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梅花鹿外表討喜,是許多人喜歡的動物。但只要少少幾隻梅花鹿,一夜之間就可以吃光整片黑豆田。除了造成農損之外,特定區域的族群數量過多,也危害到珍貴的生態系。另外台灣原生種的代表台灣獼猴,也是令農民頭痛的動物。
(中央社)在民眾認知裡珍貴、可愛的梅花鹿,卻是農民的惡夢。屏科大野保研究所教授裴家騏說,梅花鹿的問題是分布不均,特定區域的族群數量過多,危害到珍貴的生態系、造成農損,當務之急是減緩族群成長速度,爭取找到解方的時間。
許多民眾覺得可愛,在很多農場都搶著餵食的梅花鹿,在恆春半島卻成了農民的噩夢。出身屏東的民進黨立委周春米說,梅花鹿過去在墾丁國家公園復育後野放,恆春半島的恆春、滿州、牡丹都有牠們的蹤跡,預估野外至少有1500隻梅花鹿,但只要少少幾隻梅花鹿,一夜之間就可以吃光整片黑豆田,梅花鹿雖然好可愛,但農民卻恨之入骨。
針對梅花鹿造成的農損,農民可向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申請補助設置墾管處提供的圍網與其他防治措施,墾管處也修正梅花鹿致農業損失補助作業要點,補助設置防制措施後,仍受梅花鹿所致農業損失的農民。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指出,目前梅花鹿對墾丁週邊地區森林與農作物的危害,並非是族群總數過多,而是族群分布不均使然,因為野外梅花鹿的族群數量約在1500隻上下,依舊是瀕臨絕種的狀態。
裴家騏說,族群密度高勢必會對環境造成衝擊,墾丁梅花鹿在每100公頃可以超過100隻,但在日本,只要每百公頃的梅花鹿只要約5至10隻,就會對森林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屏東墾丁目前從水蛙窟往北邊一路到港口溪,都是梅花鹿的高密度聚集區。
裴家騏說,就他的觀察,未來十幾年內,梅花鹿的分布範圍會持續擴大,但主要還是會在國家公園的範圍內增長,國家公園外的區域較少、分布面積也不連續,造成的農損也比較少,因此要解決的環境衝擊問題也是在國家公園裡。

梅花鹿密度過高,會危害同樣瀕危的其他物種,位在恆春鎮社頂地區的高位珊瑚礁森林生態系首當其衝,根據林務局自然保育網的資料,這是台灣唯一保存完整的高位珊瑚礁森林生態系,並分布有象牙樹、黃裳鳳蝶等珍貴動植物,梅花鹿也是在高位珊瑚礁森林生態系成功復育的物種之一,卻也對當地生態系造成危害。
裴家騏指出,梅花鹿會吃掉幼苗、造成地表光禿,使得樹林無法更新,但樹也會老、會死,如果沒有小樹長大,樹林範圍就會逐漸萎縮變小。
至於對梅花鹿的防治措施,裴家騏指出,因為問題是族群聚集密度過高所引起的,因此解決手段之一是將梅花鹿遷出原地,並搭配將特定區域圍起來的防線,以現階段來說,這可能是應急的手段,但做法較極端,因為要把梅花鹿驅離原地。
裴家騏表示,這個方法困難度不高,需要花錢做,也已有相關研究成果與標準作業流程(SOP),小面積的短期作物可以使用電圍籬,便宜但只能持續幾個月,而且有環境限制,比如颱風季就無法使用;長期作物則以固定圍籬為佳,因為續航時間長,成本可以分攤,但確切情況還是要農民依據作物和種植條件來決定。
裴家騏認為,目前是因為沒有針對梅花鹿的防治措施才有困擾,所以另一種作法是控制族群增長的數量,例如使用免疫避孕疫苗,降低梅花鹿短期的繁殖力、減緩族群成長,爭取時間了解梅花鹿的行為模式,及發展出危害防治方法。
裴家騏解釋實驗中的避孕疫苗,疫苗目的是讓梅花鹿在2、3年內無法懷孕、降低生育速度,而非絕育;目前疫苗在圈養的梅花鹿實驗中已證實有效,但若要在野外使用,還需考量到野外能達到的注射率,若是只有1、2成,能否有效減緩族群增長速度尚且存疑。如果需求的接種比率高,就需將現行的注射疫苗改成口服式,提高梅花鹿接觸到疫苗的機率。

除了可愛的梅花鹿,台灣原生種代表的台灣獼猴,也是令農民頭痛的動物。周春米說,台灣彌猴最常出沒在果園,屏東盛產的芒果、火龍果等,因為甜度很高,都是台灣獼猴的最愛,往往到處摘、到處咬,咬過一口就丟,讓農民苦不堪言。
周春米說,台灣獼猴雖然在2019年已經從保育類動物移除,一般農民在生計與人身安全危險下可以射殺,但農民都不願意傷害台灣獼猴,目前多是透過政府補助裝設電網的方式,來防止台灣獼猴入侵,但裝置電網的費用昂貴,農民也是叫苦連天。
民進黨在高雄柴山區的立委趙天麟表示,柴山是台灣獼猴的棲地,獼猴與中山大學、當地居民、登山遊客為共生關係;這幾年獼猴因為數量增加,造成搶食或攻擊登山客的情形,當地居民也常被侵擾,但獼猴數量增加的根本原因是民眾餵食,他們就發現,有民眾會定期到柴山上喂食野狗與獼猴。
趙天麟強調,自然界對族群數量本就會淘汰與控制,餵食行為反而造成獼猴數量超過環境容許值,餵食者或許覺得自己在做愛心,實際上卻嚴重破壞生態平衡,當獼猴數量超過環境負荷,只能搶食民眾,必然造成更多人猴間的嚴重衝突。
如何與台灣獼猴一同打造共生環境,趙天麟指出,這是大哉問,有人建議可以遷居或結紮獼猴,但這不符合生態教育,他也對可行性存疑;他認為主管單位或許能設立巡邏員,密集查緝非法餵食行為,或提供獎金請民眾協助檢舉,也可透過活動教導大眾餵食行為會破壞環境。
趙天麟說,儘管這都是小細節,卻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式,否則餵食者認為自己在做對的事情,台灣獼猴的問題就無解,應該讓獼猴回歸應有數量,只依賴山林能提供的食物。
Tags:
2023迎向雲端浪潮,掌握職場躍進方程式,培養雲端硬實力就在此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雲端」將成為企業運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數位競爭力之一,而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WS即將於2月23日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免費傳授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並幫助參與者認識雲端、學習AWS提供之上百種的免費雲端服務。
回首2022年來勢洶洶的數位轉型浪潮,數據運算、資料儲存、提升安全性等雲端技術早已成為企業製程最佳化、擴充業務規模、創造價值的重要利器,而在新的一年中,數據分析公司也指出,整合AI分析平台上雲不只能有效降低部署時間、減少人力成本,亦是在可見的未來中,提升商業價值、邁向永續轉型的科技大勢。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數位革新不落人後,AWS助您入門雲端
當「雲端」從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門關鍵字轉變為2023年不分產業別,都有強烈需求的職場必備硬實力,每一位在產業中耕耘奮鬥的從業人員、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又該如何提升自我,加緊腳步跟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數位革新呢?
好消息是,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將於2023年2月23日的下午2點至5點,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透過專為雲端新手設計的一系列實用入門課程,一步步帶領大家了解雲端技術以及AWS服務。
專業講師彙整雲端精華,基本服務、創新應用一次滿足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是針對雲端新手所量身打造的免費入門實用課程。課程內容由AWS的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兩人將從雲端趨勢、技術概念、產業應用等角度逐一介紹,並透過深入淺出地介紹及示範儲存、資料庫管理、運算和網路、資訊安全等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以及AI機器學習、區塊鏈、5G及衛星通訊等熱門創新服務,讓您即刻上手AWS高達100多種的免費服務。

課程結束後,除了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養成雲端技術能力,亦能了解如何透過雲端服務掌握市場優勢,所以無論是對雲端服務感興趣的新鮮人、企業或資訊相關的高級主管,還是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為個人或公司帶來正面性的影響。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