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專家2》:和平抗爭沒有用就玉石俱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劉德華是「填海華」還是「大天王」?在看完《拆彈專家2》後,筆者懷疑電影是否有弦外之音——電影透過潘乘風的角色可能在表達甚麼?
電影《拆彈專家2》在多個地區叫好也叫座,讓很多影迷喜說「港產片」的感覺終於回來了,但對許多香港人來說,因為資金與女主角的考慮,這是部「合拍片」,不是正宗的「港產片」。
《拆彈專家2》跟第1部《拆彈專家》的劇情無關,故事是獨立的。這電影幾乎是劉德華(飾潘乘風)的個人表演,當中不乏精彩的爆炸與動作場面,戲裡潘乘風的動作場面更偶爾有《叛諜追擊》(The Bourne Identity,台譯「神鬼認證」)Jason Bourne(Matt Damon飾)的感覺。

劉德華曾在關於義肢的製作特輯裡提及,使用義肢的朋友,平日跟健全人士沒明顯分別,只有在下樓梯時才會比較明顯。有注意電影細節的話,會發現劉德華在一些涉及左腳移動的場景也演得很細緻。
可惜的是,由於戲份大多集中在劉德華身上,以為會有他跟劉青雲(飾董卓文)與謝君豪(飾馬世軍)飆戲的話,可能就會失望了。至於劇情發展,戲裡不乏驚喜的反轉劇情,建議看電影前連預告片也不要看。
電影中有政治隱喻?
在看過關於制度殘害公義的電影《等候等候董建華發落》後,筆者才開意留意邱導的作品。他一向對社會不公毫不諱言,也曾表示自己的長處是拍電影,認為可以靠電影把理念宣揚出去,比直接發聲更有效[1];另他曾在宣傳諷刺小圈子選舉的電影《選老頂》(台:堂口風雲錄)期間,表示他相信觀念非「黃藍絲」二元對立,要能留下來,才能繼續做他要做的事[2]。
台灣著名影評人膝關節在其臉書有關《拆彈專家2》的貼文留言區引述《上報》一篇文章,指劉德華沒有連署支持《國安法》,並留言「有一位大天王,檯面下真正做的事情才是他的立場」[3]。

智利小說家 Roberto Bolaño 在其名著《2666》中有一句名言:「People see what they want to see and what people want to see never has anything to do with the truth」(人只看到他們想看的,而他們想看的,卻跟事實無關)。人們對事實的解讀,有時比事實更重要,而事實到底為何,有時對一般人來說卻無從稽考,而大家都會根據自己的信念與想法,去解讀所謂的事實。
劉德華是「填海華」還是「大天王」?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解讀,並非本文重點。在看完《拆彈專家2》後,筆者懷疑電影是否有弦外之音——電影透過潘乘風的角色可能在表達甚麼?
(以下內容含有劇透)
I. 制度暴力(Structural Violence)
拆彈專家潘乘風原是位樂天敬業的人,是位為保護市民,不惜把保護衣脫下給對方,好讓對方安心的人。
可惜他在一次執勤時意外截肢,及後憑其意志與努力練就強健體能,一心重回前線繼續服務,惟警隊高層擔心萬一日後任務有任何閃失的話,他們將因任命殘障人士而被問責,所以根本不肯安排乘風進行體能測試,直接拒絕讓他回到前線。
乘風感到委屈,希望卓文可以幫忙一起上書爭取。即使卓文認同乘風的能力,但他愛莫能助,明言制度不會因他一人而改變。

II. 和平抗爭(Nonviolent Resistance)
乘風沒有放棄,在警隊授勳典禮上,突然拿出寫有「警隊忘恩負義用完即棄」的字條向媒體展示,結果他被拉下台,衝突間義肢還掉了出來,這幕讓人感到格外唏噓。
偏偏媒體似乎受到操控,只報道他襲警,並沒有提及他的任何委屈,讓他深感這是個不管真相、沒公義可言的病態社會。
III. 玉石俱焚(攬炒)
馬世軍曾說,乘風被制度背棄了。乘風的憤怒,在於他遭受制度暴力:當他遇上不公而嘗試為自己發聲,爭取應有的權益時,他發現自己人微言輕,被進一步打壓,不肯做順民就被進一步剝奪權利;在和平抗爭過後沒預期效果,他最終決定跟恐怖分子合作,決定「攬炒」玉石俱焚。
IV. 洗腦,是警察還是恐怖分子
戲劇性的是,乘風在最後行動前失憶了。
警隊高層為了破案,想利用失憶的乘風,在他昏迷期間給他洗腦植入假記憶,謊稱他其實是警方臥底。
卓文知道後怒轟高層不是人,龐玲(倪妮飾)卻辯稱這是為乘風好,好讓他可以贖罪。假設了乘風有罪,那高層有沒有罪?
乘風在混亂期間,表示已分不清甚麼是真,甚麼是假;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假新聞充斥社會,所謂真新聞又選擇性報道,是否更讓人真假難分?美國電影《Nightcrawler》(港譯「頭條殺機」,台譯「獨家腥聞」)明擺著點題,新聞不一定是報道出來,而是製造出來的。
至於洗腦,最有效可能是騎劫記憶。就像在日漫《進擊的巨人》中可以看到,歷史從來是由有權力的一方書寫的,百年之後,大家的記憶都被重新「建立」了。
親建制者認為年青人被西方思想洗腦,反建制者認為政府要竄改歷史拑制思想;電影裡出現博士(蔡翰億飾)炸教統局的情節,到底有沒有特別意義?
同一件事,觀點不同,就有不同的解讀。作為乘風的聯絡人,龐玲說過耐人尋味的一句:「你信我,你就是警察;你不信我,你就是恐怖分子。」

V. 成也乘風敗也乘風
不少影迷表示此片精彩如《無間道》,但筆者卻覺得兩片在劇本方面還是有距離,《拆彈專家2》劇情發展到最後半小時左右相對失色。
反派馬世軍太弱,他跟乘風原來識於微時的設定也太刻意,而電影能在大陸上映,乘風最後一定沒懸念會改邪歸正,但在電影裡高層終究沒有任何人需要問責,大概還能因搗破國際恐怖組織而立功,甚至蜚聲國際;乘風卻只能像《美國隊長》第1集時那樣,揮別愛人為保護大家而捐軀。
註釋:
- 蔡慧敏:<民主未絕望 邱禮濤:阻頭阻勢嘅人會歸西」>(27-3-2016,壹週刊)
- 黃熙麗:<愛港達人﹕邱禮濤﹕套戲有嘢想講 現在是時機了>(13-3-2016,明報,2016年3月13日)
- 膝關節,2021,Facebook,1月4日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