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男兒王》的變裝皇后文化,看新加坡電影產業的沒落與復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加坡電影產業從1979年至1994年共經歷了15年的空窗期,直至邱金海1995年執導的1電影《Mee Pok Man》在各個國際影展參展後才開始復興。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寫劇本。主要是因爲,當我有這個機會寫劇本的時候,我就問我自己想寫什麽故事。那我就重心找回,我從小就被人家嘲笑,說我很娘,很娘娘腔。然後,我懷恨在心。然後呢,我覺得說如果我有一個機會,可以改變這個世界,讓更多人從中學到讓大家知道:娘無罪。我(也)想大家知道,與衆不同,這是老天賜給你的禮物。所以,我希望大家看了這部戲會喜歡。謝謝大家。
這是新加坡電影《男兒王》(簡稱《男》)在去年台灣金馬影展的映後交流上,共同編劇兼演員之一的賴宇涵所發表的談話。刷了兩次觀看這部電影的筆者,也對Jaspers的這一番話感到動容。賴宇涵的感觸不僅僅是爲了另一群人而發聲,筆者往廣義來看也是為新加坡電影這「弱勢」的媒介道出心聲。
《男》是獅城去年經過Circuit Breaker(阻斷措施)解封,電影院重開之後,第一部上映的新加坡國片。按當時(10月1日)起生效的規定,超過300個席位的放映廳,只能容納最多150個人的觀影人數,小型的則視安全距離的規範,可以讓最多50名或者按放映廳的總席位的數目,開放多50%的位子供消費者觀影。在那樣的限制之下,《男》還能夠在10月22日上映首個周末取得9萬新幣(約新台幣189萬元)票房,而在11月22日金馬獎頒獎典禮舉行後,所累積的票房超過了53萬新幣(約新台幣1111萬元)。 在一個消費者長期不普遍支持國片,轉而消費觀看外國電影的環境裏,《男》有著這樣的票房成績,實屬難能可貴了。

新加坡的變性人社群
雖然《男》看似在新加坡受到歡迎,但這類講述變性人、變裝皇后邊緣社群題材的華語電影,在早期是得不到新加坡觀衆的青睞的。也許今天大家談到東南亞的變性人文化會想到泰國,但實際上新加坡才是先驅,而電影就為我們見證了歷史。
由台灣導演楊凡執導的電影《三畫二郎情》1995年在新加坡上映,而香港的翻譯名稱為《妖街皇后》,礙於當時保守的社會氛圍,就因民眾的反對聲浪而遭新加坡當局禁止放映。一直到電影20週年紀念之際,修復版才有機會於2015年新加坡國際電影節上映唯一一場,並且由當年的主要演員姚志麗(越南語:Lê Thị Hiệp,美國籍越南裔 )和余健順出席映後交流。這也是姚志麗生前出席其主演電影的交流會,她在2017年12月19日因胃癌併發症在洛杉磯醫院去世,享年46歲。那麽,姚志麗是何許人物?她主演了美國導演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在1993年上映的《天與地》而成名。除了《妖街皇后》,一部1979年的美國犯罪喜劇電影《SAINT JACK》都有描寫跨性別人士70年代在新加坡的畫面。
所謂的妖街,係指新加坡的武吉士街(Bugis Street),在1960至1970年代,那裡是西方旅客和海軍水手會造訪的風花雪月之地,與聚集在那的變性人約會,到了1980年代,新加坡經濟起飛,武吉士街和海南街被規劃為商業用途,直至1990年代才重新對外開放,如今成了商場林立的購物街。
那為何80年代前新加坡會有不少變性人社群呢?台灣作家黃一展在其文章指出,最早以人妖作為歌舞演員吸引外籍旅客的國家,就是二戰後的新加坡,而消費族群主要是那些尚未撤離亞洲戰場的美國士兵,而新加坡政府因擔心有礙風華而打擊這產業,同時也隨著越戰的爆發,美軍轉而駐紮在泰國的芭達雅,人妖表演的產業才轉移至泰國。另一方面,新加坡也是早期東南亞實施變性手術的先驅,《海峽時報》報導,新加坡公立醫院在80年代前每年可處理數百例變性手術,但公立醫院在2013年後已不再提供變性手術,剩下少數私人診所提供服務,而且也不獲得衛生部補貼,有變性手術需求者,只能到相關產業更為蓬勃的泰國和韓國了。
新加坡電影消失的15年
回到新加坡電影發展上,新加坡的國產電影自1998年上映的《錢不夠用》之後,總給人的感覺是劇本、拍攝手法和剪接都擺脫不了電視媒介和舞台劇的影子。欲探討這問題的源頭,這不得不提到新加坡電影長達15年的空窗期。
根據研究新加坡電影史的法國籍電影評論員Raphael Millet,在其英語著作《Singapore Cinema》中的〈Decay And Oblivion 1973-1986〉一章指出,當1973年的第一部新加坡獨立華語電影《血指環》,和由外商投資拍攝的1979年英語獨立電影《Saint Jack》被禁止放映後,便宣告了獅城電影工業的垮台。這篇文章也引用了著名電影評論員Roy Philip Armes的著作《Third World Film Making and the West》的觀點:「新加坡成了在東亞或者東南亞地區,唯一一個沒有電影製作圈的國度」。Raphael Millet在
這15年的空窗期,也讓電視產業的節目深入了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南部柔佛州居民的心。例如出生於柔佛州麻坡的鬼才藝人黃明志,他在2017年發佈的單曲《搞笑再行動》,就是向新加坡知名導演、演員梁智強致敬。
在梁智強沒有成爲電影導演之前,他和另一名搭檔林益民聯合主持的搞笑節目《搞笑行動》,在1990年開播之際是一個華語綜藝節目裏的其中一單元而已,爾後才開始慢慢地獨立成爲一檔每週一晚上播映一小時的節目。在《男兒王》有演出的配角程旭輝(新加坡人熟悉的輝哥),和男主角李國煌都是出身於該綜藝節目。後者則是從扮演垃圾桶的角色開始,慢慢地廣為新加坡人所熟悉。該系列節目播映了長達18年之久,也讓其中的反串角色:梁細妹和梁婆婆,分別在1999年和2018年登上了大銀幕,推出電影《梁婆婆重出江湖》和《旺得福梁細妹》,而這兩個人物都是由梁智強扮演。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