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研究顯示:核戰若不幸發生,可能出現長達七年的聖嬰現象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科學家們用一個地球系統模型來類比這幾種情況,實驗結果都顯示了大規模的核戰,可能會引發史無前例的、持續長達7年的聖嬰現象。
文:Chloe
聖嬰現象使藻類數量減少40%
羅格斯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表示,核戰(nuclear war)可能在赤道太平洋引發前所未有的事件,它類似於「厄爾尼諾現象」(El Niño),也就是我們常聽見的「聖嬰現象」,會使藻類數量減少40%,也將嚴重影響到漁業捕獲魚類的產量。
這項發表在《地球與環境通訊》雜誌上的研究提到,如果核戰後的陸地農業失敗,轉向海洋來尋找食物完全不是一項成功的戰略,至少在赤道太平洋地區是這樣。
環境科學學院環境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喬舒亞.庫普,以及羅格斯大學分校的生物科學先前的研究表明:「在我們的電腦模擬當中,可以看到赤道太平洋的浮游植物(藻類)生物量減少了大約40%左右,這可能會對人們經常食用的大型海洋生物下游產生影響。」
核戰發生可能的氣候變化
我們知道核戰後的全球溫度會下降,接下來陸地作物的稀缺程度可能會接連上升,原本以為人類可以從海洋當中捕獲食物,現實卻不是這麼樂觀。
科學家們研究了6種核戰發生情況下的氣候變化,發現赤道太平洋受到極為嚴重的影響。科學家預設的場景包括了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衝突,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小規模戰爭;而這些戰爭可能會引發巨大的火災,向大氣高層注入數以百萬噸計的煙塵,因而阻擋陽光進入地球。
科學家們用一個地球系統模型來類比這幾種情況,實驗結果都顯示了大規模的核戰,可能會引發史無前例的、持續長達7年的聖嬰現象。
聖嬰現象通常會造成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就會異常升溫,它與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約在國際換日線及西經120度)赤道位置產生的溫暖海流有關,屬於聖嬰-南方振盪現象(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中的「東太平洋升溫階段」。而聖嬰-南方振盪現象本身是指熱帶太平洋上,大氣與海洋間交互作用的變化,可觀察到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赤道位置海面溫度的高低溫循環。(延伸閱讀:聯合國通過全球禁止使用核武器條約)
戰爭後的太陽光會大量減少
更嚴重的是,只要發生一次的核子戰爭就會封鎖太平洋赤道附近較深、較冷水域的上升流,而影響到浮游植物(海洋食物鏈的基礎)賴以生存營養物質的上升運動。此外,核戰後太陽光的減少會大大減少光合作用,給許多浮游植物帶來更多的壓力,並有可能殺死它們。
羅格斯大學分校環境科學系的著名教授艾倫.羅博克表示:「在核戰後轉向海洋獲取糧食,這似乎是個好主意。」但這並不是我們人體所需蛋白質的可靠來源。如果我們想保護我們的糧食和地球環境,就必須防止各國核衝突的發生。
參考資料
- Rutgers University(2021,January 25).Nuclear war could trigger big El Niño and decrease seafood.(Sciencedaily)
- Nuclear Niño response observed in simulations of nuclear war scenarios(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