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蓋亞那「台灣辦公室」無緣成立,但對台灣外交處境是「前進三步、後退一步」

雖然蓋亞那「台灣辦公室」無緣成立,但對台灣外交處境是「前進三步、後退一步」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跟很多國家間的關係是介於0跟100之間的,就蓋亞那而言,過去台蓋兩國的關係應該幾乎等於0,毫無交集。經過這次事件,雖然暫時沒有完成設處,但由於雙方外交部已經有接觸,關係已經比起過去好很多。​

我們推測三邊的原始規畫應該是這樣,這個計畫也執行到了最後一個步驟。​

變數​

首先出現的變數,是美國總統大選。​

大選結果出來之後,美國動盪了很長一段時間,外交政策能不能延續一直都是包含台灣在內的國家關心的重點。​

在蓬佩奧離任之前,有一系列的友台措施,而台灣與蓋亞那兩國外交部的設處協議,簽署也是在1月11日,是美國國務院解除對台自我設限規範的兩天之後。​

在拜登(Joe Biden)政府上台之後,這個台美蓋三方的計畫,最後應該受到新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接受,可以繼續進行,台灣也在2月4日的時候宣布,美國同一時間也讚許。​

第二個變數則是蓋方的缺席。​

跟當初在索馬利蘭建立台灣辦事處不同的是,蓋亞那方面並沒有一起宣布。蓋亞那外交部長陶德(Hugh Todd)在昨(4)日受到《路透社》訪問時表示,台灣辦公室屬於商務性質,而蓋亞那沒有要與台灣建立邦交或是要承認台灣。

中國外交部昨日的反應異常平淡,不若平常的暴跳如雷,也很反常,或許也是在做最後的努力。而蓋亞那政府最終宣布終止與台灣的設處協議,讓中國在這場外交戰爭中暫時穩住腳步。​

未來可能的發展​

美國在蓋亞那的布局,從區域的角度來看,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基於美國跟委內瑞拉的關係而來。

美委兩國水火不容,而委內瑞拉跟相鄰的蓋亞那也有衝突,例如委內瑞拉主張擁有蓋亞那一半的領土(目前已經在國際法庭爭訟),委內瑞拉軍艦侵犯了蓋亞那水域,騷擾在海上油田工作的石油船等等,都會需要美國的協助。

美國決定從蓋亞那選舉危機之後協助蓋國是很正確的外交決定,可以增加區域內盟友,以及穩定美國在區域內的利益。​

從美中全球競逐的角度來看,蓋亞那在出產石油之後,未來勢必成為區域內重要國家,及早將蓋亞那內的中國勢力減少,對於美國尤其重要,更不用說這是在蓬佩奧時期內的計畫,更有這樣的戰略意涵,也顯出台灣的價值。

台灣與美國間的關係從單純的雙邊提升到「全球合作夥伴」之後,可以跟美國合作,在印太區域以外有更多角色,在這次蓋亞那的設處規畫中,我們應該要瞭解這一層意涵。​

蓋亞那最後決定終止設處協議的結果,顯示中國在區域內還有一定的影響力,可以阻礙美國長久以來的計畫,而且這還是美國事先沒有預料到的。

對美國國務院而言,中國在昨天那段時間中究竟透過那些國際組織、哪些國家、哪些政要來去影響蓋亞那政府做出決定,會是檢討的重點。​

而美國對於這個事件的後續態度與做法,也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對於美國實力的評估,以及拜登政府對於中國的態度與做法。​

結論​

台灣在蓋亞那設處這個事件,我們覺得對台灣的外交而言是前進三步後退一步。​

退一步的部分當然是才對外公布已經設立辦公室沒多久,蓋亞那就因為中國壓力而決定終止設處協議。​

不過進兩步的部分則更為重要,第一是台灣與蓋亞那政府已經有接觸,即便暫時沒有辦法成立辦公室,但台灣從1月15日就已經派員進駐,目前只是將合作事項轉到檯面下。​

第二是台灣跟美國的關係穩固橫跨川普及拜登時期,對於上一任政府的計畫,這一任政府願意繼續執行,顯示台美關係在外交上有更多的合作空間與想像。​

外交關係不是黑與白、全有或全無甚至是0跟100的極端,不是說有邦交就是100,沒邦交就是0分,用這種角度來理解外交會看不到事情的全貌。​

台灣跟很多國家間的關係是介於0跟100之間的,就蓋亞那而言,過去台蓋兩國的關係應該幾乎等於0,毫無交集。經過這次事件,雖然暫時沒有完成設處,但由於雙方外交部已經有接觸,關係已經比起過去好很多。​

無論如何,過去那段時間的布局、簽署協議、設立辦公室等等,這都需要許多在外交人員在前線默默耕耘。​

對於台灣踏出這一步,其實顯示出了與過去不同的戰略思維以及外交模式,除了不走上爭取建交的老路而更加靈活以外,也穩固了我們跟盟友之間的關係。​

雖然現在這個時點會覺得有些可惜,但的確是場漂亮的外交戰役。​

感謝所有為此付出的人。

本文獲TaiwanWarmPower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