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個好人,假如懂得謙虛,或許下場就不會這樣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論功勞,沒有韓信,劉邦出不了漢中更勝不了項羽。論人品,韓信對劉邦忠誠;對幫他甚至欺他的人也仗義;沒錢為母親下葬,也將母親埋在高處仰望美景,也稱得上孝子。可是為什麼大家都討厭他呢?
誰殺死了韓信?是劉邦?是呂后?還是他自己?我眉頭一皺發現案情並不單純。
韓信,人稱兵仙,擅長以水作戰,無論廢丘、安邑、井陘、濰水甚至垓下,他總能在戰場上施展各種水之呼吸。然而在官場上卻被詬病不擅權術終亡於女人之手。都發生了啥?今天就為大家還原現場。
早年韓信是地方上一條鹹魚,沒朋友肚子餓就去村長伯家仰人鼻息,直到村長嫂故意不開伙,氣噗噗的韓信只好去釣魚混吃等死。某日一位洗衣大媽抖內了一碗飯,一連蹭幾頓韓信立誓賞千金,洗衣大媽的反應是:「唉,我只是不忍心看你餓死,先顧好你自己吧!」韓信喜歡懸劍逛街引人矚目,卻都遭嘲笑,還被8+9街頭霸凌。

之後韓信投身反秦軍,儘管有項家軍鍾離昧引薦,然而項羽始終只讓作門神。秦滅後反秦軍各自分封,在劉邦處又受車手夏侯嬰引薦,這次好一點,劉邦讓韓信作打飯班領隊。韓信覺得無法實踐大將軍夢想而溜之大吉,被相國蕭何半夜追趕挽留,蕭何懇求劉邦封韓信大將軍,並特地為韓信築高壇全體齋戒沐浴,舉辦最高規格的就職典禮。
韓信助劉邦從自軍漢中沿路組56萬聯軍打到項羽軍彭城,沒想到竟被項羽3萬騎兵血洗,戰後謀聖張良提出下邑劃策的戰略,不要跟項羽拼拳嘗試切他東西南北四路,其中劉邦在西路坦項羽傷害,韓信在北路剿滅北方各國輸出,最後四路圍攻時韓信當韓總機。自始,韓信帶著不知自己幾斤幾兩的性格讓劉邦從韓粉變韓黑。
韓信在北路大顯神威,但劉邦在西路由於分兵給韓信加上項羽很黏,好多次差點被殺死。每每劉邦求救韓信,韓信都很難叫,沒辦法只好親自跟夏侯嬰兩人奔襲韓信營砦,深夜摸走韓信兵符韓信才肯乖乖給人。
北路剩最後一part齊國時,劉邦愛將酈食其出使說降了齊王,北路都OK了本該救仍深陷重圍的劉邦,然而韓信卻不講武德硬打已降的齊國,齊王原先還跟酈食其喝酒開party很麻吉,聽到韓信趁機攻到都城的消息誤會被酈食其誆了,怒扔酈食其油鍋死了。
拿下齊國後,韓信還不發兵,反而上書欲作假齊王,說齊國太亂我先鎮守比較好,劉邦這下真的火大了!張良及陳平見狀在一旁打pass,劉邦轉而對韓信使者說:「臭小子當什麼假王,是男人就跟寡人平起平坐當真王。」
韓信受封真齊王後,謀士蒯通不斷勸進韓信謀反,說你整天拿翹、三泡兩泡,人家早就看你不爽了又功高震主,你今天不弄死他,明天他就會把你弄死。然而韓信卻想起劉邦當年這麼盛重的封他作大將軍,覺得忘恩負義很不講武德,且認為劉邦願封我當真齊王表示沒看我不爽。蒯通見韓信感嘆劉邦、讚嘆劉邦只好溜之大吉。

終於來到頂上對決垓下之戰,大家都很想看同為生涯不敗的戰神項羽與兵仙韓信神、仙打架,結果韓信照樣放管韓總機的調度在齊國當宅神,還是張良允諾增加封邑韓信才報到,戰勝後劉邦統一稱帝,奪了韓信兵權轉封韓信為楚王,韓信找到了當年的村長伯,因村長嫂讓他氣噗噗只賞百錢,又找了當年的洗衣大媽,履行賞千金諾言,最後也找到當年約他輸贏霸淩他的8+9,也賞了他官作。
項家軍鍾離昧戰後遭到通緝,逃到了韓信處,韓信感念鍾離昧當年引薦自己收留下來,結果被舉報謀反。劉邦身邊不僅沒人幫韓信護航緩頰,還搶著打頭陣,可見大家都忍韓信很久了。劉邦從謀士陳平行偽遊雲夢之計,名為到南部遶境實為弄韓信,韓信猜出私藏鍾離昧曝光了,慌了,猶豫要不乾脆謀反,但又覺得自己只是收留朋友而已又不是想幹嘛,認為自己並沒錯,這時有人告訴韓信只要把鍾離昧殺了表明立場,再將實情告知劉邦釐清誤會就沒事了。
韓信提著鍾離昧人頭去見劉邦並且自述,沒想到劉邦卻道:「大膽!你謀反為了自保竟出賣朋友湮滅人證,你以為朕看不出來嗎?」立即以謀反罪捉拿韓信,韓信這才意識到原來這一切都是局,也回嘴:「臣看陛下才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吧?」韓信從楚國被押往京城,或證據不足,或念及功勳,只將韓信從楚王貶為淮陰侯,但終身不得離開京城。

此後,韓信逢人就complain,我對陛下這麼忠誠,又立下那麼多功,為什麼大家要聯合起來弄我?但都沒有人要理他,覺得自己成了笑話。唯獨猛將樊噲請韓信到他家玩,還像從前大將軍時尊敬他,事後韓信卻笑說:「我竟然要跟樊噲這種人當朋友!」正當韓信越來越不滿的時後,一位鋼鐵韓粉出現了。
劉邦命陳豨領兵抵禦匈奴,陳豨出發前找韓信請益,韓信知陳豯是他腦粉,現在又手握重兵,便叫唆陳豯與他聯手謀反,陳豨說:「好,你說什麼都好!」韓信的手法是,陳豨先領兵在遠端謀反,劉邦必動京城兵馬御駕親征,趁京城空虛韓信一方面在遠端寫信操作陳豯作戰,一方面在京城解放囚犯及奴隸,帶他們政變殺了呂稚控制京城。
計畫原本在走,然而此時韓信一位下人做錯事韓信要殺他,那下人的弟弟欒說就跑去向呂稚密告韓信謀反,呂稚利用韓信開口閉口感恩的性格,派他大恩人蕭何誘騙韓信入宮執行密室殺人,再以謀反罪名將韓信誅了三族(不過在此也聲明,無論是韓信殺鍾離昧或韓信謀反皆存在疑點,不排除為迴避劉邦刻意抹黑韓信所擬)。
最後簡單總結誰殺死了韓信,論功勞,沒有韓信,劉邦出不了漢中更勝不了項羽。論人品,韓信對劉邦忠誠;對幫助他甚至欺負他的人也仗義;沒錢為母親下葬,也將母親埋在高處仰望美景,亦稱得上孝子。可是為什麼大家都討厭他呢?
我認為洽因上述韓信一直活在聖潔的象牙塔裡與以致自我感覺良好,自認有理之餘認為對方必須接受,無形間得罪人而不自知,人與人相處的本質終究還是一種感覺而非是非道德,相形之下同為漢初三傑的張良、蕭何即使與劉邦私交深厚,皆懂得藏拙。司馬遷也感嘆,韓信是個好人,假如懂得謙虛,或許下場就不會這樣了。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精釀歷史專欄”的相關議題
- 2021-03-25 國民政府成功破譯日本偷襲珍珠港密電?那些網路文章顯然都吹過頭了
- 2021-03-18 從弘治到永祿、從元龜到天正,日本戰國時期兩場充滿張力的「年號戰爭」
- 2021-03-11 韓信是個好人,假如懂得謙虛,或許下場就不會這樣了
- 2021-03-04 為什麼華北國軍在「平津會戰」敗得如此慘烈?其實初期決策就種下了敗因
- 2021-02-25 抗清首戰即終戰!過氣的民族英雄史可法——從〈左忠毅公逸事〉談起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