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有十二生肖的塔姆人曆法下,香港的尼泊爾人也過牛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英治時期,尼泊爾人多數住在軍營,1997以後留居香港的尼泊爾人散居在不同地區,而古龍族的人口亦持續上升。
文:鄧偉文
2021年2月3日是農曆立春,標志著牛年開始。凑巧在尼泊爾今年也慶祝牛年。尼泊爾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不同族群有各自的曆法,所以在尼泊爾一年至少有九個慶祝新年的日子!古龍族(Gurung)是尼泊爾二百多個族群中其中一個,在古龍語中他們自稱為塔姆(Tamu)。按塔姆人的曆法,新年是在頗詩月(Poush,每年的第九個月,約西曆十二至一月)的第15日,稱為洛查(Lhochhar)。 Lho是年的意思,而 chhar 意指新。塔姆曆與中國農曆有一個相似的地方,就是以12年為一個循環,每一年有其生肖,因此塔姆曆也有十二生肖,不過兩者的生肖動物有同也有異(見下表), 例如2017年是塔姆曆的鳥年,而對華人來説則是雞年。

古龍人源自尼泊爾東面和西面的山區,與同住在這地區的族群包括來族(Rai)、 立姆卜族(Limbu)和馬噶族(Magar),被視為善戰的民族,並由19世紀開始受雇於英國和印度的軍隊。他們退休後很多留居海外,並逐漸建立海外尼泊爾社區,因此一些重要節日如洛查,不單在尼泊爾慶祝,在海外很多地方也十分受重視,當中包括香港。
在香港,現今大約有25,000名尼泊爾裔人士。雖然官方資料並無以族群顯示尼泊爾裔中的人口分佈,但估計古龍族應是最大的族群,佔尼泊爾社區人口一半以上。在英治時期,尼泊爾人多數住在軍營,1997以後留居香港的尼泊爾人散居在不同地區,而古龍族的人口亦持續上升。
現在古龍族是一個文化多元的族群,成員來自不同故鄉、有不同的宗教和語言。因應群體的需要,成立了不同族群組織,例如Tamu Toh Hyula Hong Kong(香港古龍協會)在1998年成立,是香港最早成立的古龍組織,而Tamu Pye Lhu Sangh Hong Kong(香港古龍薩滿教協會)和Tamu Samaj Hong Kong(香港古龍社)亦分別在2003年和2015年成立。這些組織有著不同的服務目標,如古龍協會著重社交活動,古龍薩滿教協會則著重古龍族文化遺產,而古龍社是兩者的結合。這些差異,也體現於各團體在不同日期和地點慶祝的新年(見表2)。
古龍協會的新年活動
香港古龍協會舉辦的洛查一般選1月1日在馬騮山(金山郊野公園)慶祝。當天有很多不同的遊戲,如Chelo hanne(推石) 是一個在空地上舉行的比賽,參賽者都是男士。「勇士」們輪流作賽,先舉起一塊大石頭,然後在一條賽道上跑,最後奮力一扔,把石頭扔得最遠的就成為勝利者。至於女士則參加音樂椅游戲和跳古龍民族舞蹈。要數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一定是古龍服飾比賽(Gurung bhes bhusa),當中參賽的女士們穿上傳統服裝,以古龍語自我介紹和回答主持人的提問,優勝者可以得到古龍小姐(Miss Gurung)的稱號。
另外一個十分受歡迎的節目是都賀立(dohori)音樂會,當中兩位男女歌手演唱,由樂隊用傳統樂器如馬答爾鼓(madal)、薩朗基琴(sarangi)、和目拉理笛(murali)伴奏。都賀立的形式是男女對唱,先由男歌手唱出向女歌手示愛的歌詞,而女歌手就會唱出考驗他的歌詞;最引人入性的是這對“情侶”會即興創作歌詞,令整個節目更為刺激。下面是2012年對唱的例子:
男:今晚天氣很冷,哪裡才可以找到一間屋,而裡面還有人在溫習(暗指女士)?
女:你與我兩眼雙接,但為什麼你不能叫我作你的表妹(按古龍族傳統,這暗示對方為交表婚姻中的結婚對象)?
男:來到香港後,我感到不快樂。如果能與你一起,我再不需要別人。(男歌手之後轉向觀衆,解釋他來到香港後其實很快樂。)
女:我們愈來愈親密,但你來自斯昂加(Syangja,男歌手的故鄉),我很怕你會違背諾言。(族群間流傳斯昂加人經常言而無信。)
最後,女歌手得知男歌手已經結婚,因而拒絕男歌手的追求。當歌手在唱歌時,觀眾都圍在他們身旁跳舞,而在歌唱中途,他們會按著節奏停下來;例如當男士示愛時,大家都在跳舞,然後所有人會停下來等候女士的回應。因爲女士的回應多數是挑戰那位男士和作弄他,唱出來就引起哄堂大笑,然後大家又再次跳舞。都賀立可説是一個很互動的音樂活動,這種歡愉的氣氛每年也維持一整個晚上。
古龍薩滿教協會的新年活動
古龍薩滿教協會著重保存傳統宗教佩檀魯檀(Pyetañ Lhutañ),也稱為博恩(Bön,是一個薩滿宗教)。很多人認爲古龍族基本信奉藏傳佛教,但古龍薩滿教協會回應說,佩檀魯檀才是他們的文化遺產,並且認為復興這個宗教是非常重要的。薩滿教協會一般在屯門小欖燒烤場舉辦新年活動。他們會在台上建造一個祭壇,並由祭師以小米麵粉捏出小人型,用作崇拜儀式。
當會眾抵達會場時,他們會進行一個象徵更新的儀式。首先會眾須要脫去鞋子,將腳放在一隻竹碟上,竹碟上盛著各種各類的豆和葉;然後祭司用一株葉子從銅壺內沾一些水,灑在參加者的手掌上,參加者須飲用部分手上的水,再將剩下的水由前額塗抹至後腦。此外,祭師會將一條黃色的汝巴(rupa 保佑繩)繫在參加者的頸項上,這個儀式稱為satho boluni,意思是「召喚真氣」。會眾相信這個儀式可以幫助他們回復健康,並提防壞的影響。
除了這些儀式外,負責人也預備很多食物和音樂表演。這些表演也都很互動,在表演途中,觀眾可以走到台上用金錢獎勵表演者,他們會沿着鈔票的長度對摺鈔票,將鈔票放進表演者的頭飾,或者送表演者一頂佟比帽(topi),再將鈔票放進頭髮與帽子之間。這是並不是一般的打賞,而是一個祝福的儀式,尤其是由長輩向年輕一代進行的祝福。
古龍社的新年活動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