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緬甸的未竟之路》:有位當選的全民盟黨員告訴我,他們「擔心會在赴國會的第一天全遭逮捕」

《緬甸的未竟之路》:有位當選的全民盟黨員告訴我,他們「擔心會在赴國會的第一天全遭逮捕」
圖為2015緬甸聯邦議會選舉前,翁山蘇姬在造勢場合上發表演說,背後是父親翁山的圖像。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說這些前將領已準備退出舞臺,反觀全國民主聯盟裡還有些人難以相信:不久後就會由該聯盟掌權。有個剛當選國會議員的全國民主聯盟黨員告訴我,他們不清楚接下來局勢會怎麼走,「甚至擔心會在赴國會的第一天全遭逮捕」。有個具有醫生身分的全國民主聯盟高階黨工當時對我說,他的同僚裡,至少四分之一可能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文:吳丹敏(Thant Myint-U)

編按:本文為《緬甸的未竟之路:種族、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的民主新危機》書摘,背景為翁山蘇姬領軍的全國民主聯盟,在2015年11月贏得聯邦議會選舉之後。

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從全國民主聯盟的角度看,人民希望由翁山蘇姬領導,已是鐵般的事實。總司令不願允許修憲,表明他存心作梗。從軍方的角度看,讓他們的宿敵(和他們眼中有西方當靠山的敵人)主政,風險甚大,大有違他們的原則。只要不選翁山蘇姬為總統,他們允許全國民主聯盟以他們所中意的人出任總統,他們深信該為此得到肯定,不該因為阻撓進一步憲改而受到批評。

如果說這些前將領已準備退出舞臺,反觀全國民主聯盟裡還有些人難以相信:不久後就會由該聯盟掌權。有個剛當選國會議員的全國民主聯盟黨員告訴我,他們不清楚接下來局勢會怎麼走,「甚至擔心會在赴國會的第一天全遭逮捕」。有個具有醫生身分的全國民主聯盟高階黨工當時對我說,他的同僚裡,至少四分之一可能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些人全是前政治犯。對於此一時刻的到來,他們幾無心理準備,眼下沒有等著執行的政策,未對未來如何管理政府擬出長遠策略。

英國政府滿心歡喜,以為如今形勢對其有利。幾十年來,倫敦一直以最強硬路線對待舊軍政府,推動歐盟制裁緬甸,比任何國家都力挺翁山蘇姬。就連面對登盛的政府,他們的態度都有所保留,只盼望翁山蘇姬當家作主的日子到來。

英國人以提攜後進的角色自居。2012年,他們擔心翁山蘇姬勢單力薄,於是那年她赴倫敦訪問外交部時,英國人刻意陪她走過一間間滿是職員的辦公室,才讓她會晤外長威廉.海格(William Hague),「以讓她知道她並非孤軍奮戰」。

AP_17125448456944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2017年5月,翁山蘇姬會唔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和劍橋公爵。

此時,英國政府則積極伸出援手,甚至有人談到要全國民主聯盟的新部長先到倫敦「受訓」。有個英國年輕外交官被派去當翁山蘇姬的助理,曾任東尼.布萊爾之參謀長的喬納森.鮑威爾(Jonathan Powell)出任她的新任和平進程顧問。

3月30日,登盛正式將總統職交接給廷覺。這是緬甸民主進程最了不起的一刻:1960年以來頭一次將權力和平轉移給民選政府。登盛遷居附近農場。他說他在總統府官邸度過的那幾年是「我這輩子最難熬的時期」,說他的妻子和女兒常因為媒體不斷攻擊這位即將卸任的國家元首而哭泣,把總統官邸稱作「溫室」。

Myanmar Parliament
2015年11月9日,由翁山蘇姬領軍的「全國民主聯盟」(NLD)於緬甸大選獲勝,前緬甸總統登盛(Thein Sein)選後表示「將把(改革)進程移交給新政府」,並在2016年1月28日發表最後一次對國會的演說,表示此次政權輪替是民主的勝利。

接下來的一星期,由全國民主聯盟支配的國會通過一道法律,好為翁山蘇姬創設一個全新的職務:國務資政(State Counsellor)。有了這個職務,她不只可以主導政務,還可以領導國會裡的全國民主聯盟。軍方以此法案違憲為由反對,這時,她的黨乾脆推翻軍方的反對。在此法案表決期間,軍官出身的國會議員全體起立抗議。在場的某個軍官指控全國民主聯盟「恃強凌弱」,主客易位之勢讓人大覺諷刺。被其他許多將領和前將領視為叛徒的瑞曼,雖在選舉時失去本有的席位,這時卻被任命為國會某特別委員會主委。軍方也反對此議,但同樣遭推翻。

翁山蘇姬也身兼數個部長職,最初兼任外交部長、教育部長、電力和能源部長。她內閣21人,除她之外全是男人。這是緬甸歷史上年紀最大的內閣,平均年齡比已經71歲的翁山蘇姬還要大。許多新部長是全國民主聯盟的鐵桿支持者,積極投入工作且有心報效國家,但管理經驗不足。有些人是原為國會議員的前將領,屬瑞曼的派系,非登盛的人馬。另有些人是退休後被請出山的政府官員。新任財政暨計畫部長的覺溫(Kyaw Win),不久就被揭露從巴基斯坦某網站買了假博士學位。媒體大譁,但他還是獲任命。

與此同時,翁山蘇姬解散原在登盛身邊,不斷向他和他的部長提供新構想的顧問和智庫,包括緬甸和平中心。該中心約百名年輕員工遭免職,其中許多人係從國外回來。晚近幾年,民心反登盛很強烈,而這些機構被全國民主聯盟視為其愈來愈鮮明的黨羽。這觀點令人遺憾:該中心數名高階人員明顯與登盛立場一致,但大部分員工,尤其是較年輕的員工,熱情支持民主改革,出身最具自由主義氣息的緬甸社會邊陲。他們會很樂於為翁山蘇姬政府效力。

Aung San Suu Kyi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翁山蘇姬2014年5月參與集會遊行,呼籲緬甸政府修憲。

更難理解的是新執政黨與數百個公民社會組織、活動分子、及一直在等待這一刻且只想幫忙的流亡人士形同陌路。緬甸和平中心一名年輕職員告訴我,他許多朋友當初分成兩派:一派加入該和平中心,另一派不願加入,說想要等全國民主聯盟上台才貢獻己力。結果,沒人有這機會。

這幾個月期間,翁山蘇姬一再談到「國民和解」的重要。對她來說,這主要意味著全國民主聯盟與軍方的和解。此刻,她的最高目標是憲改。為此,她需要武裝部隊總司令配合。從1988年初踏上政壇起,她一有機會就強調她愛軍隊,而軍隊是她父親所創,她最希望看到的是軍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更受尊敬。為此,她希望軍隊聽命於民選總統,而第一位民選總統會是她。

這位總司令數次接受訪問時說,軍方的確會同意憲改,但前提是國內不再有武裝衝突。和平一旦降臨,軍隊保家衛國的責任就會減輕。於是,翁山蘇姬的首要任務是和平。

1947年2月,她父親翁山將軍去山區小鎮彬龍(Panglong)參加一場特殊會議,討論後殖民時代的緬甸未來,會議主辦人是世襲首領,即東部山區的撣人土司(sawbwas)。英國人希望這些首領和「邊區」的其他代表先對未來要走的路達成共識,再把權力轉交給翁山。經過幾天的討論和妥協,眾人達成協議:將成立新的「緬甸聯邦」,其版圖包括低地區和高地區,高地區居民繼續享有受英國人統治時的自主性,以及身為新共和國公民的平等地位。但實際未如此發展;才幾個月,國家即陷入內戰。但對某些人來說,彬龍夢想始終存在於心中,尤以翁山蘇姬為然。她把此事視為她父親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

Panglong_Conference2
Photo Credit:Wikipedia
1947年緬甸翁山將軍簽署彬龍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