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選擇當心態很老的年輕人,還是年紀很輕的老人?」褚士瑩的TED處女秀

「你選擇當心態很老的年輕人,還是年紀很輕的老人?」褚士瑩的TED處女秀
Photo Credit: TEDxTaipei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好的夢想從來都不怕小,只怕你沒有實踐它,而工作從來不怕不完美,只怕你把它做無聊了。」

2009年10月17日在台北學學文創志業辦了第一場TEDxTaipei,到如今已經第六個年頭了,2015的TEDxYouth@Taipei他們想問大家的是「你,如何想像你的未來?」TEDxTaipei相信,想像不是年輕的專利,現實也不是靈感的敵人。

「每個小孩都是藝術家,問題是如何在長大後仍然是藝術家。」- 巴勃羅·畢卡索

在台灣擁有超高人氣的「公益旅行家」褚士瑩,今天是首次在TED開講,一開始他就自嘲地表示,為什麼要被18分鐘限制住?而且為什麼TED可以不用支付講者薪水?他也直接反問自己,難道我們應該要用薪水的「價格」,來決定自己的「價值」嗎?

他提到,很多人都覺得18~24歲好像是夢想的極限,24歲之後就該乖乖找個好工作,而夢想將只是年輕人的故事了。

他舉例,很多女孩子都曾經有過當空姐的夢想,但是長大後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夢想成真,但對他而言,在頭等艙服務的空姐和在台鐵上賣便當的人都是一樣的,都是幫客人放行李、服侍客人吃飯、讓旅客整個行程平安順利,其實都是服務業啊!

但曾經在往東部的列車上遇過一個台鐵小姐,雖然已經把便當賣完了,但卻主動統計列車上還餓肚子的旅客,到了下一個停靠站自動先墊錢幫客人買便當,褚士瑩不解地問那位台鐵小姐為什麼做這麼多?「因為旅行的人很辛苦,我希望大家都可以舒服、放鬆的享受這段旅行」不知名的台鐵小姐回答道。

就在那一刻,褚士瑩眼裡的台鐵小姐跟頭等艙的空服員幾乎是沒有什麼不同的,所以我們的價格真的能決定價值嗎?還是一個心中有夢想的人,可以把任何一份工作都做得像是「完美的工作」。

而沒有遠大夢想,就錯了嗎?褚士瑩也不這麼認為,他聊到自己有個朋友Frank,從小的夢想就是去能離開家鄉到佛羅里達生活,高中畢業只學了一技之長當理髮師,但到了佛羅里達才發現當地都是退休的老人,當理髮師養不活自己。

於是Frank跑去當地的洗腎中心兼職,而為了可以拿到比較高的薪水,他去夜校進修獲得了護士資格,但是他跟其他洗腎中心的護士不一樣,他發現在洗腎中心的老人們都過得很不開心,不過醫生們覺得理所當然,「來洗腎的病人怎麼可能會開心?」

身為理髮師的Frank卻不這麼認為,因為理髮師常常要跟客人哈拉聊天、排憂解悶,他很重視「客戶的感受」,他發現那些去洗腎的阿公阿罵退休後的願望都是想要環遊世界,但是開始洗腎後一週有三天要來報到,環遊世界的夢想從此破滅…

Frank不信邪的問洗腎中心的醫生,難道我們不能弄一個豪華遊輪,載著所有的老人們環遊世界,同時也可以在遊輪上按時幫他們洗腎嗎?醫生從來沒這樣想過,但也覺得可行。就這樣,Frank成了褚士瑩身邊第一個以理髮師、護士身份搭著豪華遊輪去環遊世界的朋友。

「其實,要選擇當一個心態很老的年輕人,還是年紀很輕的老人,決定的不是我們的年紀,而是夢想。好的夢想從來都不怕小,只怕你沒有實踐它,而工作從來不怕不完美,只怕你把它做無聊了。」褚士瑩說道,他一直在學著當一個年紀很大的「年輕人」,因為再小的夢想,都值得一輩子追求。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年輕人」都在追求什麼?

曾丞璿,一個你八成沒聽過的名字,不過就是一個喜歡拿個玩具,嘴裡還發出音效一般自導自演的小男生(今年剛進大學),但他高三時自行製作一個不到3分鐘的動畫放上YouTube後,6天湧2萬人點閱,讓網友大讚「台灣之光」。

「我國小的時候成績很好,但我相信大家都很好(笑),但是長大之後發現成績要好越來越難,要付出越來越多的努力,卻不一定有相同的回報,但是成績對小孩子來說,就像是大人的社會地位一樣…」曾丞璿說道。

但除了成績之外嗎?玩具卻可能是一個小男孩的全部。他覺得在成績和動畫之間的選擇,就像是在社會期待、自我價值上做抉擇,「在台灣符合社會期待的人很多了,不差我一個,與其去圖書館抱佛腳念一個月挽救我糟糕的成績,也比不上別人已經念了三年…」

「所以我決定在學測,耗了三個月、拍攝5千張照片,剪輯成近3分鐘《樂高雷神索爾:兄弟鬩牆》停格動畫」,結果在去年造成轟動,主流媒體也爭相採訪,連專家也說:「技術相當純熟,很強!已是接案子的程度!」

「但我仍然沒有改變成績差的事實…但對我來說最大的惡夢不是成績不好,而是無法拍一部好片!」曾丞璿強調,選擇不喜歡的事情,也不一定會成功,還不如放手一搏,直接追求自己最愛的事情呢?

少年拍5千張照 製樂高動畫(蘋果)
新北高三生拍5000張照 3分鐘動畫「樂高索爾」爆紅(ETtoday)

陳慕天,是「美感計畫」教科書改造計畫的共同發起人,他認為美學與國家競爭力有所相關,也強調台灣應該有所改變。

「深入發掘問題,不是沒有好的設計師,而是政府、產業並不買單,美學應該要從全民教育開始,雖然台灣蓋了很多美術館,但去過美術館的人其實並不多,18歲前的學生都在念書,所以關鍵在於如何由體制內改變?」

我們想到,「教科書」在台灣是個很特別的存在,在華人的教育體制下,孩子每天至少要看8小時以上的課本,就算不想念書,老師也會教你放在桌上。「於是我們決定透過教科書當作媒介,讓課本變得跟繪本一樣,讓小朋友愛上課本、愛上裡面的繪圖、愛上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