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在德國過農曆新年

在德國過農曆新年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住宅的那裡沒有管理員,更不會有年初一特別落力拉門和問安的保安員。舊歲漸逝,新年始來,一切如此平靜。

有人問:「今年在德國過農曆年,氣氛如何?」我說:「不要說農曆年沒有氣氛,就算年頭的新曆年,一樣氣氛淡薄。」理由不用多說,全世界也感受到。

以往在我這個城市,農曆年也無甚興奮。有兩年,樓下的一個單位住了一對中國大陸的年輕夫婦,他們愛在過年前在家門寫上繁體字的對聯,慶賀佳節。出入的德國人,包括鄰居和外賣員,都不禁停下細觀這對紅紙上的毛筆春聯。春聯旁沒有德文翻譯,全座大廈應該只有我明白其意。這對墨寶,亦是我住處惟一的過年裝飾。那裡沒有管理員,更不會有年初一特別落力拉門和問安的保安員。舊歲漸逝,新年始來,一切如此平靜。

AP_21044307509558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幾天前,我特別到最近的大城。那裡才有最近我家的亞洲超市。熙熙攘攘的顧客,是我近一年來見得最多的東亞面孔,約有近百人在內。住慣了在甚少東亞人的地區,這一切都很陌生,卻又熟悉地喚起在香港過年的情景。付錢時,店員問我需不需要紅封包。我反問她裡面有錢嗎,她說沒有,之後給我兩個食品供應商贊助,寫有它們名字的紅包。雖然裡面沒分文,卻是我近幾年第一次收紅包,頓時內心充滿喜樂。對上一次,是到一位在德國的新加坡朋友家拜年,他和東歐妻子給我的。

德國沒有唐人街,華人也散居各地,沒有英美加般有集中的社群。對一些久居當地,又少與香港人聯絡的港人來說,一兩年也沒用廣東話聊過天,並非奇事。對我來說,每天最接近香港和香港文化的,就是寫這個專頁的十多分鐘。與你們每位的交流,像把我帶到出生和長大的地方重遊一遍。那些地方或都人面全非,千帆過盡後,留下的記憶卻仍然深刻。每次用熟悉的文字交流,就如德國人所說的「Kopfkino」—腦內的電影院,比喻記憶在腦裡播放,一切都回到眼前。

最近一年,對所有居於西方國家的東亞人來說都特別不好過。每人或都有被人喊過「Corona」的體驗,不論在當地土生土長,或是剛來不久的,都難以倖免。但很多東亞人都學會堅強,也學到珍惜所有,多關懷身邊的人和遠方的家人,將失落的東亞文化重新活出來。

今年的農曆年,雖身旁沒有喜慶的場景,但內心同樣可以熾熱。猶如今年剛從熱鬧的大都會移居到黑森林寂靜一處的你,在萬籟無聲下驀然醒悟,原來花蕊開得最燦爛的地方,正是內心深處。

本文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可見於作者Facebook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