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或「一台」新冰箱都好,畢竟這個時代有「一台」天竺鼠都不奇怪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量詞牽涉到許多語言習慣及歷史演變,在我們的語言生活中,量詞也提供了不少資訊,讓我們掌握名詞的形狀、數量、大小等性質,「有一隻熊」、「有一頭熊」、「有一群熊」都是不一樣的。
年終年始,也是東亞各地升學考試的旺季。前幾日偶然瞥見台灣的新聞,在大學學測國文寫作測驗中,出現了一道作文題,名為「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這題目隨即引發了各界的討論,其中看到有個比較有趣的討論是:「誰用一座算冰箱?」。對,為什麼冰箱是一座?
似乎還真的有讀者對於這「一座」的用法相當不滿(新聞連結)。在台灣日常生活的語言環境中,確實冰箱多是用「一台」去計算了。批評此出題內容的台灣網路名人陳沂也寫了這樣的文章: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我就會把它賣掉!然後再裝窮哭哭說很可憐,叫橄欖球主播房業涵送我一台!
麻瓜不是要來戰題目的,況且所謂「對不對」是規範語法的問題,對於許多語言學家來說是敬謝不敏——哪個對哪個錯,都只是一方人群的想像而已,地點一變時間一改,可能就會有不同的判斷。
但光從上述的引用來看,我們還是可以注意到,發文者最後表示「送我一『台』」,可以間接推斷「台」對她來說是比較習慣的數法。
回歸到量詞本身語言學上的效用來說,量詞(或稱分類詞;classifier,視研究是否區分而定,本文中並不特別區分兩者)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為緊接而來的名詞作出分類,而其分類的基準主要來自於後面名詞的性質,包括形狀、質感、大小等等。
同樣的名詞,不同的量詞
即便是同樣一個東西,小小圓圓的可能用「一粒」或「一顆」,長長的可能用「一條」,不規則立體狀可能會用「一坨」,液態漫布於平面上可能是「一灘」。放到容器裡可以再用「一碗」、「一杯」……。
正因為量詞含有語義的指涉,對於這篇文章的讀者,即便我完全沒有說出我到底描述的是什麼名詞,大家也可以從語義及自己過往的使用經驗,輕易判斷出後面可能出現的名詞。(咦,到底是什麼名詞呢?)
我在Peinelt, Liakata & Hsieh(2017)的量詞相關研究中,看到了一組有趣的例句,是「一顆球」和「一場球」。因為「球」所指涉的意思有所不同,對於圓型娛樂用的物體「球」是用一顆,而對於意為「球賽」的「球」則會用一場,即便名詞外表長的一模一樣,但意義仍是不同的。
量詞的語言差異
在同一個語言都會依據不同語義去劃分量詞,更別說是語言方言之間的比較了。尤其在文字系統影響頗大的漢字圈,同樣一個漢字量詞,在不同語言裡可能有著不同的範疇,在某個語言裡很泛用的量詞,可能在另一個語言是非常特定的存在。
同樣在漢字圈內,同一個東西可能會因為描述的方式而使用不同的字。例如椅子台語一般用「一塊」來計算,華語常用「一張」或「一把」,日語則習慣用「一腳」。手錶可能會依據語言不同,有著「一隻」或「一塊」等不同量詞。
又例如在計算動物時,華語/普通話中常用「隻」來計算,更大的動物可能會用「頭」,有一些動物有專屬的詞可以用,例如馬或狼可以用「匹」,但是即便「一匹狼」說得通,同樣屬於犬科的狗就不常用「一匹」來計算了;在日語中,大型動物也一樣可以用「頭」,一些實驗上用的動物也可以用「頭」來算,然而用法接近華語「隻」的量詞則是「匹」,舉凡貓狗狸狼還是天竺鼠,都是一匹。至於「隻」,在日語中則是用於計算船的數量。
量詞系統在東亞語言裡通常相當複雜,相對於「隻」這種比較好歸納意思的量詞,「匹」就恐怕無法硬推而需要特別記憶。這對於語言學習者來說常是很大的關卡——尤其在一些東亞語言,包括華語或台語裡頭,這些用來分類的詞常常是語法上的必須品。除非在明確表達數量的特定文脈可以省略,否則「一椅子」、「一狗」在現代華語中並不自然。
不過如果我們再往前追溯,就會發現中古漢語或更早的漢語當中,量詞並不一定必要,數詞在很多時候是可以直接加上名詞的,這也是為什麼若我們省略量詞,聽起來就會有點古風,例如「五百壯士」、「三百佳麗」、「城五十」。
量詞在語言處理中的功用
語言學界一直有許多研究者好奇量詞的作用,也在一些實驗中證明量詞在語言處理中,可用來預測再來出現的名詞。
對不慣用量詞的語言學習者來說,「隻」、「條」、「張」這些概念好理解的量詞,並不會有太大的障礙,Grüter, Lau & Ling(2020)針對華語的母語使用者及學習者做了眼球運動實驗,證明學習者仍可以(且比母語使用者更容易)依賴量詞的語義特性,去預測再來可能出現的詞,聽到「一條」時會去注意畫面上較為瘦長的東西,即便那瘦長的東西可能在該語言根本不用「一條」來計算。
回歸到一座冰箱與一台冰箱的戰場。「台」在東亞的許多語言——包含非漢語系的日韓語,都常用來指稱機械類的名詞,而「冰箱」這種家電用品,用「台」來計算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那「座」呢?「座」在華語的語境中,常常使用在個體較大、較難移動的名詞,一座房屋、一座城堡、一座沙發,「冰箱」這種「大家電」,用座來計算也可以理解。
即便都是「冰箱」,用「一台」和「一座」指涉時也可能有不同意思。事實上在作家黃麗群的〈如果在冬天,一座新冰箱〉一文中,也同時出現了不同的量詞表示冰箱。不過「座」在目前的用法仍然有較大、較難移動的意義,因此如果想要表達的是難以移動的大冰箱,那麼一般而言「座」可能會比「台」來得更能表達作者的意義。
當然,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台」非常貼近日常語言,若意圖在文字中傳達一些陌異感,「台」因為使用頻率太高,恐怕達不到作者想要的效果——當然這就還需要去探討語言與文學的關係,這可能就牽涉到文學語言的範疇了。
Tags:
這樣用手機才安全!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人出門可能會忘了帶錢包、忘了帶鑰匙,但絕對不會忘記帶的肯定就是「智慧型手機」,畢竟生活中的資訊取得、溝通聯繫甚至是金融交易…等必要功能都靠手機完全包辦,甚至我們重要的個人隱私也都保存其中-小至通訊錄、行事曆、電子郵件到大量的照片、影片,甚至是各類應用服務的帳號密碼,也正因如此,手機成為近幾年資安威脅的主要目標。
雖說智慧型手機的資安風險愈來愈高,但絕大多數使用者似乎都沒有意識到手機資安防護的重要性,不過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牽涉手機平台的資安案例出現在新聞上,也讓大家慢慢開始重視到「行動資安防護」的重要性。
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來說,建立起正確的資安防護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若是忽視了主動防護的意識,下一個新聞上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也要為大家帶來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有看有保庇哦!
秘技之一:來路不明的 Wi-Fi 、網站不要連
大部分的手機都會搭配 4G 或 5G 行動網路,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會用吃到飽的資費,因此若是在家中或公司之外的公共場合,多半會尋找可免費使用的 Wi-Fi 網路,不過這些 Wi-Fi 若是由公共設施如機場、政府機關、學校或是店家所提供,相對較無資安疑慮,但若是未知來源且沒有加密鎖定的 Wi-Fi 訊號,就需要格外留意,可能會有傳輸資料遭受側錄,或是被路由器導引至帶有惡意程式或騙取個資的網頁。

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手機若有針對這些資安隱患有所防護,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有額外的保障,像是三星的 Galaxy 系列手機,就加入了 Knox Vault 主動防護機制,且不僅止於系統面的安全性,更將關鍵的硬體元件也列入防護的一環,在手機開機後便能完整監控系統核心,確保沒有受到外來惡意程式的竄改,帶來即時保護且從不間斷!

秘技之二:密碼設定有一套,生物辨識更可靠
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資安防護的第一線就是「密碼鎖定」,除了各類型的應用程式服務,手機的螢幕鎖定也是必要一環,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切莫不要因為方便記憶,就使用組合簡單、容易被破解的密碼組合,像是單純用生日、英文名字…等較容易被猜中的組合,也要避免所有的網路服務都使用同一組密碼。
當然,以手機鎖定來說,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使用「生物辨識」,像是 iPhone 的臉部辨識 Touch ID,或是一般手機常見的指紋辨識等,更能兼顧使用便利與安全性。

針對重要的密碼與生物辨識資料,三星的 Knox Vault 也考量到儲存與傳輸過程的安全,手機中除了有安全處理器為相關資料的傳輸加密,內部的安全記憶體更讓密碼與生物辨識特徵資訊妥善保存,不會隨意外洩或被破解。

秘技之三:真正隱私的資料避免長期存於手機
過去經常看到有使用者因為維修電腦、手機時發生隱私資料遭到外流的情況,尤其是一些私密的照片、影片,都有可能在手機送修甚至遺失時,遭到有心人士破解盜取資料,而這些狀況一般來說很難避免,也因此會建議大家,如果是真的不能曝光的內容,建議不要選擇長時間保存於手機之中,而是選擇不易外流的儲存方式,例如:隨身碟、外接硬碟。

當然,如果手機中真的有重要的隱私資料需要保存,三星 Galaxy 手機內建的「安全資料夾」會是相當可靠的選擇,除了同樣採用三星 Knox Vault 技術防護,更是手機原有系統中的一個獨立區塊,也能夠透過應用市集安裝程式,而且能與手機原本的程式相互區隔,使用上更為彈性。

秘技之四:非官方來源應用不亂裝,權限允許要看清
智慧型手機之所以功能強大,主要在於和電腦一樣能夠透過各類型應用程式的安裝來擴充更多功能,雖然應用程式造就了手機的便利性,但使用者可能會因為忽視應用程式的取得來源,而不小心「引狼入室」。
對於蘋果用戶來說,除非進行系統越獄才能使用非 App Store 來源的應用程式,因此相對接觸到有問題 App 的機率較低,但 Andriod 平台是可以透過 APK 方式來安裝應用,且除了 Google Play 之外,也有不少第三方的應用商店,甚至是直接從應用官網下載的使用形式,因此對於可能暗藏惡意程式的 App 較難防範。

當然,即使是官方來源的應用程式,也需要格外注意這些程式對於系統權限存取的要求是否合理,當應用程式會索取本身功能以外的系統權限時,就需要特別留意,像是明明是相機應用,卻索要聯絡人、撥打電話、發送簡訊的權限,就明顯有問題 ,因此也提醒大家,在安裝 App 的同時,對於這些權限存取不可不慎。

除了注意應用程式的來源與安裝權限需求,對於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來說,也能好好活用「隱私權設定表」這樣的主控頁面全盤掌握所有應用程式的動態,快速找出哪一款 App 有異常行為,同時對於實體的定位與網路上的行為痕跡也能選擇關閉,讓你在現實生活或網路上的隱私都能受到保護。
秘技之五:可疑連結不亂點,就算是親友傳來也要先確認
一直以來,資安威脅的主要來源就是「釣魚連結」,且從過去常見的電子郵件、網站慢慢轉移至各類型的社交平台、即時通訊工具與手機簡訊,可說是最「與時俱進」的一種資安攻擊手法,若是一不注意點擊了這些連結,手機系統就可能遭到入侵,為駭客開了一道「後門」,隱私資料可能全都曝光。

當然,若是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面對愈來愈泛濫的釣魚連結威脅,也能透過 Knox Vault 的即時防護功能為自己多增加一道保險,確保手機使用期間的安全,無需定期為手機重開機來避免作業系統受到入侵而被植入惡意程式,甚至手機關機時,硬體層面也有防止實體破壞、資料偵測的機制,讓手機內的隱私資料獲得完整保護。

結語
智慧型手機為人們帶來便利性,但卻也同時帶來資安方面的風險,在仰賴手機功能應用的同時,更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建立正確的資安防護意識,與其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駭客鎖定的目標,不如提前建立好完整的防範機制。
但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太多資安技術知識的使用者來說,主動做好資安防護絕非易事,相對的,選擇妥善考量資安防護技術的產品,或許會是更好的方式,而三星早在多年前就導入 Knox Vault 技術至行動平台,更逐步完善防護機制,相對的更能讓使用者在不需要額外進行功能設定的情況下,就享有完整防護機制,更能妥善守護用戶的隱私安全,也成為眾多手機品牌中最值得信賴的選擇。


本文章內容由「蘋果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