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作文對題目「沒感覺」怎麼辦?有效的「感性寫作」也有機會拿高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般人對高分作文的刻板印象經常是文辭優美,甚至有點「濫情」的類型,但其實修辭感過分濃重,以辭害意反會讓主題不知所云。
文:歪文系why_literature,陳姿含
身為一名稱職的考生,練遍了歷屆考古題,就是為了整理出一套腦內SOP系統,在考試時把不熟悉感降到最低。正因這樣,比起上篇〈學測作文如何準備?掌握三點「知性題心法」就能有基本分〉談到強調思考脈絡的知性寫作,要求發揮生活經驗、體會的「感性寫作」對很多人來說反而不易掌握,考生最大的擔心就在,萬一對題目「沒感覺」怎麼辦?
其實,再怎麼會寫的人都不可能熟悉所有題材,「沒感覺」的狀態每個人多少都會遇到,但國寫測驗並不是要大家上場碰運氣,即便面對較不擅長的題材,仍然會有一些方向可循,今天的主題就來談談如何具體地應對感性寫作。

感性題心法:找感覺其實是找方向
沒感覺的時候,告訴自己:感覺是需要「找」的,更準確地來說是,找方向。很多人對感性題恐懼莫名,拿到考卷,看到題目直覺和自己生活經驗不對盤,腦中登時一片空白。這種時候,深呼吸,在心中默念三次:
「題目會幫助你找方向」
「題目會幫助你找方向」
「題目會幫助你找方向」
題目是一張藏寶圖,引導的字句都是線索,需要考生解讀暗碼。先不過分拘泥於當下「沒感覺」(感覺也是需要一點點時間去組織才會浮現),一旦解讀到了題目所給的暗示,就會發現可以寫作的方向其實很廣,會有適合自己發揮的空間。
分析題目的脈絡,整理自己的思緒
出題者會預設寫作走向給出引導文字,其中必藏線索,所以首先要細讀文本與引導,跟隨題目的脈絡把整件事想過一次,然後才是梳理自己可以發揮的方向。特別說一下如果是拆分成兩個子題的題型,就更有助於把這種先後次序區別出來,因為兩小題之間思考脈絡相承,第一小題屬於「分析」範疇,等於題目已經強迫考生花時間想清楚題目的脈絡,然後才接到第二題長文書寫自己的題材。
分析脈絡時,請拿出一枝筆,把所有引導線索畫下,找出每句的暗示或限制,協助自己思考。題目制定的是「方向」,換言之只要不離題,考生可以延展出各種題材,以及給出自己的定義(比如題目是「告別」,你就可以自己定義告別的意義是什麼、既然會難過,為什麼有些時候還是選擇了與某人告別......)。

大方向:看穿感性背後的「主題」
當題目要求挖掘與生活經驗相關的題材,或問你是否有與作者相近的體會,很多人會直接「卡」在沒有經驗、缺乏感覺,但先別被綁住,題目不論要求舉例任何經驗、記憶或觀察,目的都不是停在陳述本身,而是通過這個過程,推進你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以學測國寫題舉例:
- 108年「溫暖的心」要考生述說事件,表達背後的體會,主題可以是在小事裡看見人性的明亮、看見別人的溫厚警醒自己律人過苛......,事件如何導向主題才是關鍵,如果只是純粹交代一個溫馨小故事,等於只把主題歸在人間有愛,很難留下深刻印象。
- 107年「季節的感思」因季節經驗而生的「感觸」才是主題,比如你寫了自己不怕冷,冬天穿很薄的畫面,背後要突出的也許是有自己的生活步調,不一定要跟隨著誰......。
題材不限,細微小事也能發揮成篇,不是一定要發出什麼人生至理或大哉問,但寫作測驗不會只停在挖經驗的層次,長文寫作尤要清楚自己在寫的到底「是什麼」。(至於慘叫連連的109年呢?等會我們會提到)
內文:製造讀者「同感」的空間
想讓讀者同感你所感覺/經歷的,內文就要出現有助點染「氛圍」的地方,給出細節讓讀者得以想像,適度運用五感觀察去描寫有意義的畫面,或在敘事時給出相應細節。
感性題範例:109學測「靜夜情懷」
用109學測題示範上面提到的技巧,原因是這題選用的兩篇對讀文本都有難度,對很多人來說是考古題裡的大魔王。
- 甲、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軾〈臨江仙〉)
- 乙、 山居中的恬靜最使人心生歡喜,覺得充滿了幸福。但這種感覺完全是屬於我個人私己的,難以和他人分享。當深夜沉寂,偶爾會有一部卡車從山腰轟隆急馳而過, 聲音在峽谷間響應激盪,久久停留,我往往就會從安寧的心緒中驚覺過來。車上至 少有一個聚精會神在奔波的人,重山曲流外就是苦樂混合著沸騰的紅塵,那裡面也 有著我的妻女和親友,而我卻一個人上山來獨自享受清靜。那麼,我的幸福是不是 純由逃避式的懶散得來的呢?山居只是自己刻意經營的一種看似空靈其實奢侈的 生活?心安理得會不會是虛幻而脆弱的?至少,我不希望如此,因為人間是我的根本用情處。(陳列《地上歲月‧山中書》)
請回答下列問題:
甲文中,蘇軾面對夜闌風靜,意欲「小舟從此逝」,遠離塵世;乙文中,陳列則從山居中的恬靜,興發「人間是我的根本用情處」的情思,二者顯然不同。請以「靜夜情懷」為題,連結甲文或乙文的體悟,寫一篇文章抒發你對靜夜的體驗及感受。(占25分)
STEP1從題目裡找方向
題目要求以「靜夜情懷」為題連結二文的體悟,所以甲乙文到底在靜夜體會到了什麼是判讀的重心。引導文字已經給出了方向:

先從題目找解讀方向的暗示,避免自己解錯。好,現在我們找到蘇軾的情懷是遠離塵世、陳列仍心繫人間,這時再回文本細讀,去找他們之所以發出這個情懷的原因。
- 甲文哪一句是蘇軾想遠離塵世的原因?
- 乙文怎麼得出自己渴望與人間有更深連結的情思?
問過很多不同來歷的學生,毫無疑義,全都可以找出甲文「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句是關鍵。而如果對蘇軾生平(烏臺詩案)稍有印象,就更可以進一步把此「恨」解得更好。
乙文畫線處的原句是:「至少,我不希望如此,因為人間是我的根本用情處。」出現連接詞「因為」,代表前面一定有個前提,回推前幾句寫的是「重山曲流外就是苦樂混合著沸騰的紅塵,那裡面也有著我的妻女和親友,而我卻一個人上山來獨自享受清靜。那麼,我的幸福是不是純由逃避式的懶散得來的呢?山居只是自己刻意經營的一種看似空靈其實奢侈的生活?心安理得會不會是虛幻而脆弱的?」就算沒有每句都很懂,也大概看得出來,作者懷疑這種靜夜恬靜是自己刻意離群的假象,他還是愛著人間。

STEP2用「主題」決定題材與呈現方式
「靜夜情懷」要求考生透過書寫靜夜呈現背後的體會,也就是說「情懷」才是這篇真正的主題。細看甲乙二文,主題都是靜夜中的「獨處」,只是甲文傾向遠離,乙文則反省自己以後希望與人群有更深的聯繫。
「獨處」的方向確立,就從這裡開始發想,所以你其實不需要有太多熬夜不睡的經驗,也可以寫出動人的靜夜。問問自己:我對獨處的感受和甲乙文一樣嗎?一個人的時候通常是喜歡或不安,原因從何而來?從主題反推,梳理自己對「獨處」的看法把寫作方向定下來,再構思要怎樣呈現「靜夜」的感性描繪。
STEP3給出細節,經營氛圍
感性寫作要帶出氛圍,以這題為例,如將主題設定成從某天對靜夜的觀察,興發「獨處」的情思,那一幕你獨自在靜夜的畫面,就需要悉心營造:也許是夜晚的一盞桌燈,也許是人聲靜寂以後,反而聽見更喧嘩的車聲......,會有一個最貼近你的靜夜畫面。如果擅長描寫,更可以直接讓這一幕靜夜畫面出現在首段順便破題,既簡潔,又是貫通全篇的印象。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