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高齡友善環境:自駕篇】高齡駕駛者五感退化,政府該鼓勵主動繳回駕照嗎?

【高齡友善環境:自駕篇】高齡駕駛者五感退化,政府該鼓勵主動繳回駕照嗎?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美國、英國等社會,駕駛對大多數高齡者的生活仍然至關重要,在他們的文化中,失去駕駛的權利被視為是一場大災難,因為「駕駛」對於滿足一個人日常實際需求的期望,會帶來極為巨大的影響。

日本第125代天皇明仁在2019年4月30日退位,當時他已高齡86歲,就在2019年的第一天,他將曾擁有65年的駕駛執照,放棄進行更新,也就是代表他不會再自己親自駕車上路。他曾於2016年最後一次接受高齡者講習,成功更新汽車駕照,自2007年開始,每三年接受一次高齡者講習,曾有四次更新駕照紀錄。

根據日本法規《道路交通法》規定,超過70歲的高齡駕駛,必須每三年接受高齡者講座,才能更新駕照,否則駕照將會自動失效。

明仁上皇自1954年3月考取汽車駕照後,長達65年從未出過事故或是違反交通規則,可以說是優秀的安全駕駛。自明仁即位,幾乎每個週末從皇居出發前往網球場或是東御苑時,都會親自開車載著美智子皇后出門。

是否每位高齡駕駛都能像明仁上皇享受到車隊開導及交通禮遇?是否每位高齡駕駛都能維持生理功能與心智功能不老化或是退化?

AP_19125330111854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明仁上皇及上皇后美智子,兩人年齡均已超過85歲。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高齡99歲的丈夫「愛丁堡公爵」菲立普親王「運氣」就沒那麼好。他97歲那年,2019年1月17日發生車禍,他在諾福克郡(Norfolk)的產業山均漢姆堡(Sandringham Estate)附近開車時發生意外,車身翻覆,飽受驚嚇,所幸沒有受傷。

菲利普親王當時都97歲了還開車上路,在英國不是特例。英國監理處(DVLA)統計,到2018年底為止,至少有311位高於100歲的長者持有有效駕照,2017年底則有264位,比2012年高出一倍。2019年,至少有兩位107歲的長輩持有駕照。

英國規定,超過70歲的駕駛每三年須申報自己是否具備駕駛能力,卻無須接受任何路考或體檢。但2016年,一名61歲婦女被患有認知症的88歲駕駛撞死後,法醫在2018年呈交給英國交通部的報告建議,政府應對高齡駕駛強制體檢,而非由個人自行判斷。

高齡駕駛者增加,政府鼓勵主動繳回駕照效果不顯著

來看看日前台北所發生的一件交通事故,駕駛者及交通事故死亡的受害者均是高齡者,今年1月7日凌晨0時許所發生一起死亡車禍,在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民生東路三段口,一位74歲的高齡駕駛過路口時,下雨天視線不良,不慎將一名82歲婦人撞飛五公尺,老婦倒地頭部重創、鮮血直流,警消趕抵時,婦人已經沒有呼吸心跳,緊急送往醫院搶救仍宣告不治,事故原因仍有待警方釐清。

因應高齡化社會急遽發展,高齡人口不斷增加,社會經濟條件的配合,使得高齡駕駛者也隨之增加,但也帶來因高齡駕駛者的交通事故不斷成長,台灣也從2017年7月1日開始,屆滿75歲的長者必須通過體檢及認知測驗,更換只有三年的短期駕照;或是已滿75歲,發生特定違規或被吊扣駕照的人,也要通過測試換照。

交通部公路總局曾於2014年至2016年鼓勵70歲以上長者主動繳回汽機車駕照,不過效果不顯著。以當年有13萬70歲以上高齡駕駛的桃園市為例,一年不到200人繳回。然而過去四年,65歲以上駕駛車禍死亡人數增加近一成、受傷更多了三成二。

據日本《道路交通法》規定,日本70歲以上的高齡者,更新汽車駕照的流程依年齡分為兩種,70至74歲的高齡者在更新駕照前,必須要透過教學影片,確認交通規則等,並檢測動態視力、夜間視力,最後才是在指導人員的陪同下,開車實際演練,並修正駕車錯誤;75歲以上的高齡者,則必須接受事前檢查,測試記憶力及判斷力,而後才能進行前述的講習。

交通部公路總局僅對75歲駕駛者的換照作法,也曾遭到監察院2020年1月,通過監委提案,糾正行政院,監察院是針對交通部僅以滿75歲的入門銀髮族駕駛人,作為「銀髮族駕駛關懷方案」換照對象,要求行政院督促所屬檢討改進。同時,監委更以「希望悲劇不再發生」為標題,希望高齡銀髮族駕駛前多思量。

監委尹祚芊、楊美鈴、楊芳婉指出,經蒐集分析國外高齡駕駛人駕駛執照管理制度,交通部原規劃年滿75歲駕駛人必須通過體格檢查及認知機能檢查,才可繼續領有較短效期的駕駛執照,但最後以「簡化行政」當理由,最後僅以滿75歲的入門銀髮族駕駛人,作為「銀髮族駕駛關懷方案」的換照對象,而已逾75歲的大宗銀髮族駕駛人則無須篩檢,如發生交通違規被記點或吊扣駕駛執照等行為時,才進行輔導管制。

shutterstock_515285806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持續開車的高齡者愈來愈多,退化的五感會直接影響駕駛行為

隨著社會公共衛生、醫療科技、健康生活等改善,使得壽命延長,繼續開車的高齡者愈來愈多。可是,無法抵擋的是隨著年齡所出現的老化與退化,防止因高齡駕駛身體狀況改變而發生的交通事故是一個迫切需要處理的問題,尤其是接收訊息的五感,即所謂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些感官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老化或退化,直接影響駕駛行為。

駕駛的行為是駕駛者經過「視覺」、「聽覺」等為主來接收周邊訊息,加以分析與判斷後,以作為駕駛行為決策的重要依據,再做成決策。以腦來指揮手與腳完成駕駛行為,面對當前交通狀況是否能及時反應,往往出現老化或是退化的「視覺」、「聽覺」、「大腦決策系統」等,可能會延遲決策或是行為反應,造成交通事故。

當然現代科技發展出現的無人駕駛車輛不是今天所討論的範疇,特斯拉(Tesla)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在各地仍發生許多不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