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嘴上說「將減碳挑戰化為產業投資」,但2021年的台灣仍在補助燃油機車

嘴上說「將減碳挑戰化為產業投資」,但2021年的台灣仍在補助燃油機車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球已經有60多個國家承諾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台灣在企圖心上落後國際太多,未來機車廠商恐將面臨各國碳稅的嚴厲挑戰,而政府對燃油機車的持續補助,也讓環保團體痛斥根本是動用預算買污染。

2020年是台灣運輸部門減碳大衰退的一年,在全球油價下跌及政府政策補助的雙重「激勵」下,台灣燃油機車的銷售量逆勢攀升至近年新高。當國內燃油機車業者慶祝銷售行情的同時,台灣永續環保、空汙減碳的政策目標卻被就此被犧牲,不僅嚴重打擊我國運具電動化的政策目標,更與國際交通發展趨勢背道而馳,恐將對台灣產業及氣候外交造成嚴重打擊。

一、COP26即將登場:台灣氣候外交表現落後

就在國內傳統油車大廠對政府頻頻施壓之際,國際間早已形成禁售燃油車輛的政策共識,更將於未來的氣候變遷會議中成為各國相互檢核的重要目標。

早在2020年7月,我們就整理了亞洲歐洲各國有關運具電動化的政策趨勢,隨著2021年由英國舉辦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的日程越來越近,英國及日本兩大工業強國更是相繼宣布加入「棄油轉電」的行列。

英國首相強森宣布將加速燃油車輛的禁售時程,汽柴油車輛將由原先2035年禁售的目標提前至2030年;日本首相菅義偉也正式宣示日本將於2050年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經濟產業省正研擬於2030年代中期禁售燃油車輛;而挪威更於2020年成為全球第一個純電動車年度銷售超越燃油車的市場,持續往2025全球第一個全電動化國家邁進。

英國COP26亞太及南亞區域大使Ken O’Flaherty於專欄報導中提到,為達成《巴黎氣候協定》目標,未來10年內全球減碳的速度必須比過去20年快5倍。產業轉型需要時間,越多經濟體設定轉型目標,引導投資轉移與成本下降的速度就越快,台灣應及早擁抱低碳商機,設定禁售燃油車輛的時間表。

面對上述的國際趨勢,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我國政府對運具電動化的企圖心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逆向補助燃油車輛的政策更是驚人之舉、大開綠色轉型倒車。

其實蔡英文總統在元旦談話中已強調,應找出最符合台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同時讓減碳挑戰,化為產業投資、創造就業的新機會。如同蔡總統元旦談話所提到,找出最符合台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同時讓減碳挑戰,化為產業投資、創造就業的新機會。希望相關部會能夠正視此問題,但相關部會似乎未把蔡總統的談話重點列為施政方向。

因此我們呼籲,台灣必須提出淨零碳排與運具電動化的具體方案,否則今年COP26的氣候會議,台灣恐怕將難有亮眼的成績與國際社會共享,更遑論達成「2030 年新能源機車占新售35%」的永續發展目標。

二、產業轉型步調緩慢:台灣機車王國的殞落

綠色運具的轉型喊了十年,從租稅優惠到產業扶助的獎勵措施,傳統油車大廠從來沒有少拿過。然而這麼多年來,雖偶有新款電動車輛的產品發佈,但從通路佈局和實際銷售數字來觀察,油車大廠一方面對內帶頭質疑電動車輛的環保成效、一方面卻對外卻高調宣布以電動車輛進軍國際市場,形成內外矛盾的立場宣示,讓人摸不清究竟有沒有產業轉型的決心。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國際間運具電動化浪潮,正在讓台灣機車王國的優勢迅速被吞沒。

pic1
作者製作提供

攤開台灣機車歷年外銷數據不難發現,從2004年外銷數量超過84萬台,至2019年已衰退至不到33萬台。聚焦在運具電動化最積極的歐洲市場更可以明確發現,隨著國際間運具電動化的趨勢越趨明朗,台灣外銷歐洲市場的衰退比例就越高,無論是CBU整車銷售數量,又或是KD套件數量都面臨大幅衰退,若再不力求轉型,未來台灣傳統燃油機車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業者及從業人員,恐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

pic2
作者製作提供

媽盟氣候行動倡議發起人楊順美表示,目前全球已經有60多個國家承諾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台灣在企圖心上落後國際太多,未來廠商恐將面臨各國碳稅的嚴厲挑戰。

此外,歐洲各國已訂下2030年左右禁售燃油車的年限,台灣有約三成的機車出口銷往歐洲,若機車產業不力求轉型,恐怕將被國際市場淘汰。近兩年政府大力推動機車行轉型升級課程,然部分業者卻不願意積極投入,與全市占率僅有2%的電動機車產業爭取平權,實為不解,建議政府應更堅持走對的方向,提出燃油車輛落日期限。台灣應該成為下個世代的電動機車王國,而不是固守在傳統油車市場裡殞落。

三、補助油車破九億!環團痛批買污染

在看完國際市場對燃油車輛的巨大威脅後,我們便不難想像燃油機車大廠對國內市場的依賴與操作為何如此強勁。

事實上,如果燃油機車對環境、健康的傷害程度等同於電動機車,台灣的油車大廠想必能在國際市場上暢行無阻,可惜事與願違。油車大廠從2019年大選刻意操弄「油電平權」的口號,但至今仍提不出任何一份研究報告,能夠證明所謂七期燃油機車的污染排放和電動機車相同或近似。

相反的,根據環保團體在記者會中所提出的資料顯示,七期燃油機車每公里的污染排放量,一氧化碳是電動機車的31.82倍、氮氧化物是1.51倍、非甲烷碳氫化合物是190倍、二氧化碳是4.05倍。

在政策的助攻下,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開統計資訊,環保署已補助七期燃油機車超過18萬9千輛,總金額達9億4千700萬元,相較之下重型電動機車僅補助約2萬3千輛,總金額約1億1千500萬元,兩者資源落差高達8.2倍,而這些經費都還不計入地方政府對七期油車的補貼額度。無怪乎油車大廠2020年在國內創下全新高峰,大喊燃油機車破百萬,也讓環保團體痛斥政府根本是動用預算買污染。

pic3
作者製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