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端彈古箏?——莫文蔚在叱吒頒獎禮的能與不能 

無端彈古箏?——莫文蔚在叱吒頒獎禮的能與不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正所謂「能與不能」,功力有了,經驗也有了,但莫文蔚在今年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的表演古箏段落,卻是若有所失。

睽違20多年再亮相香港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莫文蔚的表演可說是典禮一大亮點。所唱的歌很多人已經討論過,但重點是她帶來的古箏,以及彈了甚麼,似乎沒有太專業的討論。就讓我們嘗試以音樂評論角度,先從莫文蔚與古箏說起,反思一下這14分鐘演出的能與不能。

在評論前,要知道的莫文蔚與古箏

不少在中國樂器也見諸流行曲中,分為吹、彈、拉、打四類,古箏則可說是最為廣泛應用在舞台和編曲的彈撥樂器。它不是音域最廣,但勝在表現力與音色俱豐富,例如莫文蔚在叱咤頒獎禮一掀起古箏的布幕,就馬上來一段連續刮奏,手部大幅前後來回擺動,營造激烈的視覺效果。功能上,古箏也可彈出和弦以及多個半音階,滿足了流行曲中兩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前者推進節奏與氣氛,後者潤色旋律。

莫文蔚多年來彈的古箏,可以簡單分為三類,第一是傳統樂曲,她自12歲起習箏,亦曾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音樂事務處轄下最大中樂團體——香港青年中樂團的團員[1],肯定對傳統器樂獨奏及合奏相當認識,2016年,她在中國湖南衛視真人騷「我們來了」就曾於一個午後庭園彈奏古箏[2],曲目正是傳統名曲《漁舟唱晚》,須臾幾句但其實不錯,小三度上下滑音等技巧彈得到位,可看出有一定演奏功力。

古箏也是其歷年專輯的常見元素,莫文蔚的專輯《拉活》(2007)的《DIVA》一曲有幾段古箏獨奏段落融合在R&B旋律裏[3],專輯《不散,不見》(2015)的《只帶一隻行李箱》在很New Age的合成器伴奏中混入了幾不可辨的古箏音列[4],《我們在中場相遇》(2018)中的《不待續》也是一首古箏與R&B作品[5],這些屬第二類,即於流行曲應用古箏,創造不同聆聽體驗。

最後一類是中國風,通常是緩歌慢舞的五聲音階,歌詞則詠物言情。近幾年莫文蔚舉辦演唱會或亮相綜藝節目,總會伴隨古箏出場彈奏一兩首,是「符合國情」的現象。

RTS1JD3F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能與不能,是編排問題

正所謂「能與不能」,功力有了,經驗也有了,但當晚表演的這個古箏段落,卻是若有所失。

一個好表演要把觀眾攫住的話,除了動聽外,當然是演奏者能否突出重點。莫文蔚整套medley ,在古箏出現前唱了18首歌,曲風、節拍與情緒表達俱不同,但整體仍得以連貫,這是因為無論如何轉換皆不脫「我們的廣東歌」致敬與回顧的主題,將歷屆「我最喜愛的歌曲」唱出,屏幕上則是呼應歌曲與歌手當屆獲獎片段。

在《如果我是陳奕迅》的間奏響起,莫文蔚忽然彈起古箏,但無論觀眾覺得眼前一亮或是不明所以,都會好奇她想做甚麼、之後會做甚麼。先不說聲音效果不足,以致一開首的刮奏明明應力發千鈞卻湮沒在伴奏部分,幾不可聞,縱觀整套表演,古箏部分只有不足一分鐘,在《如果我是陳奕迅》後直至表演完結都沒有再亮相,悄悄被傳動裝置送至後台,在整套medley中既非承先又非啟後,是要讓觀眾知道她懂得彈古箏?是想將過去的探索展現?還是甚麼?但幾十秒曇花一現對表演有何重要性?

我想起早年曾為香港中樂團古箏音樂會撰寫的導賞,「古箏個性表現的強度極大,在樂隊襯托下展現獨特的魅力」,今次表演是否真能展現演奏者與樂器的張力及獨特之處,又非然。

另一個未能盡情發揮的地方是中國風。廣東歌不是沒有中國風,反而歷來都有大量成功之作,粵語流行曲開山作之一、1974年的《啼笑因緣》是用上二胡與月琴的廣東小調,為之後80年代多首古裝劇主題曲的濫觴,90年代代表作有《似是故人來》和《滄海一聲笑》等。然而音樂曲式總不能一成不變,發展至某一階段必然會有所轉型,方有電子音樂音、專門為卡拉OK而創作的「K歌」大行其道。

走筆至此,想帶出是中國器樂其實一直適用於廣東歌。讀者可能會問:這與莫文蔚有何關係?當然有,這正跟其表演缺了能再上一層樓的元素攸關——編排得宜。

事實上,假如莫文蔚的古箏部分放在第二曲《百年樹木》裏,整套表現或將會是第二個面貌。原唱者張敬軒剛在上月演唱會「盛樂」中就與香港中樂團上演了這曲,效果出奇的好,再者《百年樹木》作曲者伍卓賢本身就是涉足古典與流行的高手,既有發表嚴肅音樂,亦為著名Fusion樂隊SIU2創辦者,六成員之一恰恰就有古箏。真的要在「我們的廣東歌」加上古箏,他絕對會是很好的編曲人選。事已至此,能與不能其實不是本質問題——即非一來就是無法理解或不好聽——而是編排的問題。

表演開始前,隨著徐徐伴奏,大屏幕播出的是莫文蔚接受哥哥張國榮頒獎,時已是1999年。這位歌手兜了一大個圈再回來香港樂壇,帶來驚鴻一瞥,可惜非已收穫好評的中國風《卷珠簾》等曲,也非自己曾致力探索的古箏新音樂,結果未能為故地香港觀眾呈現她過去念茲在茲古箏之種種成果,整晚表現不可說不精彩和感動,但在對流行文化及中國音樂有認識者而言,卻頗是待續、待完善的一章。

注釋:

  1. 莫文蔚為香港青年中樂團團員,見中國節目《經典詠流傳》訪問,於時間軸0:59開始:https://k.sina.cn/article_6041830305_m1681f03a103300tkg4.html
  2. 莫文蔚在中國湖南衛視真人騷「我們來了」彈古箏,曲目《漁舟唱晚》是我聽出來的,於時間軸02:20開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LiYF7BdgM
  3. 2007年專輯《拉活》,《DIVA》一曲有古箏solo
  4. 2015年專輯《不散,不見》,《只帶一隻行李箱》一曲是古箏與New Age作品, 曲目介紹如下:https://www.kkbox.com/tw/tc/column/showbiz-0-4340-1.html
  5. 2018年專輯《我們在中場相遇》,《不待續》是一首古箏與R&B作品,曲目介紹如下: https://music-tw.line.me/album/1472013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