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今天我想來點中式點心》:鬆餅機絕不是「剁手商品」,反而是忙碌主婦製作早餐的好幫手

《今天我想來點中式點心》:鬆餅機絕不是「剁手商品」,反而是忙碌主婦製作早餐的好幫手
Photo Credit: 商周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正統配方的改造實驗 ╳ finger food的外型呈現 ╳ 家庭烘焙的最適分量,為經典美味注入創新靈魂,為懷舊印象換上嶄新外衣。

文:陳妍希

蔥燒餅

這是靠近立法院知名燒餅店的人氣商品,也是我家早餐桌上登場頻率很高的單品,原因無他,就是「無敵好吃、做法超級簡單」。雖然我教大家用烤箱製作,但我特別喜歡用鬆餅機來做,因為在分秒必爭的早晨,不需看顧爐火的鬆餅機,可以讓我騰出兩隻手忙別的事,提高一點效率。在此也幫鬆餅機去一下汙名,它絕不是「剁手商品」,反而是忙碌主婦製作早餐的好幫手。

材料

  • 中筋麵粉200克(A)
  • 酵母1/2 茶匙(A)
  • 鹽1/4 茶匙(A)
  • 水120 c.c.(A)
  • 鵝油香蔥適量
  • 青蔥適量
  • 鹽適量

做法

  1. 材料A混合拌成麵糰,靜置醒麵30分鐘。
  2. 將麵糰擀開成大張薄片,表面刷滿鵝油後三摺呈長條型。
  3. 再將麵糰擀開一些,撒上鵝油中的蔥、青蔥及鹽,再摺三摺。
  4. 切成4至5條長條,放在烤盤上,入烤箱以220°C烘烤約10 分鐘。

tips

傳統做法會使用豬油或油酥,但我改成了鵝油,讓香味變得更清爽。不過想用什麼油都可以, 想簡便的話,想使用沙拉油也行得通。

蔥燒餅
Photo Credit: 商周提供

冰皮月餅

雖然名字叫做月餅,其實它真正的身世是一個麻糬。只不過和傳統的麻糬比起來,它的外皮有很大的不同,這種皮不完全使用糯米,還添了少量其他澱粉。同時在攪和的時候呢,將水改成牛奶。別小看這一點點修改,以及加入奶油的作用,如此一來,餅皮會變得更加柔軟細緻。我讓它的外皮多了抹粉彩色,這是我愛的風格。餅皮有點半透明,看起來更夢幻些。中秋時節的台灣天氣基本上還很炎熱,我覺得這質地柔軟而且口味清爽的月餅,很適合在這個季節享用。

材料

  • 糯米粉30 克
  • 在來米粉30克
  • 澄粉15 克
  • 糖15 克
  • 牛奶125 c.c.
  • 煉乳15 克
  • 油15 克

內餡

  • 白豆沙200 克
  • 玫瑰果醬3 茶匙
  • 色素少許

做法

  1. 將所有的粉類和糖倒進碗中,加入牛奶和煉乳拌勻。
  2. 粉漿過篩後用微波爐加熱,每次1 分鐘,共加熱兩次。每次加熱後都要攪拌均勻。若未完全熟透至略帶透明感,就再加熱30秒。若沒有微波爐,可使用蒸籠蒸30分鐘。
  3. 在熟了的步驟2粉糰中加入奶油,揉拌均勻後放涼,留出一小塊,加入喜歡顏色的色素。
  4. 豆沙內餡分成10份揉圓,涼了的米糰也分成10份。
  5. 先把有顏色的米糰擀薄後切小塊放在白色米糰上。
  6. 將豆沙包入米糰中,最後以月餅模壓出形狀即可。

tips

我做的是玫瑰豆沙口味,直接在白豆沙中拌入玫瑰果醬。可以用任何口味的果醬來改變豆沙的味道,或改用芋泥、棗泥,這些在烘焙材料行都買得到。

冰皮月餅
Photo Credit: 商周提供

清涼綠豆糕

綠豆大概是從小到大陪伴我最久的甜點食材了。小時候皮膚不好,夏季裡,媽媽總三不五時地煮綠豆湯讓我們清涼解熱。而我喜愛綠豆煮出來的所有東西,特別是蘇式綠豆糕。那種含在口中沙沙的感覺,香甜滋味慢慢流入喉中,讓人快樂得不得了啊!

材料

  • 去皮綠豆300 克
  • 糖40 克
  • 桂花醬20 克
  • 麻油10 克
  • 花生油20 克
  • 奶油50 克
  • 豆沙餡80 克

做法

  1. 綠豆在水中浸泡一夜後瀝乾,以小火蒸一個小時。
  2. 蒸熟的豆子碾壓成豆沙,放入鍋中加麻油、花生油與奶油炒成豆沙糰。
  3. 離火後拌入桂花醬,混合均勻。
  4. 豆沙糰平均分成15 份,將豆沙餡包入糰中,接著放進模型壓出形狀即可。

溫醇如玉綠豆糕

我超愛吃綠豆糕,是那種吃到牙疼了還不能停下來的愛。

小時候愛吃普一,或者是采芝齋的綠豆糕,只要打開了,真是整盒都可以一個人吃光光。

我喜歡那種綿軟綿軟的化口濃香味道。長大後才知道原來那個味道是麻油創造出來的。對我來說有點不可思議。甜的食物要加上麻油,這個想法有點超過我的認知。我後來發現,普遍來說,在中式點心裡面,可以創造出亮點的香氣常常來自芝麻油。之後我長大了一點,開始有許多人會把炒綠豆糕的油脂從麻油加豬油改成全奶油。漸漸地這變成了一個風尚。

想吃到麻油炒出來的綠豆糕再也不容易了。尤有甚者,把綠豆糕改成了冰藏,雖然也很好吃,但小時候的樸素點心仍時時勾起我的想念。

即使我做西點很久了,不過在碰到綠豆糕這個主題時,我仍然懷念著那股麻油味道。

其實很多中國北方的綠豆糕配方加的油並不多,而嚐來乾乾鬆鬆的台式綠豆糕也不大加麻油。所以眾多版本裡面,我還是喜歡江南人的蘇式綠豆糕。一直到年紀漸長,顧慮其中油脂含量很高,才減少了對綠豆糕的追求。

後來我在資料中看到,有些地區的人喜歡在端午節時買盒綠豆糕全家分享。這才發現古老的民間智慧真厲害,綠豆除了是醉人的甜點,它還是醫療保健時驅暑去毒的聖品啊!端午節吃粽子之外,還推薦大家吃點綠豆糕。

清涼綠豆糕
Photo Credit: 商周提供

宮廷奶酪

現今許多超市或咖啡廳, 都能看到奶酪這款點心。然而,奶酪通常是指義大利人喜歡的牛奶果凍,殊不知,在中國傳統中早就有這個名詞了。那是用酒釀來固化牛奶,做出吹彈可破的牛奶凍,香甜可口的滋味可不輸義式、法式的甜點,同時清淡爽口,美味極了。

材料

  • 牛奶1000 c.c
  • 酒釀中的汁水35 c.c

做法

  1. 將牛奶加熱至50°C 左右,加入酒釀汁拌勻。
  2. 倒入小模型,蓋上鋁箔紙做為蓋子。
  3. 烤盤中加入約模型一半高的滾水,再放入小模型,以100°C 烤約60~70 分鐘。
  4. 之後放入冰箱,冷藏至完全冰涼即可食用。

tips

烤完的成品非常柔軟,不太適合放水果片,表面容易塌陷。但因為此配方只有牛奶和酒釀的甜度,可淋上蜂蜜或煉乳增加香甜味,或在煮牛奶時加些糖。

單純卻滋味迷人的奶酪

小時候窩在老爸身邊聽他講古,最愛聽他說舊上海時代的奇特小吃。部分的產品已經在台北有得買,那時有像是台北「九如」這種點心店,也有「普一」這種新舊融合的麵包店。可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只聞其名不見真身的。奶酪,更是其中神一般的存在。

識字以後,迷上了當時的散文食記,許多作者都對奶酪這種點心讚譽有加。但我真正看到並品嚐到這點心,是台北第一家京兆尹成立後。當時第一口嚐到的滋味,很是難忘啊。它比布丁更軟,淡雅鮮美的牛奶滋味,冰涼地滑過喉間,很有種超軟乳酪的感覺。

製法其實很簡單,就牛奶加酒釀後去發酵。但它很考驗材料,牛奶不醇厚、酒釀不夠濃,就不易凝固。這是不是印證了我總掛在嘴邊的理論:步驟越少、食材越簡單的點心,才是難做的點心呢!

宮廷奶酪
Photo Credit: 商周提供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今天我想來點中式點心:麵點、餅、派、糖、鬆糕、甜湯,30種傳統味道新魅力》,商周

作者:陳妍希

【作者介紹】

陳妍希,來自一個對美食有高度品味的料理家族,自幼在廚房裡跟進跟出,自然薰陶出挑剔的品味與高超的手藝。妍希老師大學畢業後,進入雜誌社擔任美食編輯,由於無法澆熄對烘焙的熱情,她曾開設一家英式小茶屋,供應各種「神仙級」糕點,口耳相傳之下,烘焙美名不脛而走。 曾任年代《做點心過生活》節目主持人,現任明曜百貨親子館甜點老師、Yamicook等多間廚藝教室講師。著有《幸福甜點》《禮物甜點》(商周出版)、《甜蜜早餐》(積木出版)、《我的小廚房甜點午茶書》(野人)、《一起玩點心,優雅過生活吧!》(日日幸福)等書。

【本書特色】

  • 交疊色彩繽紛的饅頭麵糰,揮灑一幅印象派畫作
  • 以西點慣用的奶油,製造小巧圓潤如泡芙的千層燒餅
  • 可麗露模型盛裝台式芋頭糕餡料,蒸出甜點模樣的鹹口味點心
  • 為蛋黃酥增添裝飾,穿上吸睛的豹紋菠蘿酥皮
  • 杏仁豆腐加薄荷茶湯,融合東西方味道,調製如雞尾酒般的雅緻甜湯
8414094_R
Photo Credit: 商周提供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