,29歲,德國柏林北部一處醫院的資深護理師)

(本文以受訪者第一人稱敘述)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這位X病患,就是讓我們感染新冠肺炎的病患。我們幾乎整個護理站都感染了。那時是去(2020)年三月,我們醫院的規定是,醫院所有同仁包括醫生、護士、清潔人員都不准配戴口罩,因為整個德國都口罩短缺,很難取得口罩。

這名五十多歲的病人入院時已經發燒、咳嗽,但醫生說,這就是肺炎的症狀。

所以開給他抗生素,但藥物並未發揮作用。當然,因為新冠肺炎的起因是病毒感染不是細菌感染。他在護理站三天每天都咳嗽、沒有戴口罩,我們也沒有戴口罩。

他到我們護理站的隔天,我值夜班,當時接到新的指令,那天夜班必須配戴口罩。但只有這一天,其他天我們還是一樣沒戴口罩上班。

我跟醫生說,這位病人一直咳個不停,而且抗生素也沒發揮效用。也許,他可能得了新冠肺炎。

醫生也覺得有可能,於是我替那位病人做了測驗,果然確診陽性。他得了新冠肺炎。

那時是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我們醫院還是一片混亂,一位同事在晚上九點打給我:「茱莉亞,那個病人確診陽性了。」所以我不是從醫院那邊知道,而是同事跟我說的。

隔天早上我花了整整兩個小時,向醫院確認我究竟需不需要上班,他們要我打給不同的人確認,這個人不能做決定、又打給另一個人,我只是想知道這個情況下我還能去醫院上班嗎?

過了兩個小時的電話轟炸我終於得到醫院答案:「不行,你不能來醫院上班。趕快去做檢測。」

然後,結果出來了,我是陽性。

image1
去年跨年夜茱莉亞(中)仍要值班,半夜她與同事忙中抽空拍照慶祝|Photo Credit: 茱莉亞

大規模院內感染

我們護理站一共12名護理師,多達八成到九成的人都被同一人感染,因為我們幾乎每個人都跟他接觸過。又因為他一直咳嗽、同房三名室友不准他開窗,他只好一直在護理站走來走去,結果至少有七名病患也被感染了。

由於我們站內染疫人數過多,醫院決定直接改成COVID-19護理站,病人就地隔離;護理站人力不足,醫院調度其他站的護理師過來支援,調高他們的工作時數、更改他們的休假時間,勉強應急。

染疫的護理師包括我在內,都得在家休息兩週,直到檢測結果是陰性,才能回去上班。當時的規定是,確診後滿兩周檢測,若還是陽性,五天後再檢驗。我一共驗了五次還六次,足足五週都是陽性,最後一次驗才過關。

我們醫院沒規定醫護人員一定得定期檢驗,只說想驗的人可以主動去驗,我經過這次教訓之後,每週都做檢測。

AP_20324366756618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DRG醫療給付制度

坦白講,像這樣的院內感染,我們醫院幾乎每週都會發生。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我認為是制度的問題。

去年六月開始,我們醫院規定新病患入院一定得先檢測,凡已經確診新冠肺炎、有出現咳嗽發燒症狀的病患會被隔離,住進單人病房;但很多人是無症狀的新冠患者,檢測結果要24到48小時才會出爐,發現是陽性後早已傳染給其他人了。

這種情形不只發生在我們醫院,德國目前實行的DRG醫療制度(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並沒有給醫院太多機會能確實隔離病人。在這個制度下,醫院依照病患治療項目,向保險公司請領款項。換句話說,得自負盈虧的私立醫院要仰賴大量的病患人數,才有足夠財源。

如果真要確保不會有院內感染,每名新病患都得先隔離,一人一間房,直到兩次採檢都陰性,才能住進多人房。但實際上不可能這樣做。

假設一個護理站收治40名病患,有隔離病房的護理站,只能收10到15人,這樣就少了30個可能收治的病人,對醫院來說,就是少了30個顧客。

對,我們談的不是病患,而是光看在錢的份上,把他們當成顧客。

舉例來說,在疫情期間,其實應該減少非必要的手術,但為了要賺錢,醫院讓病患承擔風險。我們醫院還是打電話請原本安排手術的病患到院,結果有些人不幸就被感染了。我問他們:明知道疫情嚴重為什麼不取消手術?他們說,是醫生強調手術一定要做,他們才來的。

護理師自保也保護病人

所以我說,在德國醫院治療的病人很危險。護理師也是,那次大規模感染後,有人到現在味覺還沒完全恢復;有名20歲出頭的年輕同事,出現神經系統的問題,常常頭痛莫名;有名醫師則得了疲勞症候群,發病時累到站不起來、無法下床。

我自己則是得了哮喘,現在隨身都得帶氣喘噴劑,因為不知道何時會發病。

現在德國疫情又變嚴重,我們護理站在前一波疫情穩定時改成收治「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病患,你不知道他們身上到底有沒有病毒,我們也只能自保,每天都配戴FFP2口罩(註),每看完一個病人,就換掉身上所有防疫裝備,每天穿穿脫脫幾十次。

之前醫院高層還不樂見我們戴FFP2口罩,因為這種口罩很貴、很難取得,但現在疫情緊急,護理人員也強硬起來,幾乎每名值班人員都戴著,這關乎到我們跟病患的健康,保護他們也保護我們自己。

註:通過歐盟認證的醫療口罩等級分為FFP1、FFP2、FFP3,FFP2口罩最低過濾效果94%,FFP3則能達到99%。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