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調查小組結果出爐:武漢肺炎最可能的傳播途徑是「動物中間宿主」而非實驗室

WHO調查小組結果出爐:武漢肺炎最可能的傳播途徑是「動物中間宿主」而非實驗室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病毒來自自然宿主,目前在蝙蝠身上找到非常相似的病毒。但是武漢並非蝙蝠較多的環境,所以應該不太可能在武漢發生蝙蝠傳人。

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專家調查小組近日完成針對「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的病毒疫源調查工作,並在今(9)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公布初步調查結果。專家表示目前最有可能的傳播途徑是透過「動物中間宿主」再傳給人,但尚未確認導致病毒傳給人類的動物宿主。而日前一直被外界所質疑的「實驗室是傳染來源」可能性極低,未來將不會持續往此方向調查。

專家小組完成在中國武漢4週的調查相關工作。參與記者會的包括WHO調查小組主席、跨物種動物疾病專家班巴瑞克(Peter Ben Embarek)、病毒學家古柏曼斯(Marion Koopmans),以及中國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小組表示,病毒溯源的目的是預防動物和人類被再次感染,降低人畜共患的更大的風險。

華南海鮮市場有傳播條件,但無法證實為「最初爆發點」

中國國家衛健委專家組長梁萬年表示,根據2019年下半年中國各地所取得約4500逾項樣本,當時並未發現武漢肺炎病毒的存在;同時透過各地藥局消費者對感冒藥、呼吸道疾病相關疾病的藥物購買數據、武漢233家醫院的病歷、同時採取部分病患的血液和抗體檢測等,也並未發現有當時有武漢肺炎大規模爆發的情況。大部分的早期病例在12月下半旬出現,也就是說,直到12月下半才有疫情大規模爆發的情況。

梁萬年進一步指出,這些早期病例,多數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表示其為感染源之一,但是部分病例與華南市場完全無關,而是與其他地區的市場有關、甚至有些病例與市場毫無關聯。因此根據目前的資料推斷,華南海鮮市場很可能是病毒傳播的爆發點,但同時,武漢其他地方也有可能存在傳播現象。

調查小組也承認,目前還無法確認病毒如何傳入華南海鮮市場。專家表示,可能是由感染病毒的人進入市場,他可能是顧客,或是在市場工作的攤販;或是可能已經感染的物品進入了海鮮市場,因為市場主要販售冷凍動物產品及海鮮,部分攤商販售養殖野生動物,有很多冷凍或養殖的動物而有些動物是比較容易感染病毒的。

研究團隊也追溯這些攤位的上游供貨商及養殖場,發現有些產品來自全國各地,有些是自外國進口,所以未來可能須進一步針對供應鏈進行追蹤。調查小組會繼續搜集各種證據,進一步了解相關傳播路徑。

另外調查小組也表示,華南海鮮市場具備許多有利於病毒傳染的條件,包括「一切都非常密集」,因為市場很小,如果不遵守衛生標準,存在一切有利於任何感染傳播的條件。

科學家最初懷疑該病毒來自在海鮮市場出售的野生動物,中國也在疫情爆發之初就迅速封閉了市場。在那之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從海鮮市場採集的樣本表明,這裡是病毒傳播的地方,而不是最初爆發的地方。經過了世衛調查小組的調查,目前也尚未有明確證據指出這就是武漢肺炎病毒的最初爆發點。

病毒傳播途徑最有可能是「透過中間宿主引入人類」

班巴瑞克說,相關證據表明,病毒來自自然宿主,目前在蝙蝠身上找到非常相似的病毒。但是武漢並非蝙蝠較多的環境,所以應該不太可能在武漢發生蝙蝠傳人。調查小組在不預設立場的情況下,列出了4個可能的傳播途徑:

  • 直接自然宿主溢出,也就是病毒直接從動物傳人
  • 透過中間宿主將病毒引入人類,也就是先感染距離人類較近的動物,再感染人類
  • 透過食物鏈,特別是冷凍食物,作為引入或感染病毒的媒介,或造成和食物相關的病毒感染
  • 實驗室事故

班巴瑞克表示,調查小組認為,病毒透過中間宿主引入人類是最有可能的路徑。直接由動物傳人這種假說也值得往後去研究。而藉由冷凍產品感染的假說,可以分成2種可能性,一種是冷凍產品感染病毒後透過吃的方式接觸到人類,或是病毒在冷凍產品長距離運輸的過程中,進行傳播,比如市場。

未來也應進一步了解冷鏈及冷凍食品對病毒的作用,包括在什麼條件下病毒會傳染人、是否有某些特定的要素例如市場的濕度與溫度。另外也會追蹤華南市場2019年12月販售的動物產品來源、目前是否還有樣品保存,再追溯到供應商了解養殖場環境,以及附近是否有可能病毒來源。

至於之前各界一直認為,蝙蝠及穿山甲可能是導致疫情的宿主,班巴瑞克說明,到目前為止,這2種物種中發現的病毒與武漢肺炎病毒的相似度雖然較高,但都不足以成為武漢肺炎病毒的直接宿主,可能還有其他物種是潛在宿主,比如說鼬科、水貂或貓科動物,或是其他物種也是可能的宿主,需要進一步研究。

專家也強調,在市場檢測的動物樣本,都沒有呈現陽性;但市場有很多動物出現,有些物種可能是對新冠病毒容易更感染的,包括鼬獾、竺鼠、兔子等,會持續追查。另外梁萬年也補充,小組也針對了中國數十個省份,上千個動物樣本進行檢測,物種包括豬、牛、羊、雞、鴨、鵝等家畜家禽,但進行了病毒抗體的檢測後都呈現陰性。

至於外界屢傳的病毒實驗室洩漏而引起疫情爆發的假說,專家認為不可能的,表示往後的溯源工作並不會往這個方向展開。另外他們也表示,持續追查病毒溯源可能需要更多時間,甚至是好幾年。

WHO專家小組與中國當局曾就這次調查的路線和訪問地點的安排出現過多次爭執。北京原本不希望WHO的這次行動帶有「針對中國的病毒溯源調查」意味,堅持把調查稱為「雙方專家進行合作交流」,而非「調查」;原先也不希望調查小組進入武漢病毒研究所、華南海鮮市場等敏感地點。WHO也多次表示,中國透過各種理由拖延或阻礙專家小組前往中國調查,包括沒有給予簽證等。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