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郭泓志:人生也想一帆風順

郭泓志:人生也想一帆風順
Photo Credit: 運動邦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問:你生涯前期是擔任先發投手,後來變成中繼,然後再變成終結者。從一個投一休四的先發變成reliever,那我想請問一下你這中間心態的轉變上有什麼不一樣?

郭:心態的轉變上是還好,因為我從先發轉當中繼是一定會有機會, 所以也不是說因為我的角色比較適合中繼,我覺得是給你什麼角色你只能去適應它,因為在那時候我如果沒有想辦法去適應它的話,我可能就沒有這個舞台,所以到最後變成就是從中繼又變成終結者。第八局跟第九局其實是差不多的,承受的壓力都一樣,當然跟先發是不一樣,我也很久沒當先發了,所以我也不能跟你說先發的感覺(笑)。

問:剛剛有提到先發跟後援的問題阿,那你自己的經驗,雖然很久沒先發了,但是你會比較喜歡先發還是後援?

郭:我個人現在是比較喜歡後援中繼。因為我喜歡每天到球場覺得我會上場,因為當先發你可能就不用管其他時間,但我去球場我不喜歡在旁邊加油。雖然說不一定會上場,可是那種感覺是跟隊友坐在牛棚那邊聊天,然後到第五局之後開始緊張、開始亢奮、開始在那邊猜啊,我喜歡那種感覺,所以現在對我來講我比較喜歡當中繼後援。

問:你會覺得先發跟後援的壓力不太一樣嗎?或是說哪一個比較大?

郭:應該是不一樣,先發有先發的壓力,後援有後援的壓力。後援的壓力是在於隊友辛苦了這麼久了你要守下去;先發的壓力在於你今天是先發,你要想辦法把局數吃下來。所以我覺得壓力應該是不一樣的。

問:雖然以你自己的想法來講,你會比較喜歡後援,但可是如果是救援的話,有時候你就不見得有機會上場投,會不會這個部分也會是個考慮的因素?

郭:我覺得要跟球團溝通是哪一個位置能夠幫助到球隊。以現階段來講,因為這幾年我都是擔任中繼跟後援,當然以現在這個時間點來講,如果當中繼跟後援的話我的身體會比較容易去適應。可是如果試一試覺得先發也可以,那先發也無所謂。

問:你個人感覺比較喜歡可以上場準備的那種感覺,那球團有沒有跟你溝通過,可能會比較希望說你是設定在先發,譬如你就固定投周末場,可能可以製造票房?

郭:其實沒有,我覺得是要靠你們的力量怎麼讓球迷多進場去支持中華職棒,沒有說要特別支持統一獅,而是支持中華職棒。我覺得這是需要大家都要去努力的一個方向,像未來我也希望如果可以的話,多吸引一些球迷進場,不管是以怎樣的方式,如果說一定要先發才能吸引球迷來的話,那我也願意先發,不過只能丟一局。(全場大笑)

投捕搭檔,跟Russell Martin搭配最順

問:那在大聯盟你覺得哪一個捕手是你覺得配球你最認同的,或者是跟他搭配你覺得投得特別順之類的?

郭:我跟Russell Martin搭配得不錯,因為我們是從小聯盟就開始接,所以他跟我配他就知道我想要丟什麼球。

問:所以你們兩個合作很愉快?

郭:還蠻愉快的阿,像我跟他丟都是直球而已(全場大笑),因為我在練的變化球他都覺得不夠好,不會像說一般新的捕手說「耶,你會丟什麼球?」我說我會丟變速球跟曲球,然後他就配變速球跟曲球,可是我跟Russell下去的話他就直接配直球。

問:關於在比賽中的配球模式,因為雖然說都是大聯盟打者,但也會有中心棒次跟末段棒次,那這兩者在配球上可以做什麼調整?會依據你今天的狀況說你想要三振或你想要精簡球數,會做這樣的調整嗎?

郭:我覺得要看自己當天的情形,那當然我們比賽之前都會開會,就是說第一棒到第九棒的弱點是什麼。可是,像我的優點是我的直球,那可能一到九棒大家都會打直球,那難道我就不用直球去對決他們嗎?當然他們的弱點你可以去防,可是我覺得不太會因為他們的弱點然後去改變今天的投球策略,就像你不可能叫王建民不丟伸卡球一樣。

問:所以如果當天速球的狀況沒有那麼好,還是……

郭:就打電話給總教練說你不行不想上去(全場大笑)。還是要丟啦,只是要更有自信地去丟啦。

人生也想一帆風順

問:我想問一下,因為之前我有幫時報出了一本你的書,陳偉殷最近也有出一本傳記,而你的成長過程跟背景應該是拍電影都不過份,那你自己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郭:我覺得我只是還好,我覺得我的過程只是……我覺得是因為我在台灣,我是台灣人,然後我今天可以回到這個地方來,那就會去想說我以前有沒有去做什麼事情是讓大家可以學習的。我覺得這只是一個人生的過程,我今天只是剛好有這個機會在這邊,而我之前經歷過的事情可以跟大家分享,對我來講其實就這麼簡單。因為如果你要我選擇一次,要我搞這麼多勵志的故事?我不要,我想要一帆風順啊,但是當我遇到了然後我又有這個機會,我就繼續下去。

問:你之前不斷的受傷復出再受傷再復出,你在復健過程中有什麼想法?

郭:其實一開始想法很簡單,就是跟著球隊的復健課程做,然後你就可以回來有表現。但復健不是一本書:你翻完、你讀完就學到了,沒有。那有很多東西很多細節是你自己要去慢慢體會的,而且我覺得復健的過程是每個人做一樣的東西,但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那結果可能……像我一直受傷一直做復健,我自己覺得在裡面學到很多。

心理的層面比較多,因為有很多東西我覺得說,如果不去做,我就沒有那個成功的機會,那我去做這些東西(復健),我會覺得說起碼我有做了,我不會等到以後我再回頭過來看,然後怪我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做這個東西。所以我覺得經歷過這麼多次受傷之後,在裡面學到的是比復健還要多的東西。

對年輕選手的意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