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口罩恐含致癌染劑?食藥署抽查結果「全數合格」,消基會驗出3件含鉛成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消基會今(18)日公布抽驗20件口罩結果,有3件外層驗出鉛含量每公斤6到11毫克,鉛會影響中樞神經發育,但國內目前並無規範標準可參酌。
進入秋冬,台灣為了防範「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規定出入公共場所、搭乘大眾運輸時必須戴口罩,而為配合國人愛美需求,許多廠商也推出不同顏色、圖案的口罩任君挑選。不過消費者保護基金會(消基會)抽查市售20件口罩,發現3件彩色口罩含重金屬鉛成分、染料部分則有1件透過甲醛測試溶出,另外有3成的抽查口罩對PM2.5懸浮微粒防護力低於80%,想靠口罩隔絕自然環境污染力,恐怕還要慎選。
消基會針對雙北大賣場、連鎖藥妝店及電商平台販售20件口罩,進行價格、重金屬、塑化劑及染料溶出、PM2.5過濾效率等測試,今(18)日公布抽查檢測結果,發現有3件彩色口罩外層部位含重金屬鉛成分(6〜11 mg/kg),分別為:
- 「南六醫用口罩(未滅菌)- 全黑款」
- 「美德醫用口罩(未滅菌)-嘿嘿黑」
- 「丰荷一般醫用口罩(未滅菌)-兒童紅線聖誕紅」

消基會表示,「鉛」對身體多種器官造成傷害,尤其對發育中的兒童,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中樞神經的發育。但因目前政府對於口罩的重金屬缺乏規範,無法證明檢出是不合規定,希望政府儘快訂出規範。
若參考CNS 15290 「紡織品安全規範(一般要求)」中,規範12歲以下兒童用紡織品表面圖層之含鉛量不得超過90mg/kg,這3件口罩是符合該標準,但消基會也指出,口罩與口部接觸的機會大,標準應該應視年齡分級給予不同的防護標準,若再參照國際環保紡織協會與皮膚接觸產品中鉛的規範(為1mg/kg),本次測得的3件樣品顯然是超過了相關標準。
另外針對染料溶出項目,這次檢驗的口罩有1件被透過甲醛測試溶出染料,為正洸醫療口罩花紋版。不過以消費者最常可能碰到的溶劑(水)測試結果,此20件口罩均未溶出染料。消基會表示,若民眾擔心彩色口罩是否含有害色料,建議消費者購買後,可做一個簡單測試,就是將口罩浸泡在水中觀察是否有色料溶出,或也可使用酒精浸泡觀察,若有溶出色料就有可能不安全,建議民眾先不要使用。
3成口罩未能有效隔離空氣中污染微粒
口罩除了防病毒、細菌外,不少人戴口罩是為了過濾空氣中的懸浮微粒PM2.5,不過在消基會抽查的20件樣品中,有6件、超過3成的口罩防護效率低於80%,分別為:
- 恒大優衛醫用口罩(未滅菌)
- 檸檬黃永猷醫療用口罩(未滅菌)
- 橘色順易利醫用口罩(未滅菌)
- 橘色善存醫用口罩(未滅菌)
- 緋櫻粉愛貝恩醫用口罩(未滅菌)
- 紅色款鑽石黑武士 KNH-康乃馨立體醫療口罩(未滅菌)

而在檢測彩色口罩的「禁用之偶氮色料」及「游離甲醛」2項目,抽查口罩則全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消基會表示,消費者對染料安全有疑慮,建議優先選購白、藍、綠等內層為無色的產品,新購入的口罩若以塑膠袋密封,可以先拿出幾片,在空氣中擺放一陣子,使揮發性有機物(VOC)得以揮發。
彩色口罩恐致癌?食藥署抽驗112件結果出爐
另外,食藥署也剛好於今日公布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標準局)檢測口罩結果,針對外界關切有色口罩恐含致癌染劑,抽查市售112件口罩(30件有色醫用口罩、82件有色非醫用口罩),結果在「禁用之偶氮色料」及「游離甲醛」2項目上,這些抽查樣品全數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食藥署指出,該檢測依照國家標準CNS 15290「紡織品安全規範(一般要求)」檢測「游離甲醛」及「禁用之偶氮色料」,並以游離甲醛是否與皮膚直接接觸紡織品限量為75mg/kg以下、禁用之偶氮色料含量不得超過30mg/kg為檢測標準。
不過,在食藥署公布檢測結果全數符合規定後,消基會才發布報告稱有驗出彩色口罩外部含鉛,消基會是在打臉食藥署嗎?
細看消基會檢測報告,其實在游離甲醛、及特定偶氮染料這2項致癌染劑,消基會測試的20件樣品也全部未檢出,是檢測項目的不同所致。
食藥署也提醒消費者,購買醫用口罩前務必確認以下資訊:
- 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二等級外科口罩為衛部(署)醫器製(輸、陸輸)字第○○○○○○號;一等級一般醫用口罩為衛部(署)醫器製(輸、陸輸)壹字第○○○○○○號。
- 品名。
- 藥商名稱及地址。
- 製造廠名稱及地址。
- 批號。
- 製造日期、有效期間。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3成的口罩PM2.5過濾效率低 新冠病毒過濾率呢?消基會口罩檢驗報告大發現(消基會)
- 打臉官方!消基會查彩色口罩 「3件含鉛、6件防護力低於80%」(蘋果日報)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共同公布市售有色「醫用口罩」及「非醫用一般口罩」檢測結果(食藥署)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