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大井頭放電影》:在電影已死的年代,曾經富麗堂皇的大戲院從未想過會變老

《大井頭放電影》:在電影已死的年代,曾經富麗堂皇的大戲院從未想過會變老
Photo Credit: 遠足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臺南全美戲院是李安導演電影的啟蒙地,顏振發師傅手繪看板的保存地,「兩片同映,一票價」在地影迷流連的二輪戲院,全球媒體爭相報導的老戲院。

第五幕 老戲院的文創之道

時間不斷地,繼續向前走,在電影已死的年代裡,曾經富麗堂皇的大戲院,從未想過有一天會變老,過去在這裡孕育電影夢的小小孩們,長大成人,兒時戲院裡的大銀幕上正上演著自己導的電影,從膠捲走到數位,每秒24格到120幀,從台南走到北美……電影,在今日.全美,不散。

  • 第一場:新世紀的老戲院倒閉浪潮

正當整個世界歡欣鼓舞地迎接新世紀的到來,對於開業幾十年至此的老戲院們來說,面對的卻是一個未知又惶恐的未來。由於科技的快速變遷,使得它們措手不及,從電視、錄影帶,再到後來的VCD、DVD,個人觀影方式更加普及,2000年後盜版光碟當道,加上網際網路時代的浪潮來襲,而一去不復返。

據吳家第三代吳堉田的說法,其中就以P2P(peer-to-peer)資源分享的興起傷害最大,主機除了能接到台灣本地,外部不管中國、西方等數不清的非法管道都能一同流通,也促成當時戲院影片偷拍的風潮。映演端完全防不勝防,觀眾即使不出門在家裡,只要在電腦的滑鼠點幾下就能下載許多熱門院線,快速方便又免費。「進戲院,看電影」已不是民眾必要的娛樂活動,近年來興起收費型的網路影音串流,再一次改變觀眾觀影習慣。

千禧年前後,台南市的戲院又經歷一波倒閉潮。2001年東帝士戲院隨著集團爆發財務危機,隨百貨歇業一起關門,這棟巨大的商場宛如一座夢幻的水晶教堂,玻璃帷幕的正門一碰就破碎。這裡曾是廣大台南市民的集體記憶、購物天堂,卻短暫地只存在於這座城市裡十五年的光景。

台南市區內幾間轉換經營模式而苟延殘喘、或以意志力苦撐的戲院,如民族戲院、國花戲院、東安戲院、南都戲院等,最後還是舉白旗向時代投降。有些幸運的戲院在結束營業的尾聲,跟上《哈利波特》電影版上映的風潮,賺到最後一波熱錢,但映演業如海浪的起伏已不復見,如潮水節節敗退至深溝。

1612418466790
Photo Credit: 遠足文化提供
  • 影城攻破城池進入府城

雖然面對網路網路的強勢興起,但連鎖的映演業企業公司仍舊看好台南市廣大的觀影市場。2002年市區內連開了三家全新的戲院,狹帶著大量台灣與外國資金,也帶來更高端的影音設備、觀影環境與體驗。在百貨公司裡的影城,因為能直接觸及到逛街客群,加上內部空間擁有多廳、多場次格局,能夠播映更加多元的影片,這樣大陣仗地攻破城池進入府城,將台南商業戲院戰局整個重新洗牌。

由台北西門町發跡的國賓戲院張家,在2001年正式成立國賓有限公司。隔年來到位於台南東區與永康區交界的精華地段──中華東路上插旗,並在短短兩年內連開兩棟,共計十二廳的複合型影城,取名為「台南國賓廣場」,帶動起周邊的住商發展,包括後來開設的南紡購物中心。

視角拉回到中西區的一級戰場。民族路上獨棟的民族戲院於2000年6月正式熄燈,轉手作為補習班使用,同條大路上與公園路的交叉口,1976年興建的遠東百貨民族店於2000年開始進行整修改建,2002年以「遠百娛樂城」重新開業,頂樓由威秀影城進駐。威秀影城以大遠百作為在府城的起頭店,接續又在2015年進駐南紡購物中心,將IMAX巨幅觀影體驗帶進台南;2019年在離遠東百貨民族店不到數尺的FOCUS時尚流行館,開設第三家威秀影城。

1612418550419
Photo Credit: 遠足提供
2000年後台南市區內新開設複合於百貨公司內的影城分布

同樣將影城放置在頂樓的,還有位於台南新天地的新光影城。1996年10月新光集團與日本三越百貨於台南開設第一家新光三越百貨,在鄰近台南火車站的中山路上,成為當時台南市首間日系百貨。2002年,西門路上號稱「東南亞獨棟面積最大的百貨公司」的台南新天地開幕了。當時七至九樓由外商派拉蒙影業與環球影業承租經營派拉蒙影城,在2004年全面退出台灣映演市場,改由新光影城接手。

三間全新豪華的連鎖影城構成三強鼎立的局面,使得其他市區舊有的戲院全都被邊緣化。有的為了與新影城直球對決,耗資重本進行大規模的設備更新,卻仍挽回不了劣勢,巨大的投資血本無歸,反而更加快了經營的危機。千禧年後十年,可說是兵敗如山倒:從2000年民族戲院與東安戲院、2001年東帝士、2002年國花戲院、2003年南都戲院,再到2007年王子戲院與統一戲院,老戲院們一一消失在台南的戲院版圖上。

1612418601973
Photo Credit: 遠足文化提供
2006年今日戲院大廳
1612418636231
Photo Credit: 遠足文化提供
2006年今日精品街
  • 不散的老戲院

回到當時的時空現場,2003年蔡明亮導演的電影《不散》其實為我們記錄了那個年代裡,被視為「老戲院們」內部的情境現場。電影中的場景是位於永和的福和戲院,戲院與周邊的住家、市場、廟宇連棟,裡頭有「福、和」兩廳,約有一千多個座位,當時距離它建成的1970年代末,已有二十多年歷史。

這座在現實中即將走入歷史的戲院,宛如一座被電影幽魂盤踞的廢墟。現正放映的海報牆上張貼的是李心潔主演的恐怖片《見鬼》(2002),但戲院裡卻不斷輪放著胡金銓導演的經典武俠片《龍門客棧》(1967),觀眾跟著不同主角的腳步,一同遊走在這間大戲院的各個角落。在結尾段落的最後一句台詞中,演員石雋向苗天道出:「都沒人看電影了,也沒人記得我們了。」一語向曾在台灣發生過的華語電影盛事進行道別。如果從當代的觀點來看,也像是在為2000年年初這些敵不過時代潮流的電影院留下身影,福和戲院像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當時對於老戲院的文化資產保存意識尚未抬頭,這群獨棟的大戲院們在歇業之後,常常會因為它們佔地廣大又身處市中心等地利條件,成為政府都市更新與建商蓋房的頭號目標。許多拆建後的空地會蓋起新的住商大樓,有些則變成廣闊的收費停車場,但有些則會因為地主不處置或產權過於複雜等原因,而就地閒置,建築體隨時間繼續頹敗毀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