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隱藏在動漫文化中的保守價值觀」:去脈絡、貼標籤,你批評時帶了多少偏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CG本來就是小眾次文化,但許多批評在刻板印象標籤底下,常是經不起推敲的論述與對次文化的赤裸裸歧視,當下雖然好像只淪為笑柄,但許多佳作甚至整體產業,卻因此遭受不白之冤。
前幾天,《關鍵評論網》刊登投書〈隱藏在動漫文化中,「教壞囝仔大小」的保守價值觀入侵〉一文,本人難以認同其論述,特此提出反論。
ACG(Anime、Comic、Game)本就是小眾次文化,除了少數紅到「出圈」的作品如鬼滅之刃,大眾並不清楚圈內的生態,在TNL這樣以知性、學術、社論為主的公眾平台,這篇文章可能導致對ACG圈的誤解,以及ACG論壇對TNL的失望與敵意,這是我個人十分不樂見的,因此在朋友Podcast節目評論後,再將重點深入寫成本文。
首先,我認同原文作者的三點觀察:ACG中確實存在階級、暴力、性別歧視,對於宅圈瀰漫保守思想的推測也有部分同意,然而雖同意結論,論述方式卻令人不敢苟同。
將論述「脈絡化」
文中將作品去脈絡化,武斷的在作品旁邊貼上負面標籤,這和作者所嚮往的進步價值完全背道而馳。要論述,必須先精準使用詞彙和界定討論範圍。例如原文的核心著力點「保守」。何謂保守?既然使用這詞彙的方式並非中性,而是帶負面含意,使用時就更該把它的定義講清楚,再一步步去推導:
- 保守的意思是XXX,所以不好。
- XX作品的XX情節,表現出XX主義,這是保守的。
- XX情節對小明造成XXX影響,所以XX作品不好。
- ACG裡有很多保守價值,像這部、那部都跟XX作品雷同,所以不好。
建立個案
原文中寫道:
動漫中,男性應該有各種陽剛特質:帥氣、堅強、有謀略、保護女性、主動決定各種事情,如《輝夜姬》、《我推的孩子》、《迷宮飯》和《圖書館的大魔法師》等眾多作品的男主角都是如此。
《輝夜姬》的主角白銀,時常表現出軟弱的一面,只是為了成為配得上女主角的存在而努力變強,到了中期他的軟弱甚至成為故事主軸,請問他為什麼能成為「有各種陽剛特質」的代名詞?只因為他是學生會長,領導女性成員嗎?
《迷宮飯》的主角萊歐斯,個性敦厚老實,甚至曾被更強勢的角色(例如矮人女子納瑪莉)嫌棄不夠強壯、硬派,請問他為什麼能成為「有各種陽剛特質」的代名詞?只因為他是隊伍領袖,穿著象徵陽剛的板甲嗎?
每當你舉一個例子,就必須有絕佳的理由和證據去佐證它,否則每個例子都等於徒增反駁的論點。而原文有細述理由嗎?並沒有,他只是在短短3000多字的文章中,舉了多達60部作品為例,然而多數案例都能引起爭議,卻連一個都沒好好解釋。

並不是知道50、60部作品名稱,然後通通放進文章就能佐證觀點,這是糟糕的寫作方式,作者大概想嘗試營造出「我知道很多作品」的權威感,然而實際上卻更暴露出對動漫的誤解和偏見,因為只要認識其中兩三部,就能看出他的例子在打臉自己的觀點,或至少具有爭議。
假如他真的很想做ACG主題,可以找一系列/一部特定作品,針對性地去分析以證明自己的觀點,例如:「論日本ACG文化對男性特質的盲目崇拜:以《輝夜姬》為例。」接著再列舉作品內的實例,例如主角白銀為了在輝夜面前逞強,明明本身個性軟弱,卻試圖營造完美超人的形象。接著解釋白銀的逞強,其實是日本的社會期待對男性壓迫,至此建立一個支持論點的個案。
用個案推導通則
「為什麼這部作品的問題,能套用到其他作品上?」
有了個案,還需要用它去推導「通則」。為此,你需要論述來證明其代表性,原文不只沒推導通則,連個案本身都沒建立。以上面舉的《輝夜姬》為例,個案建立後,就可以再找類似校園作品中的強勢男性角色,證明男性在動漫中處於攻略者地位,女性處於被攻略的地位。
然而當脈絡變清晰時,要反駁薄弱的論述也變得容易。例如《堀與宮村》、《晨曦公主》的女主角也挺陽剛、挺有主見的啊,怎麼不講?這也是原文避重就輕,開完炮就轉換戰場的原因,因為再講下去他就難以說服自己,堅信自己的觀點是通則了。
確實,男性向ACG某些媚宅元素,例如賣肉鏡頭、乳袋、梨斗摔,確實有物化女性和影響教育之嫌,但要嘴這個,需要好好看完文本再針對性的分析,簡單說就是要讀書跟做功課,不是想罵就罵的。
像原文如此薄弱的論述文章,隨著傳統媒體的沒落已變得少見,因為在論壇上,一字一句的不慎都可能被抓出來鞭得體無完膚,想做「偷甩一巴掌就逃跑」這種不負責任的事,還是去投稿報紙就好,起碼不會被讀者公審。

與原文作者相似的偏見,一度殺死了台灣動畫業
20年前《魔法阿嬤》橫空出世,被視為台灣新時代ACG的起飛象徵,卻被金馬獎封殺,寧可從缺也不頒獎,台灣動畫的榮景最終也只是曇花一現。最可笑的,是當年評審的理由竟是「怪力亂神」、「推廣迷信」、「將來會有很多宋七力」。
這和本篇原文的指責方式如出一轍:丟出作品名稱+負面標籤,乍看連結性很強,實則經不起推敲。
1. 何謂怪力亂神?有鬼神就是怪力亂神嗎?所以道教媽祖、佛教慈濟也是怪力亂神嗎?
「不是的,媽祖守護大海,更是重要民間信仰,而慈濟做了很多善事(?)……」
這就是脈絡啊!所以不能單把作品去脈絡化,把鬼神元素挑出來,就說這玩意怪力亂神。
2. 再來《魔法阿嬤》會導致「推廣迷信」?
魔法阿嬤的核心是家庭親情,道德倫理在現代社會的重建個案,與其說這個案推廣迷信,不如說在推廣倫理呢。要說推廣迷信,講《天竺鼠車車》都更有說服力一點,至少它確實鼓吹人們去迷戀可愛的動物,產生盲信與狂熱。
3. 最後,為什麼會導致「將來會有很多宋七力」?
魔法阿嬤推廣的是正派、成長、負責任的觀念,難道有人看了不被主角的成長感動,而是只想用五雷印去打貓嗎?就算大家都迷上五雷印好了,就像現在的鬼滅呼吸法一樣,為什麼會變宋七力?這已經不只是滑坡謬誤,根本是斷崖了。
可見,在這些刻板印象標籤底下,只不過是經不起推敲的論述,與對次文化的赤裸裸歧視,最後在時間的沖刷下淪為笑柄,但許多佳作,甚至整體產業因此已遭受不白之冤。近年,台灣ACG產業終於開始有起飛趨勢,雖仍依附在日系的創作體系下,但漫畫、動畫、遊戲、Vtuber皆有佳績傳出,大眾不應再走回20年前的偏見之路,再度扼殺創意於搖籃之中。
延伸閱讀
- 隱藏在動漫文化中,「教壞囝仔大小」的保守價值觀入侵
- 漫畫難登「大雅之堂」?論藝術終結與當代動漫畫的耦合
- 一個人的台北國際ACG博覽會:事先沒做功課,讓「委託代買」成為一場災難
- 冒險者酒館EP21 - 戰「關鍵評論」讀者投書 / 水龍敬槓上holo(Sound On)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江名萱老師深入研究風水的契機,可以說是因為旅行所帶來的啟發——在旅行至北京故宮的時候,對於整個建築群落的方位、形狀、位置等都遵循著青囊經的原理所設計,有著強烈的感觸。
因此,原本就熱愛旅行的江老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訪世界,考察各地的建築物。他發現,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當地的環境與氣候、使用者的需求而建設,和江老師順應自然的風水概念不謀而合。例如巴黎的聖母院、印度的泰姬瑪哈陵等建築,都能在天人合一的設計下,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效果,並且更好地利用自然的能量。
與天對話:巴黎聖母院
「建築物的存在,是要為裡面的人所服務。所以,所謂好的建築風水,其實是應天、應地、應時、應人制宜。」因此,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聖母院中央的玫瑰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風水符號,代表光明、能量和生命力;聖母院的塔尖,也象徵著穩定、領導力,以及上達天聽的請求。但更重要的是,屬於宗教建築物的聖母院,為所有信仰著神的人們,所帶來的莊嚴、平靜感受。「聖母院營造出非常強烈的和諧的氛圍,你可以想見當時的設計師,在設計這個建築物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時,所有的考量都是為了讓人的內在可以安靜下來、與天/神對話。」江老師指出。

巴黎聖母院建築風格是哥德式建築,它的建造開始於1163年,耗時超過200年。教堂的尖頂屋頂,不只是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幾何美學,更代表著天地宇宙之間的聯繫。這種尖頂建築形式,在古代被視為智慧和神聖,有向上流動的能量。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連接聚集天地宇宙之間,讓整個建築物更加神聖,充滿生氣和活力,並為⼈們帶來好運和幸福。
在古代文化的哲學中,太陽代表著宇宙和自然界的秩序、生命和創造⼒、上帝神性力量等等。所以在建築的設計和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季節的變化,和太陽的位置,以確保光線在建築空間中,可以達到最佳的利用。聖母院的三扇玫瑰花窗,被認為是世界上 最美麗的玻璃藝術品之⼀,當你走進聖母院中,透過玫瑰花窗所照進來的彩色光芒,加上吟誦詩歌的聲音,還有焚燒香料所產生的煙霧,體現了像是引導人們的心靈,通往宇宙智慧神性的力量,彷彿可以治癒和平衡我們的身心。
「整體而言,巴黎聖母院的每一項設計、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到非常平靜。」江老師又補充道:「這就是好的風水,所帶來的能量。」
深埋於地的愛:泰姬瑪哈陵
談完了聖母院,江老師又繼續分享她在泰姬瑪哈陵的經歷。「如果聖母院是一棟與天對話的建築,那麼泰姬瑪哈陵想要傳達的,則是一份深埋於地的愛。」位於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不只是印度文化的代表性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泰姬瑪哈陵始建於1632年,耗時約22年完工,在建築風格上,它結合了印度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以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材,建築外牆有細密的浮雕和嵌花紋飾,表現了印度文化的細膩和精緻。在陽光照耀下,白色大理石的建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展現出浪漫、華麗的氣息,「但是當你走進泰姬瑪哈陵之後,除了感受到它的莊嚴、神聖之外,還有一份濃烈的愛情。」江老師說道。
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和他的妻子慕塔芝.瑪哈王后深深相愛,即使沙賈汗要前往戰爭的最前線,慕塔芝也會相伴在旁,兩人感情十分深厚。但令人惋惜的是,慕塔芝在1631 年的征戰途中難產而亡,沙賈汗在悲痛之餘,承諾為她建造天上人間、無與倫比的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

這座象徵沙賈汗畢生激情和財富的美麗紀念物,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感受這份愛情的真切。「剛才講到聖母院有尖塔,我們可以注意到,泰姬瑪哈陵的屋頂也是尖頂,同樣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皇帝沙賈汗希望透過泰姬瑪哈陵向上連接,跟他⼼愛的瑪哈王后能夠永恆緊密在⼀起。」泰姬瑪哈陵在風水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水池來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水是陰性的象徵,而白色大理石所建造的陵墓則是陽性,因此,水池的存在可以平衡建築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陰陽能量,創造出和諧的能量和氛圍。」除此之外,江老師也認為在像印度這樣炎熱的地區,利用水池的清涼氣息,撫平人們的情緒、創造安定氛圍,進而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放鬆身心。因此泰姬瑪哈陵也是一個「應天、應地、應時、應人而制宜」而建成的建築典範。
傳世六百年之作: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居所,建於明成祖永樂4年(1406),於永樂20年(1420)完工。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整個建築群給人威嚴而神聖的感覺,是皇權的象徵。雖然紫禁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持著它的輝煌和美麗,其中風水的佈局,是紫禁城能屹立不搖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年永樂皇帝在建造紫禁城的時候,他要求紫禁城建築佈局形狀和方法,都要符合風水學中的宇宙觀,以及天地人萬物合一的理論。因此,紫禁城的主要建築,都建在南北的中軸線上,這代表著能夠吸收天地間的能量,東西方向的建築物較少,是為了可以利用南北向的通風和自然循環,達到環境的舒適感。
以紫禁城太和殿的設計為例,這個皇帝接近朝臣的宮殿,不僅考慮到太陽的位置、建築物的形狀、360度的方位等等,還有周遭的水源、水流、風向、陽光以及山水環境、生活機能等多個面向。例如太和殿的正門面向南方,就是為了要確保日照充足,可以為太和殿帶來更多的光線和暖氣。而在正午時分,陽光會直射在皇帝的龍椅上,讓這裡充分地接收滿滿的太陽能量。
青囊經中提到:「明地德,立人際,因變化,原始終,此謂之化成。」紫禁城風水設計,是創造出一個巨大的立體空間,裡面有陰陽、南北、前後、東西、左右、內外、動靜、虛實,是因為建築師/設計師能夠將這些元素完美的連結起來,因此成就了永垂不朽的紫禁城。而整個紫禁城的建築群,也因為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高超的的藝術美感。
「如果我們回到600年前,紫禁城建造之初,想必是永樂皇帝將想法、理念,與設計者溝通之後,所誕生的結果。他們當初的偉大理想是什麼?風水方法又是什麼?在整個建造的過程中,永樂皇帝和設計者之間的信任也是非常的重要。作為皇帝,永樂皇帝必須展現領導者的遠見和決策力,但又必須給予設計者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如此一來,才能共同完成這件舉世無雙的建築作品。」江老師補充道。
「風水的學問,是全世界共通的,我們東方有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的《河圖洛書》,西方也有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而形成的梅塔特隆立方體。」建築設計最精彩、也是最核心的表現,就在於它如何讓人心的空間、建築的空間、自然的空間、宇宙的空間,互相連結滲透,能量循環不已。對江老師來說,無論古今中外,這些能夠矗立千百年之久的建築物,都是能順應著自然的脈動、四季的變化,讓建築引導著宇宙、自然的能量,為身在其中的使用者所服務,同時創造出最適合使用者的安適環境,使用者自然能夠感到心神平靜,從而展現宏大的精神面貌。江老師也相信,風水的千年智慧,是值得我們現代人細細研究、推廣的一門學問。