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年齡歧視》:「滿臉皺紋的老人有性活動」為何引起這麼多人近乎作嘔的感覺?

《年齡歧視》:「滿臉皺紋的老人有性活動」為何引起這麼多人近乎作嘔的感覺?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倘若人們對於「年長者的性愛」感覺自在,那必定是錯的。因為如此一來將顛覆所有產業和無數廣告費用所強化的傳統觀念,也就是性是結實肉體的領域,而滿足的測量標準是勃起的持續時間和高潮的次數。

有一個用語描述這種遺漏:象徵性滅絕(symbolic annihilation),在維基百科的定義是「某群體的人在媒體中缺乏代表或代表的比例不足……在社會科學中被理解為維持社會不平等的手段。」市場行銷和大眾傳播媒體深深影響流行文化以及我們看待自我的方式。這種缺乏反映出權力在社會中的分配狀態。忽視熟齡者的身體與性的存在,便能更加容易忽視他們的想法和福址。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年齡歧視:為何人人怕老,我們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又如何形成》,木馬文化出版
作者:艾希頓・亞普懷特(Ashton Applewhite)
譯者:林金源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當我們怕老,我們怕的是什麼?
這個年代,是否沒有人能安心變老

為何人們總將老人視為「他者」,而非未來的自己
老化如何從一種自然的過程,變成一個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在凡事講求政治正確的時代,何以老年歧視唯獨被合理化了?
我們對老年是否存在諸多誤解,以至於下意識地推遲或否認其到來

沙灘上沒有界線,年輕與年老之間也沒有越過之後就開始衰退的交叉點
不理會變老,便是不理會活著

我們從小就被變老會很悲慘的訊息轟炸。皺紋令人尷尬,老年人一無是處。作者暨行動主義者艾希頓•亞普懷特也曾經相信這些說法,直到她明白這種偏見的來源和所造成的傷害。

亞普懷特以令人意想不到的觀點和活力筆調,書寫自己如何透過深入研究,破除一個個關於晚年的迷思,探討年齡歧視如何演變成世代對立;提出一項項數據,質疑視熟齡者為社會負擔的說法;檢視偏見和刻板印象如何癱瘓我們大腦和身體;查看工作場所乃至臥室裡的年齡歧視……

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當社會把一切推給老年族群,將使我們視而不見真正的問題——
經濟上所謂的「銀色海嘯」,可能是政府政策失準、預算分配錯誤的託辭;
一個合理化年齡歧視的社會,意味著各種形式的歧視都更容易成立;
個人內化的老年恐懼,將使人們隨著年歲下意識停止追求快樂;
這些隱形成本終將是整體社會的損失。
反之,消除偏見讓我們得以想像一個對全年齡友善,更具包容性與同理心的社會樣貌。

——文化心理學╳高齡化社會質性研究 必讀專書——

getImage-2
Photo Credit: 木馬文化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