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式俱樂部、酒吧、福利社林立,台灣曾是美國大兵的「元氣補給站」

美式俱樂部、酒吧、福利社林立,台灣曾是美國大兵的「元氣補給站」
圖為渡假美軍體驗三輪車|Photo Credit: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為爭取駐越美軍來台渡假、消費,提振台灣觀光事業,特地派員接待美國大兵,帶他們造訪萬華龍山寺、藝品店,蒞臨中式餐廳品嘗美食、小籠包,以及乘坐三輪車,體驗道地的台灣文化。

1950-1970年代,因美國先後捲入韓戰與越戰,使台灣不僅成為美軍駐防要塞,更成為美國大兵渡假的聖地。許多美式宿舍、酒吧、俱樂部、餐廳、福利社林立,成為美軍的元氣補給站,也讓美國娛樂與文化湧進台灣。就讓我們一起翻閱國家檔案,回顧美國大兵在台灣的事蹟。

1950年6月底韓戰爆發,國際情勢丕變,美國立刻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8月,基隆市政府為了迎接第七艦隊的靠港,以及大批美軍人員到來,規定人力車、三輪車、食堂、酒館必須清楚標示英文價目表,並且指定十四家餐飲店必須在店前懸掛木牌,方便美軍辨識,同時還請國防部派憲兵會同美軍組織巡邏隊,分組巡視各個路口,避免衍生衝突(註1)。翌年,隨著中共參與韓戰,美國為防堵共產主義擴張,大力提供經濟與軍事援助台灣,美軍顧問團也隨即進駐台灣。

美軍顧問團進駐台灣後,擇定陽明山山仔后與天母為興建宿舍地點。觀察這些美軍宿舍,多為獨棟建築,其外部庭園環境(圖1),以及內部設計擺設,與當地住宅樣式迥然不同,實為美式住宅移植台灣的範例。同時,為滿足美軍顧問團的生活需求,這些區域還設有網球場(圖2)、電影中心、福利社、俱樂部等休閒與消費空間,尤其美軍福利社販售的食品、日用品,都是台灣難以取得的舶來品,例如知名品牌「CAMAY」、「IVORY」香皂,以及各式洋菸、洋酒與可樂等。

gem_02
Photo Credit: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1:陽明山美軍顧問團宿舍
gem_04
Photo Credit: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2:陽明山美軍顧問團宿舍附設網球場

隨著美國與台灣各方展開軍事合作,台中、台南、屏東相繼設立美軍顧問團俱樂部。1957年,高雄也接受顧問團的申請,在左營開設軍官俱樂部(海光俱樂部),除附設電影院、游泳池、餐廳、酒吧等休閒場域,還擺放類似吃角子老虎機台(拉霸機),專供美軍人員娛樂之用。

綜上,1960年代初始,美國參與越戰後,派遣大量官兵深入越南,而為了紓解戰場上官兵的緊張壓力,在1965年頒訂「R&R休息復原計畫」(Rest and Recuperation Program)(註6),選定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作為在越南作戰美軍的海外渡假處所(圖3)。

gem_09
Photo Credit: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3:美軍「R&R」渡假服務中心

爰此,美國太平洋協防司令總部決定從1966年1月起,每個月約有15艘軍艦、4500名美軍官兵造訪台灣,為落實計畫特別商請基隆市政府聯繫相關單位協助安排。台灣為爭取駐越美軍來台渡假、消費,提振台灣觀光事業,特地派員接待美國大兵,帶他們造訪萬華龍山寺(圖4)、藝品店,蒞臨中式餐廳品嘗美食、小籠包(圖5),以及乘坐三輪車,體驗道地的台灣文化。在中央社記者隨行拍攝下,也留下一系列美軍在台灣渡假的畫面,成為台灣最佳的觀光宣傳。

gem_11
Photo Credit: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4:渡假美軍參訪龍山寺
gem_13
Photo Credit: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提供
圖5:渡假美軍品嘗小籠包

「R&R」渡假計畫啟動後,美國海軍供應處也經常派員至各地酒吧、酒店、旅社檢查衛生狀況,不合格的先給予警告,若未能限期改善者,則執行「禁止美軍入內(off limits)」的命令。美方也對到台灣渡假的美國大兵進行意見調查,作為後續改善的參考,以提供更舒適的環境。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美國大兵造訪「R&R」指定酒吧,其外部清晰可見吊牌刻寫著Welcome To Taiwan字樣,內部的點唱機總是播放著美國經典搖滾歌手「貓王」,或是英國著名樂團「披頭四」的搖滾樂曲,讓這些離鄉背井的兵員暫時將戰場上壓抑許久的緊張情緒拋諸腦後,盡情享受片刻歡樂時光。

越戰期間,美國為支援前線戰事,也將台灣作為後勤補給的基地,以及海空軍作戰的中繼站,持續增加駐防人員。1967年,在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的美軍人員已激增至5千多人,當他們休假時便湧入台中市區,使得原有的酒吧與休閒娛樂設施不堪負荷。在美軍商機的簇擁下,民間業者向政府申請在台中市區開設「官督民營」的「台中美軍娛樂中心」,有專門提供美式風味快餐、漢堡與牛排的餐廳,還有旅館、遊藝、酒吧、理髮、販賣,以及交誼廳、游泳池等設施,讓這些駐防人員得以放鬆心情。

1950年,美國捲入韓戰,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緊接著美國軍事顧問團的進駐,也為台灣引入美式建築及俱樂部休閒文化。1960年代,美國深陷越戰泥沼,不斷投入兵力,試圖翻轉頹勢。1965年至1972年,美軍「R&R」渡假計畫的實施,讓超過20萬以上駐越美軍來到台灣渡假,不僅為台灣帶來豐沛觀光收入,也使得美式俱樂部、酒吧、餐廳林立,成為美國大兵的元氣補給站,也為台灣引入許多美式文化。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美國大兵與台灣的豐富紀錄,有興趣者可從國家檔案資訊網檢索、查詢!即日起至110年5月31日,「港灣記憶—台灣南北雙港檔案特展」在新莊聯合辦公大樓本局展覽廳展出,真實記錄美國大兵在高雄港與基隆港留下的故事與足跡,歡迎您蒞臨參觀。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1. 〈基明慰勞美海軍 謝市長金宴美艦官長 便利美軍遊覽特定辦法〉,《中央日報》,1950.08.09,版2。
  2. 郭彥伯,〈尋找吧女:冷戰、美軍、性觀光的歷史初探〉,(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頁29。
  3.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港都酒吧街:口述歷史》,(高雄:該會,2007)。
  4. 蘇錦足,《高雄市鹽埕區七賢三路「酒吧街」的風華歷史》(高雄市:林信強,2020),頁4。
  5. 〈駐越美軍的「休息復原」計畫〉,《聯合報》,1967.12.27,版3。
  6. 「R&R」即休息復原計畫,指駐外美軍在每年30天例假外,可另獲5天免費海外渡假,美軍可自由選擇指定渡假地點,由美國提供機票,飛往「R&R」任一城市,假期結束後再返回原駐防地。美國規定美軍抵達越南後,服役滿90天後,就可享受5天海外渡假,通常是服役滿半年後,才能獲得休假資格。布魯斯艾里曼(Bruce A. Elleman)著、吳潤璿譯,《看不見的屏障:決定台灣命運的第七艦隊》(新北市:新店遠足文化,2017),頁74-75。

本文經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檔案樂活報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