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2020書單【性別篇】:疫病改變了世界,不變的是我們仍需要女性主義的批判

編輯推薦2020書單【性別篇】:疫病改變了世界,不變的是我們仍需要女性主義的批判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即使在疫情嚴峻的2020年,因為疫情而凸顯的諸多議題(家庭暴力、失業),其中也都蘊含了性別不平等,但如何透過女性主義視角看出其中的癥結點,就是關鍵所在了。

去(2020)年是大疫之年,病毒的肆虐凸顯了原先存在於各國的問題與現象,從性別的角度觀察亦是如此。例如:人們因為疫情得待在家中,英國就曾傳出家暴案件增加,甚至有女性在家中遭到(前)伴侶謀殺;《德國之聲》也報導,疫情也使得女性比起男性,承擔了更多的無償工作與責任。另一方面,國家領導人性別與該國的防疫表現是否相關,也獲得新聞媒體探討

疫情之外仍有許多性別相關的議題與現象不該被遺忘,像是蔡英文總統於去年5月展開第二任期,內閣成員女性比例過低提醒了我們女性參政仍舊有許多阻礙; 《哈利波特》作者、知名小說家JK羅琳(J. K. Rowling)對跨性別者的言論與看法,更是掀起好幾波論戰;韓國駭人聽聞的「N號房事件」,提醒了全世界的人們,性暴力與性犯罪未曾遠去。

有些議題是新的,有些是舊的,不變的是我們仍需要藉由女性主義與性別研究的視角,方能看見並意識到那些潛藏在社會架構中的性別不平等;我們依然需要銳利且批判的性別視角,點出問題所在,進而讓社會思索改革該如何進行。

改變男人打造的(man-made)世界,從正視《被隱形的女性》開始

被隱形的女性
Photo Credit: 商周出版

蔡英文總統於去年5月下旬展開第二任期之際,新內閣首長女性比例創新低一事曾引發討論。此一議題涉及到的是女性政治參與率的討論,但得先透過統計數據,方能了解嚴重程度。

今年的1月5號,行政院的性別平等處也發布「2021年性別圖像」,表示依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2019年性別不平等指數,將台灣的資料帶入後,排名為全球第6、亞洲之冠。性別統計正是落實性別主流化的其中一環。有了性別統計,我們才能了解台灣社會與性別平等的距離有多遠。

但仍有許多現象是缺乏相關性別統計或數據的,《被隱形的女性》要談的就是這麼一回事。缺乏這些數據的結果,會讓我們誤把男人當成所有人的預設、讓佔有廣大人口數的女性在各個場域銷聲匿跡,她們的成就或困境無法被看見,也因此很難獲得應有的重視或改善。女性主義常說「個人的即政治」,這本書取材的場域和現象,都是發生在周遭,有些甚至是你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

閱讀這本書讓你有機會換上女性主義或性別觀點的濾鏡,重新看待你所身處的環境與台灣社會。

相關書摘


《你這個娘炮》,也是你求學時期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嗎?

(野人)0NFL0205你這個娘炮_立體有書腰_72DPI
Photo Credit: 野人出版

看到這書名,你是否想起以前國、高中班上,那些被同學們嘲笑「娘娘炮」、總是在邊緣角落的男同學?

《你這個娘炮》一書早已是性別研究學界公認的經典,作者以美國中學作為研究田野,參與觀察了青少年是如何在校園生活裡「打造」陽剛氣質、「做性別」的。換言之,社會普遍認為男性必然(要)陽剛的刻板印象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環境與人群互動裡生成的,校園即是重要場合之一。從教室裡的正式課程,到同學間下課時間嬉笑打鬧,你可以透過這本書看見陽剛氣質如何在校園生活裡,一點一滴地被實踐。

回到台灣,2020年也是玫瑰少年葉永鋕逝世20週年的時刻。他悲劇性的死亡催生了你我熟知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但至今仍有許多玫瑰少年們在校園裡受到性霸凌。對他們而言,校園生活更像是生存的保衛戰。如果你好奇性平教育在台灣的現狀,也歡迎瀏覽我們去年製作的專題。

相關書摘與專題


讀過《女性主義【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後,再決定你的立場不算太遲

getImage
Photo Credit: 平安文化出版

#MeToo運動、月經貧窮、物化女性......等,都是與女性生命經驗切身相關,也是女性主義者念茲在茲,攸關女性如何生存的重要議題。即使在疫情嚴峻的2020年,因為疫情而凸顯的諸多議題(家庭暴力、失業),其中也都蘊含了性別不平等,但如何透過女性主義視角看出其中的癥結點,就是關鍵所在了。

出版市場過往也曾有《性別打結》這樣的作品,而這次的《女性主義【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顯得更平易近人、貼近當代社會的脈絡,對女性主義略有興趣者而言這是很好的入門書,對女性主義精通或略有了解者,也可以藉由這本書溫故知新。

此書扼要地介紹了女性主義發展歷史、性別研究重要的觀念之外,其餘篇章觸及了女性主義所關心的各個重點,甚至還有一章是寫給經常對女性主義有意見(或異見)的男性。不論你對女性主義抱持著什麼樣的立場,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可以幫助你重新定位、掌握每個論戰的核心。看過這本書之後,再來決定你要不要加入女性主義的陣容,都不算太遲。

相關書摘


如果《「色情就是不行!」這種想法真的不行》,該怎麼認識色情?

getImage-2
Photo Credit: 麥田出版

女性主義內部不同流派或理論立場,對「色情」(pornography)的論爭已持續多年,此議題所涉及的領域也相當廣泛。頭一次見到這本書名便覺得相當有趣,見到作者是日本法學者又增添我對此書的興趣。

以內容而言,讀者可能會對近代色情管制與規範如何發展較有共鳴,也可見到西方歐美國家的制度如何影響了日本。但我認為特別有趣,值得一看的是,年代離我們稍遠的歷史。古早以前的日本人如何看待色情、猥褻?甚至是古代日本社會的性觀念如何有別於現在,都可以讓我們理解到:人們對何謂色情、何謂猥褻的理解並非自古皆然。

聽到「色情」就在心裡打叉叉的舉動不會增加我們對色情的理解,唯有當我們願意更耐心地了解歷史的發展,才有可能找出自己在色情議題上,究竟處在光譜的何處。

相關書摘


沒有手機和網路無法交友?讓《阿媽的女朋友》講古給你聽

getImage-2
Photo Credit: 大塊文化

2020年是台灣通過同婚專法一週年,在全球疫情嚴峻的時刻,同志遊行能夠在台灣不同的城市陸續登場,也是難得一見的景象。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手機交友對當代人而言早已是日常,對同志亦是如此。那麼,在同志運動尚未發跡、網路與手機不普及的年代,喜歡同性的人又是如何辨識出彼此?他們能有精彩的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