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當時興?喚起麻甩回憶的油渣麵——春潤堂

古老當時興?喚起麻甩回憶的油渣麵——春潤堂
Photo credit: 莫小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健康成大趨勢,人們對豬油敬而遠之。這陣子,不少店仍試着重新演繹油渣麵,春潤堂便是其中之一。

文:莫小巧(專題記者,副業是吃。人生路漫漫,吃過菜單轉眼即忘,但永遠記得人間有味)

世界上有種美食,你從來只敢自己悄悄品嘗。是的,作為女生,形象斯文,怎能讓人知道我心愛的comfort food,會是麻甩佬才愛的油渣麵?

油渣麵,又稱作「豬油渣麵」,是香港的庶民麵食,曾在1960、1970年代風行一時,彷彿喚起了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它其實是指肥豬肉搾油後剩下的肉塊,經過水煮之後,放到滾油中炸得酥脆金黃,吃時,整口是油,幾麻甩。油渣麵,從前通常是配「粉仔」,近年則換成上海麵的粗麵條,面頭灑上蔥粒、冬菇和冬菜。吃之前,添點辣菜脯,還要蘸點辣椒油,這樣就是最香口最滋味。

Facebook_photo
Photo credit: 春潤堂Facebook圖片

時至今日,社會物質充裕,而且健康已經成了大趨勢,人們對豬油敬而遠之,令到這種人間美食,不復當年勇,不再流行。

然而,少人堅持的路,還是有人走。

這陣子,不少店仍試着重新演繹油渣麵,位於太子的春潤堂便是其中之一。吃過英記、通達等等老字號,我更敢說,這家後來者的油渣麵質素很穩定,功夫滿有誠意。

3
Photo credit: 莫小巧

店子狹小逼夾,只有四個座位,和鄰座有點手肘貼手肘。但來這裏,為的不是坐得舒適,反而是為了呷盡最地道的味道。主角來了,氤氳的麵端上來,油渣分為軟渣和硬渣,這兒可自選或兩溝,硬渣炸得甘香爽脆,軟渣則是入口鬆化,油香四溢,油而不膩,不會有陣腥的油膉味,感覺到去蕪存菁算乾淨,肥瘦適中,確是不錯。一問才知,油渣雖然只是取貨不是自己做,但特地找來新鮮豬,都是精挑細選,絕不馬虎了事。

5
Photo credit: 莫小巧

湯頭是豬骨湯,熬了多小時,略鹹,少少味精;慶幸的是,油渣麵有大小兩款選,我選大的,可配多一樣餸菜,我揀了蘿蔔,大大塊,清甜多汁,稍為中和了湯頭的濃味。唯一覺得美中不足,是上海麵,稍為有點腍身,不夠爽彈,我唯有低頭趕快吃,免得麵條泡在湯中變成糊狀。忘了說,記住要添點菜脯,這裏任你舀,分辣與不辣兩種,辣的有股豆瓣醬香味,我最愛,吃過不停口。

1
Photo credit: 莫小巧

春潤堂2005年開業,可能因為老闆和顧店的都是女人,心思細密點,環境和食物算整潔。而且來過幾次,見她們充滿人情味,和附近街坊總是有講有笑,有次熟客來買魚蛋忘了帶足夠的錢,她也揮揮衣袖,着他下次才付……

4
Photo credit: 莫小巧

這小店,與曾經是「戰場」的旺角警署,不過是兩街之隔。但是2019年,她們罷工表態等等的行為,絕不吝嗇。得悉她們的立場後,我每次再來,都點多兩樣餸,吃得更舒暢更放心。

春潤堂_facebookprintscreen
Photo credit: 春潤堂Facebook圖片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