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人事震撼彈:今年9月執行長交棒,取代貝佐斯的Andy Jassy是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貝佐斯辭去執行長後,仍是亞馬遜的最大股東,並將繼續擔任董事會成員。而亞馬遜新執行長一職,將交由該公司目前最賺錢的部門主管Andy Jassy。
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昨(2)日拋出震撼彈,宣布將於今年第3季辭去執行長一職。貝佐斯強調,這不是退休,他會以執行董事長的身份留在亞馬遜,轉向發展亞馬遜的慈善事業。
不過,亞馬遜是貝佐斯一手所創辦,這是亞馬遜成立近30年來第一次的執行長交棒,外界都在好奇,這位接班人是誰?
(中央社)電商龍頭亞馬遜2日宣布,貝佐斯在今年第3季將執行長的棒子交給旗下網路服務執行長賈西(Andy Jassy),他被拔擢象徵雲端服務的重要性。
亞馬遜1994年7月5日成立於西雅圖,27年來一直由創辦人貝佐斯擔任執行長,亞馬遜從一家線上小書店變成全球電商龍頭,目前員工約130萬人。

根據即將接棒執行長的賈西在商務社群網路領英(LinkedIn)上的訊息,他自1997年加入亞馬遜,在賈西帶領下,亞馬遜網路服務不僅是獲利單位,且主導雲端運算業界。網路研究公司顧能(Gartner)分析,亞馬遜2019年在整個雲端市場市佔率為45%。
《CNBC》報導,貝佐斯在致員工信上提到,公司上下都認識賈西,「在亞馬遜的時間幾乎和我一樣久,他將會是傑出的領導人,我對他有信心」。
Who is Andy Jassy, the next CEO of Amazon? https://t.co/QuO1Q6RT9w pic.twitter.com/0ISjDihQSQ
— Reuters (@Reuters) February 3, 2021
賈西1990年畢業於哈佛大學、1997年取得哈佛大學商學院企管碩士(MBA),於同年與服裝設計師妻子卡普蘭(Elana Rochelle Caplan)結婚,育有2個孩子。他並獲選為《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2016年風雲人物」。
今年9月將上任的這位亞馬遜新執行長還有個副業,根據ESPN等媒體報導,賈西是北美職業曲棍球聯盟NHL第32支球隊、去年正式命名為西雅圖海妖(Kraken)隊的共同擁有人之一。
亞馬遜公布創紀錄的財報數字,去年第4季營收達1256億美元,年增44%。由於「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疫情爆發期間,民眾網購湧向亞馬遜,推升去年全年營收達3861億美元,年增38%。
亞馬遜的金雞母,AWS有多賺錢?
雖然過去亞馬遜一直是美國電商界的龍頭,不過去年第4季是亞馬遜單季銷售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而根據亞馬遜公布的財報,AWS這個部門去年第四季度的淨銷售額(net sales)為127.4億美元,比2019年同期的99億美元成長了28%,該部門去年一整年替亞馬遜帶來高達453億美元的淨銷售額。扣除掉運營成本後,AWS去年替亞馬遜帶來135億美元的營業利益,佔全公司營利近六成。
貝佐斯的接班人,現年53歲的賈西是在2006年開始協助推動了AWS這項服務,並一直領導著這個部門,如今,該部門已經成為亞馬遜的金雞母。
亞馬遜的AWS仍是全球雲端市場霸主,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去年11月報告,2020年第三季,亞馬遜AWS以32%的營收市占率位居龍頭,狠狠把微軟Azure(19%)和Google Cloud(7%)拋在後面,中國阿里巴巴的雲端服務則排行第四(6%)。
賈西被升職,可見雲端服務對亞馬遜的現在與未來,都至關重要。
AWS臉部辨識技術惹議,暫停使用一年
不過,賈西率領的AWS也不是沒有爭議。《科技新報》報導,AWS在2016年推出臉部辨識軟體服務Rekognition,現在是美國警察臉部辨識技術服務最大供應商之一,從照片和影片取得臉部資料與其他資料庫配對,以協助警方確認嫌犯和失踪兒童。不過反對者表示,臉部辨識賦予政府前所未有的權力,恐遭警察濫用技術。
隨著黑人平權運動在美國大規模抗議,執法部門對臉部辨識應用收到更多壓力。亞馬遜表示將暫停提供警用臉部辨識軟體服務Rekognition,為期一年,同時呼籲立法機構對臉部辨識技術應用制定更多監管規範。
退而不休,貝佐斯仍是亞馬遜最大股東
宣布將交棒給賈西後,貝佐斯強調他辭去執行長一職與退休無關,將繼續以執行董事長的身份參與亞馬遜的重要計畫,包括他的太空事業Blue Origin、慈善事業「首日基金會」(Day One Fund )和「貝佐斯地球基金」(Bezos Earth Fund)與新聞事業(《華盛頓郵報》等事業體)上。
《紐約時報》報導,貝佐斯辭去執行長後,仍是亞馬遜的最大股東,他擁有該公司10.6%的股份,並將繼續擔任董事會成員。

亞馬遜仍面臨反壟斷的指控。歐盟等監管機構去年11月指控亞馬遜公司利用其規模和掌握的數據,破壞依靠該公司吸引客戶的較小商戶,從而違反了反壟斷法。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亞馬遜貝佐斯9月交棒 新執行長賈西專精雲端服務(中央社)
- 使用甲骨文雲端服務半年後,AWS 宣布其仍是 Zoom 的首選雲端服務商(雷鋒網)
- Jeff Bezos to Step Down as Amazon C.E.O.(紐約時報)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