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加州通過零工經濟公投案,能為台灣外送員帶來什麼啟發?

加州通過零工經濟公投案,能為台灣外送員帶來什麼啟發?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0年加州選民以58.6%支持對上41.4%反對,透過第22號提案公投,決定App接案的零工經濟者為「獨立承攬工作者」而非僱傭關係下的員工,這個公投案能為台灣的外送人員和業者帶來什麼啟發?勞資關係又真只能非黑即白的劃分嗎?

美食外送、叫車、家事打掃、跑腿、代駕等平台,促成全新經濟型態的崛起,開啟零工經濟的時代。企業改以C2C的媒合平台,讓使用者與自由接案者,能有遵循的規則及付費標準。然而,伴隨新穎商業模式而來的,是全世界都面臨法規適用的模糊地帶:到底外送員、駕駛、打掃人員、家事照護者等和平台是承攬或是僱傭?不同的法律定義,牽動產業的興亡。這些都不是新的問題,究竟台灣的零工經濟可能會往什麼方向走?

要回答這題,得先把注意力拉回2020年11月初的美國總統大選,在加州一共12項全州綁大選的公投案中,加州選民以58.6%支持對上41.4%反對、約200萬票落差,透過第22號提案(Prop. 22)公投,決定App接案的零工經濟者為獨立承攬工作者(Independent Contractors),而非僱傭關係下的員工,這項提案也象徵他們拒絕2020年1月生效的AB5法案(Assembly Bill 5)。

由矽谷數位平台巨頭們Uber、Lyft、Instacart、DoorDash和Postmates帶頭倡議,將之付諸公投,讓加州選民自己決定零工經濟的商業模式與未來。公投至今不到四個月,斷定它的功過或許言之過早,不過加州第22號提案確實為現在零工經濟的困境,提供一個更折衷的方案,定義一套平台、自由工作者、消費者三方權益關係與責任的參考標準。加州模式的零工經濟不僅會成為美國各州、各國政府處理同樣問題的先例模板,也會是台灣發展零工經濟的重要參考之一。

把零工工作者當作僱傭的正式員工,哪裡不好?

談第22號提案如何驅動台灣零工經濟發展,先瞭解它的誕生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可能會更清楚。去年公投不是加州第一次處理零工經濟,2019年9月加州議會通過、2020年1月生效新勞工法規AB5法案,就已經定義零工經濟者認定為「僱員」,除非這個勞資關係有符合ABC標準:

A. 工作者的作業不受雇主控制指示
B. 工作者從事的內容為僱傭公司核心業務以外的工作
C. 工作者有自己獨立生意或專業,業務性質與提供給僱傭企業的相同

只有通過標準的雇主才能像法案生效前一樣,將僱員視為「獨立承攬的自由工作者」。否則雇主必須將自營工作者視為僱員,以法律保障最低薪資及請假制度等基本福利,若雇主誤分類,每一例罰款可達5000至25000美元。

乍聽之下,AB5法案似乎更加為自由接案者的生計著想,但實際上有不少聲音說,這會形成惡性循環,且違背自由工作者選擇投入零工經濟的本意。衍生問題包括,僱傭公司人事成本提高,會有更多的成本被轉嫁在服務、銷售產品,影響市場消費意願;因為明文規範自由工作者勞動上限,例如自由作家每年僅能向特定雇主提供定量的稿件,導致自營工作者原本的工作模式、獲取薪資方式改變,以及市場上原有的工作機會銳減等。

shutterstock_1554209378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為此,不只Uber、Lyft等企業聲明考慮退出加州市場,還有傳統自營自由業工作者,如自由記者、作家、獨立營業的執照牙醫、心理醫師、律師、會計師,以及原本就有臨時承攬人員僱傭需求的公關業、婚顧業、中小企業,甚至有些人指控AB5法案違憲。

AB5法案將零工經濟者納入僱傭關係,深受民主黨政治人物如拜登(Joe Biden)、華倫(Elizabeth Warren)和桑德斯(Bernie Sanders)大力支持,讓這項州級法例,提升到總統選戰層面,成為全國級別的議題——但在把傳統的勞工管制思維置入零工經濟時,其實已經無可避免產生偏誤,並打擊這個新興產業。

無論是承攬或僱傭,吸引民眾投入零工經濟的誘因才是關鍵

零工經濟近幾年的蓬勃發展已經不是新鮮事,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報告,到2028年美國勞動力會有50%會加入零工經濟,英國則是在2021年就會先達到這個比例。MasterCard的零工經濟白皮書指出,整體零工經濟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包付款和未付款的含網站成交總金額)會從2020年的近3千億美金,在2023年時成長至4500億美金。

Covid19的疫情則是加速進程,Upwork的美國自由工作勞動力報告說明,2020年自營工作作為主力收入的比例增加8%到36%,在疫情爆發期間開始做自由接案工作的人,有96%說他們會在未來做更多類似工作。這類補充性、臨時性、自主性極強的崗位出現,調整了勞動市場的體質。

而作為對全美經濟貢獻極高的加州,擁有發達的叫車服務、安全的酒後代駕、疫情下蓬勃的外送平台、短期技術人力媒合等,穩定的零工經濟商業模式確實強而有力支撐整體經濟社會。零工經濟者之所以選擇獨立承攬工作,排除就業者需要增加專業技能才能解決貧窮問題的考量,他們可能是趁孩子上學時間想賺外快的家長、課堂間趁空檔打工的大學生、為了維繫人際互動的退休人士、時常搬家無法進入穩定僱傭關係的軍眷,或是負擔不了加州高昂生活費的家庭。

彈性、自由、自主性高、受最小化監督指揮,正是這些人選擇工作的原因,突顯零工經濟和傳統僱傭的不同,也能看出各國現行勞動法規的侷限。但難道勞資關係只能非黑即白劃分為僱傭跟承攬?二分法後,真的有助於消費者權益提升、自營工作者保障或是整體商業動能提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