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干預」的安倍經濟學,如何讓沒有中心思想的安倍成為獨大首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今安倍晉三卸任首相。2012年12月,他重新執政之際推出了全球矚目的「安倍經濟學」,以大膽的金融政策、機動的財政政策和經濟成長戰略這「三支箭」為開端的這項經濟政策到底是什麼?本文作者結合政府決策過程中「官邸獨大」的特點,對此問題展開了思考。
安倍經濟學到底意味著什麼?
安倍最早在主張「無改革,不成長」這種新自由主義思想的小泉純一郎政權時代就開始嶄露了頭角。
起初他還展示過重視貼合前述思想的金融政策的態度,作為安倍自己人的自民黨籍參議員西田昌司等人也表示,「安倍經濟學是以基於新自由主義的貨幣主義為依據的」(《FACTA》雜誌2019年7月刊)。貨幣主義指的是重視貨幣供給的思維方式,如果按大類分的話,再通膨派也屬於這一派。
此外,首相本人一直強調「要成為打破磐石規則的電鑽刀刃」,也曾表現出要堅持放寬規則的姿態。
然而,觀察後來的決策手法可以發現,有時候他並不太在乎對於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而言最核心的「公與民」的關係。典型事例是與經濟界在「漲薪」問題上的攻防戰。
2013年2月,首相把經濟界領袖請到官邸,對他們說了以下這番話——
「政府會認真開展勞動市場改革和規則改革。也希望經濟界能夠研究討論提高報酬等相關措施的問題。」
對於企業而言,是否漲薪是最重要的經營決斷。如果首相重視的是「民」,恐怕就不會親自直接介入,因為這相當於在施壓,如同對企業喊話「必須漲工資」。
第二次政權上臺後,首相在自己的著作《邁向全新國家》(2013年)中,這樣表述過自己追求的經濟理念——
「我們追求的不是以貪欲為動力的資本主義,瑞穗之國擁有適合自己的市場主義形態,那就是要重視道義、理解真正的富足之意。」
這位對經濟界施壓,試圖迫使企業漲薪的首相在出席2013年底的「政勞資會議」時說了這麼一句話——
「雖然政府做了一些『謹慎干預』,但這難道不正是『瑞穗之國的資本主義』嗎?」
當時,經團聯的一位相關人士曾驚訝地表示「如此施壓,還能叫做『謹慎干預』?」,還有一位官僚說「搞不懂經濟政策到底是向著哪一邊。」
「安倍首相沒有思想」
如果要強調「瑞穗之國的資本主義」,那麼為什麼又要強調「打破磐石規則」呢?為什麼要簽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和日美貿易協定,加快農產品自由化呢?這些難道不都是與瑞穗之國理念完全相悖的嗎?
日本若是想要提高潛在成長率,那就必須推進自由化和規則改革,謀求提高生產率。但這樣做又會加劇貧富差距。如果打著「瑞穗之國的資本主義」這個口號來解決貧富差距,那麼生產率就不會提高。為了掩蓋這個矛盾,首相相繼提出「一億人總活躍」和「地方創生」等口號,換掉了主打政策的招牌。
一位當局人士表示:「以負債經營方式擺弄政策的做法變成了常態,五年、十年後的長期課題被束之高閣。後疫情時代或許會迎來真正的考驗。」
一位政府前高官說:「首相本來沒什麼思想。經濟政策被他用作了選舉戰略,只要這樣想就很容易理解了。所謂『打破磐石規則』,恐怕只是權宜之計,目的是為了避免看重鬆綁政策的外資逃離日本股市。」
而一位財務省的官僚如此看待這個問題——
「安倍經濟學就是把財政和金融火力全開,試圖強行啟動工資、消費、投資之間的良性迴圈。在尚未充分產生效果的時候,這次新冠疫情就已經導致這種迴圈完全停止。」
「曾經信心滿滿地高喊Buy My Abenomics(買漲安倍經濟學)的首相,在表達辭職意向的發佈會上只是列舉了創造就業方面的成果,針對經濟政策並未多言。他想通過推行安倍經濟學來實現什麼?最終獲得了什麼、在哪些方面遭遇了失敗?或許是首相本人應該進行總結的時候了。」
作者介紹:時事通信社解說委員。1955年生於東京都。早稻田大學畢業後,1979年進入時事通信社,主要在經濟部承擔採訪和撰稿工作。歷任華盛頓分社社長、紐約總社社長、編輯局副局長、解說委員長等職,2016年7月起任現職。著作有《日美大米談判》(中公新書,獲得農業媒體人獎)、《檢驗泡沫失政》(岩波書店)等。
本文經《nippon.com 繁體字》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