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釋放納瓦尼」俄羅斯人二度上街:游擊前進「水手的沉默」拘留所,逾5000人被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俄週日再度抗爭呼籲釋放反對派領袖納瓦尼,逾5000人被捕,不過納瓦尼陣營認為此次戰術頗成功,利用社群平台機動調度示威者,最終成功到達納瓦尼被拘留的地點「水手的沉默」。
俄羅斯昨日(1月31日)發動第二次呼籲釋放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ie Navalny)示威遊行,警方如常暴力鎮壓,全俄有逾5000人被捕,納瓦尼的妻子尤莉亞(Yulia Navalnaya)也一度被拘留,目前已獲釋。納瓦尼陣營本次透過社群媒體多次更改聚集地點,採取游擊移動方式,使警方難以有效將示威者全數從街頭驅離。
全俄羅斯多座城市昨日再度出現示威人潮,由於俄國正值隆冬,抗爭大多在雪地裡進行;最嚴寒的西伯利亞雅庫次克(Yakutsk)昨日溫度約攝氏零下42度,亦有數十名民眾上街抗議。
據俄國政治人權監測網站《OVD-Info》(ОВД-Инфо)統計,天氣最惡劣的雅庫次克有11人被捕,而其他大城市抗議人數眾多,被捕者相對多。莫斯科有逾1600人被捕,聖彼得堡逾1100人遭拘留;西伯利亞大城市之一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近200人被捕,新西伯利亞、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參崴)皆有逾百人被拘,總計全俄超過5000人被捕,至少82人是記者。俄國警方這次在鎮壓中多使用催淚瓦斯、警棍和電擊棒,有民眾則以雪球還擊。
На Сенной площади в Питере началась драка протестующих с ОМОНом. Там толпа попыталась отбить человека, которого задерживали несколько ОМОНовцев
— Открытые медиа (@OpenMedia_io) January 31, 2021
Видео: «Открытые медиа» pic.twitter.com/gpzuRfCbAE
Всем привет. Начинаем собирать информацию о новых протестных выходных — со всей страны и в режиме прямого эфира pic.twitter.com/5QVlypoDV8
— Znak.com (@znak_com) January 31, 2021
На Бабаевской и 2-й Боевской тоже начались столкновения с ОМОНом: силовиков забрасывают снежками, те в ответ теснят людей и выборочно задерживают
— Открытые медиа (@OpenMedia_io) January 31, 2021
Видео: «Открытые медиа» pic.twitter.com/sMVPgRvTxb
俄國反對派領袖之一的納瓦尼日前從德國返回莫斯科後即被捕,被控詐欺、誹謗等罪名;納瓦尼過去已多次因與政府作對而入獄,去年疑遭俄國政府下毒,本次入獄引發眾怒,加上普亭(港譯「普京」)去年修憲賦予自己更大權力、俄國經濟與防疫差,民眾累積的不滿宣洩而出。
俄羅斯反對派民眾在1月23日上街示威,昨天是第2次。在這7天之間,納瓦尼的弟弟奧列格(Oleg Navalny)、律師索勃爾(Lyubov Sobol)也被捕,目前軟禁於家中,罪名是煽動民眾在疫情期間聚集遊行、違反防疫措施。納瓦尼的妻子尤莉亞昨日亦現身莫斯科街頭,與抗爭民眾一同遊行,遭到當局拘捕後又釋放。

此外,俄羅斯著名政治學家舒曼(Yekaterina Schulmann)與丈夫也被拘留。納瓦尼的盟友雅辛(Ilya Yashin)、反對派團體「開放俄羅斯」執行長皮沃瓦洛夫(Andrei Pivovarov)全都難逃被捕命運。
納瓦尼陣營多人被捕,但還有個「操盤手」在立陶宛
在周日之前,莫斯科警方提前關閉7個地鐵站,並限制市中心交通往來。稍後示威開始後,關閉的地鐵站增至11個;警方雖然暴力驅離示威者,但似乎無法快速達到成效。民眾透過網路指示不停變換集會地點,莫斯科警方只能見機追趕。
週日這場游擊示威的「操盤手」,就是納瓦尼另1名不在俄羅斯的高級助手沃爾科夫(Leonid Volkov)。沃爾科夫人在立陶宛,俄國獨立媒體《Znak》報導,他昨天同步透過社群平台向納瓦尼一派的支持者發布指令,5度更改集會地點,利用各個火車站廣場來混淆警方,實際上最主要目的地是納瓦尼被關押的拘留所。當地人慣用周邊路名代稱該間拘留所,稱為「水手的沉默」(Матросская Тишина)。


不過,由於警方和安全部隊肯定多重把守「水手的沉默」,示威者雖然成功到達周圍,也無法凝聚。眼見無法聚集群眾,沃爾科夫發出指令,讓示威者再回到車站廣場。這下又要移動近5公里,願意從「水手的沉默」返回火車站的民眾明顯減少,但這似乎沒有影響車站的示威人潮,其他地方的人湧向車站;最後沒有一個明確的收尾,就在車站的安全部隊鎮壓驅逐下逕自消散。
納瓦尼陣營認為這是一次相當成功的行動。沃爾科夫表示,正在計劃下一次示威行動,最快可能就是本周二(2月2日);俄國法院將於這天開庭審理納瓦尼,主要先針對他在緩刑期間觸法,最高可能判處3年半徒刑。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столько людей задержали в связи с акцией(ОВД-Инфо)
- «Мы здесь власть»(Znak)
- Полиция в Москве забрала в ОВД Екатерину Шульман и Илью Яшина(Znak)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圖解】在台灣,等一項癌症救命新藥需要等上超過700天,而日本最快只需要60天!台灣人,你真的有「命」等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等一項救命的藥物,需要多久時間?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健保正式給付生效,如癌症創新新藥等重大疾病藥物,平均需等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日本,則是60-90天內。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生了病,想要用到新研發的救命藥物,病人需耗時等待。台灣人,真的有「命」能等嗎?
2022年中,余苑綺因癌症過世,不僅讓演藝圈許多粉絲與親友不捨與難過,也讓許多同是癌症病友的患者與家屬,感到忐忑不安。余苑綺從2014年罹患直腸癌後,立委余天耗費數百萬就為替女兒挽命,甚至四處奔走希望爭取美國最新的抗癌藥物,可惜最終未能等到就已離世。
看得到卻用不到的救命新藥

事實上,類似遺憾在台灣時有所聞。即使國外屢有救命新藥問世,台灣人卻不一定能使用得到。根據數據顯示,在日、韓、以色列、加拿大等11個高所得國家中,台灣的肺癌存活率在高所得國家排名倒數第四,只有日本的一半;攝護腺癌存活率為倒數第一、乳癌倒數第二,胃癌則輸日本、韓國。若以平均餘命來看,台灣也比日本短少三年。
國人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等指標,落後其他國家,健康投資不足也是一大原因。若與鄰近的日本比較,日本整體醫療支出佔整體GDP比例為11%、其中強制性醫療保險支出8.3%、藥費支出2.3%,而台灣則是6.1%、3.5%、1.2%,三者占比皆低於日本。
慢性病、罕見疾病甚至是現今新興癌症治療趨勢,如免疫療法、精準醫療等,亟具突破性、療效更佳的治療,在健保資源有限下,被限縮給付,導致病人只能自力救濟,自掏腰包使用。

為什麼新藥新科技導入台灣那麼難?

健保業務也包含引進新藥及新科技,但為什麼仍讓新藥新科技導入受阻?首要原因就是健保財源不足,進而排擠新藥引進。雖然每年的健保預算相較25年前開辦時的2000多億元,已成長到8000億元,但醫療費用年年成長,仍跟不上如雨後春筍增加的治療項目。台灣整體藥費支出早已偏低,新藥預算更是嚴重不足,不但零成長,甚至還負成長。
財務衝擊下,造成新藥給付審理流程頻頻卡關,許多國外原廠新藥因台灣議價空間小,使得引入時程拉長、健保給付條件越趨嚴格。許多效果良好的藥品,卻因支出費用高,在健保現有預算限制下,只得限縮藥品的給付範圍,讓可使用的病人族群也連帶限縮。
無法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的台灣

新藥納入給付前都得先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意即評估新藥引進是否具有成本效益,但常常因財務衝擊大,在醫療科技評估(HTA)這關就被擋了下來。依據2019年藥品查驗中心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顯示,僅3成癌症患者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給付。
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減少延長生命機會,也讓台灣用藥標準大幅落後先進國家。根據統計,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入健保給付生效,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平均審查需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的日本,則是在60-90天內。
尤其,相較於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適應症,台灣健保給付的藥品適用範圍,因為預算相對限縮,僅部分適應症可以納入健保,未納保之適應症的病人必須自救苦等審核通過。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患重大疾病,可能只有三個殘忍選擇:一是使用既有治療控制病情苦等新藥納保;二是賣車賣房自費使用藥品換取生命延續;三若金錢耗盡最後只能放棄治療。反觀日本,新藥給付不僅時間快速,甚至是依照仿單所有的適應症都給付,民眾可以使用到依照仿單給付的最新藥品。
環環相扣下,台灣標準治療早已和國際嚴重偏離。政府對於台灣醫療政策要有前瞻性的思考,應全面檢討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新藥預算以加速新藥新科技納入給付,為台灣民眾謀求新藥可近性及最佳醫療選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