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醫護染疫案的獵巫潮,展現某些人「究責、怪罪、貪生怕死」的劣根性

桃園醫護染疫案的獵巫潮,展現某些人「究責、怪罪、貪生怕死」的劣根性
示意圖|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衛生署長楊志良「要求案838醫師被開除」的言論引發眾多爭議。原本醫護就是染疫的危險群之一,台灣直至今日才爆出醫師被感染已是難得,為何一些民眾無法諒解,還要他負責?這背後來自兩個動機。

桃園醫護染疫案(案838、839)爆發後,對相關者採取第一波468人,與第二波452人的擴大採檢。1月16日,台灣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又新增一例本土個案(案852),為北部醫院護理師,曾和染疫醫師(案838)接觸達一小時。所以同病房超過30名護理人員均居家隔離、另22名醫師在醫院隔離七天。

陳時中16日晚上表示,這452人都呈陰性,但先前第一波採檢的468人中,有一名20多歲的女護理師後來出現症狀,再度採檢後確診,列為案852,成為此案第三位染疫者,指揮中心決定17日針對265名醫院人員再進行二採,爾後新增的案856,是與案838同一醫院之醫師。

而醫護染疫這件事激起許多討論,正反意見都有。案838是住院醫師,因照顧病患染疫,再傳染給案839的同院護士女友。由於此兩案例雖在一出現病徵之後就即刻簡易確診,但因為他們下班有離開醫院外出活動(僅去了星巴克跟五金行),也引發了民眾的質疑,認為兩案例草菅人命,將會形成社區感染,話題因此延燒。而16日晚間案852的確診,更將掀起一波對於感染者的「獵巫」潮。

在1月13日衛福部公布案838、839之後,全國民眾隨即陷入討論潮。相較其他800多染疫案例,無論是境外移入或是境內感染,全都是其他身分的感染者,有些人因為行徑誇張,例如沒確實居家檢疫,而被群眾抨擊。但案838、839卻顯得無辜,因為一個是因為照顧染疫病患而被傳染,一個是被男友傳染,在道德上顯得極為有正當性。因為他們非因為出遊娛樂而被感染,而是因為救人、被親友傳染,卻還是被批評。

其中以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要求案838醫師被開除」的言論最為聳動。這番言論,也引發上到台灣總統,下到醫師工會的批評,認為楊志良不該打擊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士氣。但看民眾的反應,為醫師護士打氣者眾,但反過來要求他們「負責」的人也不少,可說展現了人性的醜陋面。

醫生因為救人而被傳染,竟然還要被開除?這看似天理不容的要求,其實反映了人類在面對天災的無力感,跟「究責」的天性。其中還附加了道德的制裁。

比起一般人難以咎責的地震、水災,當有人受害,唯一能怪的就是蒼天。所以無法把出事的責任歸咎於個人,除非個人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例如颱風天還去海邊釣魚,在土石流危險區活動等等。但病毒感染的部分因素也非人為可控。即使染疫醫師做好全套防護,盡消毒之能事,病患咳出的微小「飛沫」都還是讓他被傳染。原本醫護就是染疫的危險群之一,台灣收容染疫者直至今日才爆出醫師被感染已是難得,為何部分民眾無法諒解,還要他負責?

這背後來自兩個動機,一個是「出事了要找人負責」,另一個是「自己貪生怕死」的態度。台灣既然整整一年都沒醫護染病,直到近期桃園醫護才出事,民眾就認為一定是染疫醫生沒做好才會中標,所以也有了「沒戴口罩」的謠言出現。而醫護下班,不過去買個星巴克、去五金行,極其日常的行為,卻也被認為是「故意要造成社區感染」。這背後就是因為民眾對於疫情的恐懼。天災若無防治疏失就無法怪到人禍上,但疾病本就常依靠人來傳染,也可以使用「現代醫學」的科學觀念,說是因為染病者「防疫不確實」,造成自己得病,那就有了怪罪對象。

一旦有了怪罪對象,就可以把自己的恐懼、失落,怪到別人頭上。是一種「就是你對不起我」的概念。所以中文才有「怪罪」這個詞的出現,因為那是人性長期以來的一種表現。

責備民眾出事就愛「怪罪」、「究責」,這是人性課題,罵也無多大意義。問題是在16日出現院內感染後,後續可能引動的社會態度,才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pjf438k2x7y1nxfl1veqr7fgjfu0xd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歷史可供借鏡。歐洲中世紀黑死病大流行時,當時科學不明白疾病的傳染原理,於是以傳統社會制度,進行階級式的掃蕩。貴族指責庶民,並進行封村,使歐洲人口一度為之大減。這個以現代社會角度來看,是草菅人命的行為。但其實在近21世紀初的台灣,卻也還發生過。

2002年底至2003年的SARS肆虐期間,台北和平醫院爆發感染,由於SARS發病致死率極高,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下令和平醫院封院,造成員工57人感染、七人死亡,院內民眾97人感染、24人死亡,其中一人自殺。而隨著武漢肺炎的流行,因SARS封院的17周年(2020年3月),也有不少關於封院是否洽當的檢討,結論雖然是不能重蹈覆轍,但支持馬英九封院決策的言論卻仍舊不少。那動機當然來自於上面說的人性。無論貧富貴賤,只要得病,立刻就會喪失作為人的資格,而成為有「罪」的對象。封院就如同過去歐洲對付黑死病的中古世紀做法,不把人當人看。

而當桃園醫護染疫事件爆發後,網路上隨即也有討論,認真地說要先把桃園的醫院封院,接著討論是否要封鎖整個桃園,連聯外道路也封鎖,一如中國鄉村對付武漢肺炎的方式。這看似笑話的言論,卻也受到不少人支持,不過是幾天前的事而已。

試想一個狀況,如果桃園醫院染疫的案例突然增加五到十例,封院這種被定調為錯誤的政策,會不會又引發政治討論?即使執政黨秉持良知不封院,不封院是否會造成台灣民眾恐慌,回到17年前SARS事件那樣百業蕭條,人皆為敵,社會紛亂的程度?怕的不是實際的疫情,而是言論傳遞後所造成的社會恐慌。根據衛福部16日的資訊處理,看起來非常嚴謹,無可挑剔處。但網路言論會如何左右民心,就不是衛福部能控制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