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是玩還是霸凌?防治校園霸凌,教育學者陳利銘提「霸凌知覺嚴重性」

是玩還是霸凌?防治校園霸凌,教育學者陳利銘提「霸凌知覺嚴重性」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知覺霸凌嚴重與否,會影響教師和學生想不想介入該霸凌事件。長期研究「霸凌知覺嚴重性(perceived severity)」的陳利銘指出:「一個人心中對於霸凌事件嚴重性的感覺,會影響到對霸凌事件的態度。」

學生認為最嚴重的情境是網路霸凌,其次是關係霸凌,第三為言語霸凌,最後才是肢體霸凌。一般老師比較容易觀察與介入的是肢體霸凌,也普遍認為肢體霸凌嚴重性高,然而,學生認為網路霸凌比其他類別的霸凌都來得嚴重。

霸凌知覺嚴重性會影響教師及學生是否介入制止校園霸凌行為的意願,因此陳利銘強調:「明確清楚學生對於各種霸行類型的知覺感受,是教師防止霸凌行為的重要關鍵。」因此他建議教育人員,應該要針對網路霸凌進行重點防制及宣導,以降低網路霸凌對學生的危害。

事件未發生之前,普遍不重視

陳利銘提到台灣普遍有一種狀況是,問題未發生之前,大多數人普遍都不重視。他語重心長地指出:「目前台灣校園在霸凌防治與相關知識的訓練嚴重不足,老師們對於修習霸凌研習的主動參與意願低,多數是主任、組長、行政人員應要求而被動參加的。」

如果細數全台各師資培訓中心所開的課程中,校園霸凌防治課題教學的相關課程明顯較少。

「若能將校園霸凌防治議題列入師培訓練課程,或是教師專業發展課程,才能有效且確實將校園霸凌防治方法、知識與策略,讓教學現場的每一位老師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陳利銘期盼每位教學現場的教師,都能擁有合格的校園霸凌防治知識和處理專業,學生能在安全的校園環境下學習成長,家長也能安心讓孩子踏進校門。

研究來源

  1. 陳利銘(2018)。教師辨識校園霸凌的判斷標準及影響因素。專題研究計畫(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
  2. 陳利銘(2015)。防制校園霸凌安全學校的方案策略及其效益之研究。專題研究計畫(一般研究計畫)。
  3. 陳利銘(2014)。校園霸凌知覺嚴重性的影響因素及影響路徑之研究。專題研究計畫(一般研究計畫)。
  4. 陳利銘(2012)。中學生校園霸凌介入意願之研究。專題研究計畫(新進人員研究計畫)。

延伸閱讀

本文經人文.島嶼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是玩?還是霸凌?──中山大學陳利銘提「霸凌知覺嚴重性」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