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支持緬甸軍方政變?羅興亞難民慶幸翁山蘇姬被捕?緬甸的問題沒這麼簡單

中國支持緬甸軍方政變?羅興亞難民慶幸翁山蘇姬被捕?緬甸的問題沒這麼簡單
2月6日,緬甸僑民在曼谷的聯合國辦事處外集會,反對軍方政變與要求釋放翁山蘇姬。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緬甸軍方發動政變的動機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第一是軍方總司令敏昂萊任期即將結束;第二是軍方對情勢的誤判;第三是軍方對權力與形象的在乎。

文:劉忠恩(緬甸時報Myanmar Times記者)

緬甸時間2月1日週一,新任國會議員上任的第一天,凌晨4點,軍方在首都奈比多逮捕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港譯昂山素姬),並大動作在各主要城市逮捕才剛在11月選舉大勝的全國民主聯盟的政黨領袖。同一時間,各邦、省政府首長以及民運領袖也被軍方一一帶走。隨後在當天上午10點左右,在緬甸斷網、斷電視台、斷電話線的一片慌亂中,軍方透過其電視台宣布國家進入一年的緊急狀態

週三晚間,翁山蘇姬正式被起訴,而罪名是違反出入口法,在家中私藏數十隻「非法進口的對講機」,根據相關條例最高可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民主轉型十年之後,緬甸耀眼一時的民主光輝轉為黯淡。從週一開始軍方的種種行動:斷網、宵禁、停飛一切航班——之後更進一步宣布禁止使用臉書以及推特,讓準備迎向第二個任期的半民主政權,再次跌入軍方封鎖與獨裁的陰影。

2月6日早上開始,仰光出現政變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其他主要城市也可見抗議行動。隨著越來越多人走上街頭,從緬甸時間中午左右開始,軍方再次切斷網路,範圍與廣度超過週一,使得緬甸對外聯繫幾乎全部中斷,只有零星的國家電話可以通。雖然到目前為止,未傳出抗議民眾被逮捕的事情,也未見激烈衝突或軍方鎮壓,但緬甸彷彿回到三十年前孤立於世界的狀態,幾乎沒有人知道現在的最新情況。

政變之後,沒有人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民眾、外資早已如坐針氈。現在加上對外資訊完全被切斷,接下來幾個小時軍方如何應對全國的反彈與抗議聲浪需要世界的關注。本文作者收集了數個外界看待緬甸政變的疑惑,希望透過這樣的整理與解答能增加大家對緬甸的了解。

緬甸軍方為什麼要政變?是怕失去權力嗎?

軍方目前政變的理由是指控翁山蘇姬的民選政府在選後沒有處理一切選舉舞弊的情事,所以為了維護國家的憲法以及民主,軍方只能出此下策,來調查選舉舞弊,並重新舉行選舉。

但軍方真正的動機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第一是軍方總司令任期即將結束;第二是軍方對情勢的誤判;第三是軍方對權力與形象的在乎。

根據相關法規,軍方總司令敏昂萊必須在今年年中退休,他卻遲遲未向外界宣布他的動向,但問鼎總統之位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外他亦擔心退休後,若沒有掌握任何實質權力,可能在國際上因迫害羅興亞人被起訴。敏昂萊從去年開始便動作頻頻,包括高調捐款給佛寺、捐贈醫療防護器材給社會團體,製造親民的形象,許多人便推測他在為總統大選鋪路。除此之外,他更在去年6月出訪俄羅斯時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意有所指地暗示他想角逐總統大位的野心。

在緬甸特有的體制下,總統候選人是由上議院、下議院及軍方議員各推派一人,並由上下議院共同投票選出總統、第一及第二副總統。因此,國會裡只要有足夠的軍方背景的聯邦鞏固及發展黨議員,加上本來就有的四分之一的軍方議員,敏昂萊要成為總統其實比全民盟需要拿下的席次少很多。

事實上,有分析指出當初軍方在撰寫2008憲法時,是有足夠的自信,認為在為自己保留了國會四分之一的席次後,應有足夠的優勢,縱然無法屆屆執政,也可依憑著有定期選舉的民主制度成為執政者。

的確,在翁山蘇姬前任政府,鞏發黨登盛的領導下,各樣經濟發展與政策相較全民盟頗受好評,而翁山蘇姬的第一個任期,從民主、自由到經濟,也飽受批評。這些現象都導致軍方可能大大的誤判情勢,低估了緬甸民眾對軍方與「軍方代理人」鞏發黨的厭惡,導致2015、2020兩次大選都輸,去年輸的甚至還更多。

除了野心,軍方也有十足的自負與自尊心。由於緬甸國防軍是由國父,即翁山蘇姬的父親翁山將軍一手創立,軍方一直以來都視自己為這個國家的父親。然而,翁山蘇姬領導的全民盟政府在2016年夾帶巨大民意上任後,軍方便覺得自己並未受到因擔當起保家衛國大任,而應當獲得的尊重與敬畏。

因此,軍方與民選政府的摩擦便時有耳聞,翁山蘇姬甚少與敏昂萊見面,只有在重大政治場合同台。對軍方來說,她迴避掉軍方撰寫的2008憲法阻擋她成為總統,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比總統更高的職位——國務資政;她更拒絕召開民選政府劣勢、軍方為優勢,但是憲法明定的政府行政最高部門「國防及安全會議」(National Defence and Secuirty Council); 在政變前幾天軍方也要求召開此會議,卻被翁山蘇姬拒絕。縱然軍方擁有一切憲法保留的權力,但在民選政府眼中地位愈來愈低,種種舉措不斷忽視軍方讓軍政府相當不滿。發動政變後,第一時間召開國防及安全會議,也算是一個對長期受到忽視的回擊。

RTX8U8RN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圖為不滿緬甸軍方發達軍事政變的人士,腳踩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的肖像,以宣洩不滿。

去年11月大選,到底有沒有舞弊?

去年大選後,國內外有在緬甸各地派駐選舉觀察員的亞洲自由選舉觀察協會(ANFREL)、美國的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及本地的PACE(People’s Alliance for Credible Elections)都先後聲明選舉當天,除了一些個案之外,不存在選舉舞弊或造假的情事。

但的確,去年大選前其實數度傳出選舉不公的爭議(先前寫過關於這方面的報導:斷網、關媒體、取消少數民族的投票──緬甸民主惡化陰影下,翁山蘇姬可望連任)。因著疫情還有相關禁令,去年大選,反對黨的競選活動其實大受限制,包括鞏發黨在內的數十個政黨,都曾希望選舉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