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高調批美,拜登上任後的「美中關係」沒想像中的好

中國官媒高調批美,拜登上任後的「美中關係」沒想像中的好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拜登的出線,讓中共領導層與一般官員及民眾出現強烈反差,而中共高層透過宣傳系統發出強烈警告,要求官員應對美國絕不能放鬆,也顯示習近平團隊對美方已不再信任,北京當局對未來中美局勢難以樂觀。

文:蔣清平

拜登即將於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然而,對於這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老朋友」,中國官媒卻對未來中美關係發出警訊。這一方面顯示北京與拜登團隊的接觸並不順遂,另一方面代表中國預判未來的中美關係仍不樂觀。

當拜登於2020年11月3日當選美國總統時,中國媒體紛紛報導他2011年以美國副總統身分首訪中國的照片和經歷。當年拜登用餐的餐廳姚記炒肝店,隨即再度成為大排長龍的名店。從中國媒體與民眾的初步反應,可以看出中方普遍期待拜登上任後將大幅改善兩國關係。

批判親美派態勢再起

這片熱切的期待只維持了一個半月,先是新華社於12月16日發表題為《崇美、跪美的軟骨病得治!》的評論文章,指陳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散布種種崇美、跪美論調:「或豔羨美式民主自由,或吹捧美國人權現狀,或誇大美國制度的修復能力。」該文甚至出現了數典忘祖、助紂為虐這樣鬥爭色彩的用詞。

12月18日,中國中央電視台緊隨其後,以題為《崇美言論屢見不鮮,是誰在堅持神化美國?》的評論,強調「長期以來宣揚美國神話的言論在網路上屢見不鮮,即使面對美國疫情嚴重失控的不爭事實,仍有人視而不見,固守崇美立場,繼續編織著各種神話」。

新華社一名負責國際新聞的主管透露,這類評論非新鮮事,2020年官媒也操作過一波批評親美派,「但拜登就要上台了,還這樣罵,那就值得探究了」。他指出,在拜登當選後,中共中央成立類似因應美國政權更迭的任務編組,由於拜登團隊以歐巴馬政府核心成員為主,在歐巴馬政府時期,處理涉美事務的官員,紛紛重拾老本行。如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其副總理任內曾負責中美經濟對話,在華爾街金融圈有豐沛人脈;又如前國務委員戴秉國,也積極與拜登團隊要員接觸。

王岐山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除了中美關係不會再惡化,其他的事情,都是未知數。」一名中國涉外官員指出,中國的官員都沒變,但候任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及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等人,卻已經不是歐巴馬時代的風格。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中歐投資協定》只差臨門一腳就要簽署,蘇利文卻出手阻礙,要求歐盟先暫停談判,等拜登就職後再來商量。這番動作,引發中國極度不滿。

習拜熱線遲遲未通

另一個例子是習拜熱線遲遲未通,即使令中國難以捉摸的川普於2016年1月8日當選總統,他與習近平旋即於14日通首次電話。與拜登見過至少4次面的習近平,於2020年11月26日發送當選賀電給拜登,如今已過去1個月,兩人尚未通上電話。據了解,中方還在確認拜登是否願意講出「一個中國」原則,不過美國武漢肺炎確診數居高不下,讓拜登對與習近平通熱線一事態度消極。

中共《人民日報》1名主任記者指出,從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2020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上的演講,也可一窺端倪,這篇12月11日的演講,外界都忽視其重要性。在該篇回望過去1年、展望2021年外交工作的談話中,以往提到大國外交美國都排第一,如今中美關係重要性,卻排在俄羅斯、歐盟之後;而且王毅還痛批美方對中國進行不擇手段的造謠抹黑,毫無理智地打壓制裁,甚至挑動意識形態對立。「王毅演講時,拜登已經篤定會就職,顯然,連第一線的外交工作領導人都不抱期待。」

拜登的出線,讓中共領導層與一般官員及民眾出現強烈反差。初步溝通後,北京當局對未來中美局勢難以樂觀。與此同時,有家產、子女在美國的廳局級官員、知識分子卻喜迎拜登,認為川普時代以對抗為主要基調的中美關係有望改變。這逼得中共高層透過宣傳系統,發出強烈警告,要求官員應對美國絕不能放鬆,也顯示習近平團隊對美方已不再信任,任何對美國同情、羨慕、自卑的情緒,都不准有,中美之間的鬥爭形勢依然嚴峻。

中國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其實,理解中共宣傳系統高調批判親美派的個中原委,將有助於台灣掌握中美關係的基本格局。對台灣而言,面對拜登上台,無須過度悲觀。

本文經財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財訊》文章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