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歧視》:「滿臉皺紋的老人有性活動」為何引起這麼多人近乎作嘔的感覺?

《年齡歧視》:「滿臉皺紋的老人有性活動」為何引起這麼多人近乎作嘔的感覺?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倘若人們對於「年長者的性愛」感覺自在,那必定是錯的。因為如此一來將顛覆所有產業和無數廣告費用所強化的傳統觀念,也就是性是結實肉體的領域,而滿足的測量標準是勃起的持續時間和高潮的次數。

文:艾希頓・亞普懷特(Ashton Applewhite)

沒有保存期限:性與親密關係
No Expiration Date – Sex and Intimacy

年齡歧視中最具性別歧視意味、最邪惡的,莫過於性愛領域。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熟齡者在性愛上不活躍、對性不感興趣、力不從心,而且說什麼也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來找到願意與他們從事性活動的對象。因此造就了「無性年長者」這個可憎的刻板印象。恐同症使熟齡的LGBTQ人口更難被看見。隨著清教徒渡越大西洋而來的正經道學,促使這個話題成為禁忌。因此,熟齡者的性愛研究不足、遭到忽略甚至輕視。其結果對健康、快樂、自我形象影響深遠。

「噁心」因素是怎麼回事?

滿臉皺紋的老人有性活動?噁!為何這個想法引發這麼多人近乎作嘔的感覺?性比其他任何事物更讓我們覺得活在當下,享受肉體的歡愉直到最後,這樣的前景理應讓人高興而非驚慌。我們的身體隨著人生進程,以非凡且美麗的方式發生變化,尤其如果是女性,時間的流逝顯現在臉部通常更加明顯。比方說,四十與五十五歲之間的差異,或七十與八十五歲之間的差異,應該比不上十至二十五歲之間發生的變化更讓人懊惱。而我們卻內化了無數訊息,認為熟齡的身體不受青睞、醜陋甚至可憎,尤其是女性身體。

倘若人們對於「年長者的性愛」感覺自在,那必定是錯的。因為如此一來將顛覆所有產業和無數廣告費用所強化的傳統觀念,也就是性是結實肉體的領域,而滿足的測量標準是勃起的持續時間和高潮的次數。失能權利行動主義者西米.林頓(Simi Linton)在沒有為失能者提供性教育和生殖保健的世界長大成人,因此無法想像對這些事情的需求。

她於是成為性教育者,鼓勵人們以口交或鼻子或腳趾或伸手可及的部位做實驗,「利用失能做為機會,以新的方式思考性和對他們重要的事。」她在回憶錄《我的身體政治》(My Body Politic)中如此寫道。林頓和她的同事喜歡若無其事地談論失能人士的健全性生活,讓人們窘迫不安,發現到連結兩者是件激進的事,因為這挑戰了關於歡愉、欲望、性能力的文化規範。

現在也該是時候把老年與健全性生活連結在一起了——以一切形式呈現的終生親密權——並檢視這些壓迫人的規範來自何處。芭芭拉.麥當勞(Barbara MacDonald)和她的伴侶辛西亞.利奇(Cynthia Rich)合寫了《看著我的眼睛:老女人、老化、年齡歧視》(Look Me in The Eye: Old Women, Aging and Ageism),是一部關於性別歧視與年齡歧視交集處的重要散文集。利奇認為身體嫌惡至少是一種壓迫工具。她寫道,「對年老女性身體的厭惡,其主源頭應該十分常見。那非常類似於反猶太分子對於猶太人;恐同者對於女同性戀和男同性戀;種族主義者對於黑人所感覺到的厭惡——壓迫者看見被壓迫者的身體而產生的畏縮。」

身體嫌惡沒有理由,並且帶著恐懼偏見,運作起來像是「一種立即的抑制機制,出現在每當理性或簡單明白的公正平等正要引領我們前往開明之路的時候。」

「馬克斯主義的騙術。」來我家過夜的訪客嗤之以鼻,「這是關乎美的問題。最具美感的事物莫過於十八歲的女孩。」在此之前他先描述了自己與一位長他幾十歲的女子長期熱戀,以及她的身體多麼美麗動人,藉以誇耀自己的戰功。而我一語道破,倘若不是因為這抵觸了《花花公子》的美女典範,這故事便不值得一提。

性吸引力真實存在且十分專斷,沒有必要為了它的存在或闕如道歉。沒有所謂被渴望的權利這回事,但如同利奇的觀察,所有邊緣人都聽人說過,別人生理上嫌惡他們的身體是出於「自然」。這種嫌惡關乎各種「歧視」,年齡歧視只是它的一個造作名稱:噁心因素。

這種污名沒有任何一個是「自然」的,也沒有任何一個是固定不變的。質疑這些污名會威脅到維持權力關係的社會與政治架構。不很久之前,女性出門在外工作、黑人與白人交朋友,遑論黑白通婚,都曾被視為不自然。當我們視熟齡者為美,便會削弱青年文化的商品化價值觀。

我們被盲目崇拜青春的廣告看板、電影、電視節目、時尚雜誌給包圍。但熟齡者的範例少之又少,更別提性活躍的熟齡者。黃金時段電視節目的所有女性角色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七年逾四十,而且通常作為受害者:遭背叛、被拋棄、受虐待——儘管《透明家庭》(Transparent)和《同妻俱樂部》(Grace and Frankie)之類的電視影集系列可能正在翻轉浪潮。

說到電影,根據二○一三年南加州大學的某項研究,有台詞的所有女性角色中,年齡介於四十至六十四歲之間的不及四分之一(遠少於有台詞的同年齡層男性角色),而電影中出現的人物,年逾六十五者數量明顯少於兒童。南加州大學的另一項研究發現,二○一四至二○一六年間被提名為最佳影片的二十五部電影,一千二百五十六個有台詞或有名字的角色中,不到百分之十二年逾六十,促成了#OscarsSoAgeist(「奧斯卡如此年齡歧視」)的主題標籤。

許多角色被描繪為功能受損者。奧斯卡也同樣如此性別歧視,如此種族歧視:百分之七十七點七的熟齡角色是男性,其中百分之八十九點九是白人、百分之六點一是黑人、百分之二為亞裔。沒有一個是拉丁裔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