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普遍不認同翁山蘇姬的緬甸少數民族,如今也加入反對政變的「公民不服從運動」行列

普遍不認同翁山蘇姬的緬甸少數民族,如今也加入反對政變的「公民不服從運動」行列
示威者在緬甸曼德勒聚集,拿著標語要求釋放翁山蘇姬。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在包括克倫族在內,緬甸每個民族都加入了反對政變的公民不服從運動,請大家轉傳我們的訴求,我們希望『廢除緬甸軍方2008年頒布的憲法,並制定新的聯邦民主憲法』,這樣的民主才是我們想要的!」

緬甸軍方2月1日在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的帶領下發動軍事政變,不僅逮捕民選政府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及總統溫敏(Win Myint)等領導階層,軍方更表示將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等於重新實行了對緬甸全國的軍事控制。對此,緬甸醫護人員率先發起「緬甸公民不服從」運動(Myanmar Civil Disobedience Movement),抗議軍方奪權、破壞民主的行徑,短短幾天緬甸各大城市的民眾也紛紛響應,除走上街頭示威抗議外,更有許多民眾應用網路傳達訴求、組織抗議活動。

然而,緬甸是由多民族組成的聯邦共和國,境內獲得緬甸政府承認的民族高達135個,翁山蘇姬於2016年初掌權時曾表示「將致力於各民族間的和解,以及制定聯邦憲法為首重事務」,結果近幾年來少數民族跟緬族人相比之下仍然處於弱勢地位,「緬族化」、「獨尊緬族」的現況仍無法改變,更別提翁山蘇姬為「軍方血洗羅興亞人」進行辯護的舉動。而原本就存在與軍政府長期的敵對衝突,加上緬甸民族主義、極端佛教主義的盛行更是讓少數民族在追求民族平等、民主政治的路上難上加難。

AP_21041428484703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緬甸示威者2月10日在曼德勒抗議軍事政變,民眾喊口號,要求釋放被拘留的翁山蘇姬

也因此,少數民族大多不像佔全國總人口68%的緬族一樣推崇翁山蘇姬,反倒普遍不認同翁山蘇姬民主女神的形象。但不認同翁山蘇姬是否就代表了少數民族樂見翁山蘇姬跌下政壇,慶幸其被逮捕?本文將透過線上採訪緬甸欽族(Chin)、克倫族(Karen)友人的方式,了解少數民族是如何看待此次軍事政變,以及政變可能對其帶來的影響。

不喜歡翁山蘇姬,但我們願意為緬甸的未來走上街頭!

緬甸軍事政變後,許多少數民族開始在網路上寫下抗議軍方的聲明、譴責政變讓民主化改革被迫中斷,但部分發文者表示,會這麼說並不是要聲援翁山蘇姬及其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而且去年國會選舉時他們根本沒有投票給全國民主聯盟,反倒是投票給各邦在地的少數民族政黨;相反的,寫下抗議聲明較像是出於想表達反對軍方控制緬甸全國的心聲,並對發起公民不服從運動的醫護人員表達敬意,且國難當前,少數民族也願意一同參與示威遊行,為緬甸的民主化發展盡一份心力。

「多數少數民族其實並不支持翁山蘇姬,但我們現在走上街頭並不是要支持翁山蘇姬和全國民主聯盟,而是要抗議軍隊剝奪我們人民的權利、毀了緬甸民主化的進展。」擁有四分之一華人血統的克倫族女青年Min Eaint San (化名,以下簡稱Min),一語道破少數民族同樣走上街頭示威的原因。

25歲、目前在緬甸欽邦 (Chin State) 從事翻譯工作的Nyi Phyu Lay (化名,以下簡稱Nyi) 為緬甸少數民族中的欽族人 (Chin people),Nyi則認為欽族人普遍對翁山蘇姬沒好感,但就目前政變後的情勢而言,仍有部分欽族的民間團體將翁山蘇姬視為國家未來的希望,而欽族對於「公民不服從」運動的參與也同樣熱絡。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團體參加緬甸公民不服從運動,就我自己的觀察來看,在欽邦有90%的欽族團體都響應參加公民不服從來抗議軍方政變」Nyi說道。

(2月8日,超過8000人在緬甸欽邦的首府哈卡「Hakha」參與公民不服從運動)

身為緬甸克倫族、現年27歲的Tha Wai Oo (化名,以下簡稱Tha) 也提出相似的看法,「儘管多數克倫族和少數族裔人士都不太喜歡翁山蘇姬和其所屬的全國民主聯盟,但很多克倫族人還是在去年的選舉中將選票投給全國民主聯盟,希望藉此結束緬甸軍政府的獨裁統治。」

當然,少數民族依舊擔心就算翁山蘇姬和全國民主聯盟重新拿回政權,其抱持「緬人中心主義」的態度仍將與軍政府無異。

「少數民族在緬甸好似只有在這種抗議政變的大型示威發生時,緬族才會想起我們,事情落幕後又會把我們遺忘。」Min指出。

欽族,29歲的Khun Song Par (化名,以下簡稱Khun) 也認為少數民族很願意為民主走上街頭,但國家長期忽視少數民族的人權問題卻遲遲沒有解決,尤其2月12日為宣揚「各民族簽署《彬龍協議》 (Panglong Agreement) 同意共同爭取民族獨立」精神的法定節日聯邦節 (Union Day),現在看來更顯得格外諷刺,畢竟少數民族與軍方持續內戰、政府又只重視緬族發展,和平根本沒有真正到來過。

「各民族一同走上街頭值得嘉許,但未來民族平等的問題還是需要被重視,要不然《彬龍協議》爭取『少數民族地區享有民主國家的各項公民權利與自治特權』的精神將淪為空談。就我而言,現在的聯邦節就是坨狗屎!」Khun不諱言的表示。

少數民族的充分自治與權利並沒有在翁山蘇姬的執政下步入軌道,近程而言緬甸各邦的民族也不對其報有太大的期望,然而比起發動內戰圍剿少數民族的軍方,就算不喜歡翁山蘇姬、不認同全國民主聯盟,包含欽族、克倫族在內的緬甸少數民族還是願意和緬族人一同走上街頭響應公民不服從運動,一同抗議軍方所發動的政變。

政變恐限縮救援團體對少數民族的人道協助

在軍事政變發生前,緬甸各邦因軍政府與反政府武裝所產生的衝突地區造成將近100萬人須仰賴人道援助,然而政變後部分國際援助組織已經暫停或減少了援助計畫,凡舉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挪威難民事務委員會(Norwegian Refugee Council)、丹麥難民委員會(Danish Refugee Council)皆是。無國界醫生(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則表示,政變後的緊急狀態使該組織員工在移動上受到限制,馬蒂沙國際組織(Malteser International)也認為軍事政變讓人道援助工作更難到達過往需協助的衝突地區,將嚴重影響人道工作的施行。


“緬甸政變”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