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間測速爆中國製造引發資安疑慮,交通部拍板暫時停用

區間測速爆中國製造引發資安疑慮,交通部拍板暫時停用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高嘉瑜認為,縱使東山科技採購的並非海康威視產品,但只要產品來自LTS,就無法排除其對我國所帶來的資安疑慮。

因北宜公路速限爭議,區間測速日前才引發民怨,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更號召民眾於228一起走上北宜公路抗議,長期關注交通議題的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Leo, thatTaiwanese. 理觀點.」(以下簡稱理觀點)日前貼文爆料,指出台灣多處的「區間測速」得標廠商東山科技公司幫中國杭州的低價品貼牌,傳出有資訊安全如大規模監控台灣人民,交通部長林佳龍連日會商後於今(26)日拍板,若廠商無法證明產地非中國、並切結零組件非中國製者,須先下架停用。另外也將持續檢討區間測速對於道路安全的效益,包括設置地點和速限等。

「區間測速」廠商「洗產地弊案」

「理觀點」日前指出,承包台灣多處區間測速系統建置案的「東山科技有限公司」,所採用之主機疑似是將中國製低價品貼牌後偽裝成台灣品牌,而攝影機與補光燈則極可能是採用「海康威視」產品,其運作原理就是會存檔車牌資料、行車時間等行蹤紀錄來計算車速是否超速,直接大規模監控人民。

「理觀點」表示,這些涉嫌洗白的中國海康監視器,想把角度往哪裡都可以,假如有國防車輛路過,可以直接對著國防車輛zoom in,「把我們的武器跟車輛看光光」,並稱「想不通,一個單純監測車牌跟車速的鏡頭,支援這麼大的變焦距離是要幹嘛?」

「理觀點」也發現,東山科技登記負責人林青穎,其實就是之前地磅站弊案主謀──訊田企業負責人林森基的女兒。東山科技是林基森早在2004年準備好的空殼公司,他在2015年地磅站圍標弊案中被判刑,正好以女兒的名義接標案。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今天也在臉書上指出,她行文要求公路總局徹查,並要求要求廠商出示設備製造、進口來源地的相關證明。然而回文只提到及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與東山科技在萬里隧道的區間測速系統,可是經過比對後,她發現由公路總局負責建置的測速系統不只如此。現由公路總局負責建置的系統抱括桃園市台61線、苗栗縣台61線、台中市台61線等四處負責廠商都是東山科技。

高嘉瑜表示,經過同仁追問,東山科技設備供應商之一的美商LTS和中國海康威視有合作關係,「區間測速系統是否可能因此使用海康威視設備?」因此,高嘉瑜要求公部門應詳實查證區間測速系統設備供應鏈,相關單位應盡快做出調查報告。

高嘉瑜指出,LTS原先是海康威視在美國的主要代工廠,其官網上就列出許多海康威視的產品,最近還有美國網友爆料,LTS近9成的產品都是海康威視製造,並藉由貼牌來規避美國政府將海康威視列入經濟黑名單的禁令,因此高嘉瑜認為,縱使東山科技採購的並非海康威視產品,但只要產品來自LTS,就無法排除其對我國所帶來的資安疑慮。

綜合《蘋果日報》《新頭殼》報導,包括台北市的區間、台61線西濱快、台9線蘇花改、台2線萬里隧道的測速系統都是被東山科技標下。然而公路總局則表示,東山科技建置的4處設備皆非中國廠牌,且已屆期(逾保固期),2019年6月23日拆除報廢。公路總局宣稱,詢問廠商東山科技有限公司時,廠商回覆不是使用中國產品,已要求廠商提供資料證明,以釐清相關狀況。

被點名的東山科技則發聲明表示,區間測速系統使用各項設備是向台灣廠商採購,如無適當系統供應商,則由公司自行採購零件完成,非中國廠牌,區間測速核心架構全部由東山科技有限公司自行研究與開發,資安絕無疑慮。並表示對於社群媒體上的影涉及不當傳言都予以蒐證,日後將追究法律責任。

交通部拍板:通過驗證前暫停使用,交通部也不繼續補助設置

《中央社》報導,林佳龍經過連日會商,今天召開會議拍板,廠商若無法證明產地非中國、並切結零組件非中國製者,須先下架,交通部所轄建置地點須在2個月內委託第三公正單位成立驗證小組,通過驗證前暫停使用。此外,即日起不再補助設置區間測速,並將會同地方政府檢討設置路段是否合適及優先順序。

與會官員指出,林佳龍在會中指示,取締違規涉及政府行使公權力以及與人民權利義務的關係,資安上不容有疑慮,必須從嚴認定;道安方面,區間測速雖能遏止超速,但實務上能否確實降低事故,例如駕駛在行車時是否會分心看儀表板而沒在看路、或因緊張反而易肇事,仍待商榷,此外,部分路段的速限是否合理,也有檢討空間。

林佳龍也在會中做出5項指示:

  • 為確保交通資料安全無虞,要求各建置廠商簽立切結書,證明區間測速設備軟硬體設備主要零組件無中國大陸廠牌及不當資訊收集或傳送功能。
  • 要求設置廠商提供設備海關報關單、出廠證明及設備型號,如產地為中國,設備即先下架。
  • 針對設備零組件產地及組裝地、或「洗產地」的資安疑慮,委託第三公正單位(如標檢局、工研院、中科院或台灣資通標準協會等)委託成立驗證小組,交通部所屬機關建置區間測速地點,在2個月內完成設備軟硬體查證工作,在驗證小組完成驗證作業前,設備暫停使用,地方政府如有驗證需求,可進一步洽談協助及合作。
  • 交通部近年由道安經費受理縣市政府申請補助建置區間測速,考量區間測速執法仍屬警政單位權責,為回歸警政單位本於權責或協助各縣市自籌經費建置,未來地方設置區間測速需求,交通部即刻起不再補助。
  • 對於民眾質疑部分省道山區路段全線採分區段設置區間測速,恐影響民眾行車權益,考量區間測速設備建置路段、測速區間等,屬地方警察單位職權,交通部將會同內政部洽商地方政府,建議路段選擇(肇事熱點或最危險區間)及實施優先順序宜再檢討。

《經濟日報》報導,新北交通大隊指出,新北使用的設備並非有問題公司,今年增設進度不會改變。不過新北有4處區間測速路段,其中由公路總局管轄的萬里隧道區間測速,就是使用東山科技的設備。

區間測速還有什麼爭議?

除了資訊安全之外,區間測速的設立初衷是為了道路安全而限速,避免因超速發生交通事故,然而這個裝置系統一直存在爭議。日前曾有民眾在公共點子平台上提案,主張區間測速不僅不會嚇阻交通事故發生,像182縣道以及北宜公路至從有了區間測速,交通事故並未因此減少,反而造成交通堵塞,因此要求廢除。當時提案獲得超過6000人附議。

不過當時交通部僅回應,建議相關單位加強安全教育宣導與預告標示牌面,並持續滾動觀察與檢討區間平均速率執法對道路行車安全之成效。

而這次爆料弊案的「理觀點」也長期關注並倡議此議題,並曾和立委邱顯智及另外一個「第四維度」的粉絲專頁合作,製作區間測速為何無法幫助提升道路安全的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